镇村建设(2007)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8 【成文日期】2007-12-06 【点击率】1768次


【简况】 2007年,火炬开发区及19个镇区投入超过14.43亿元,整治村庄环境,其中道路建设投入1.47亿元,河涌整治1.37亿元,垃圾处理1176.77万元,初步形成“市级指导、镇区主抓、村级实施”的村庄整治工作格局。继小榄、沙溪、坦洲、板芙、三乡5个镇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后,其余13个镇正在积极创建中,以创建工作为契机推动村庄整治。全市各镇建成镇中心面积超100平方公里,并配套建设和改造供水、污水、垃圾等市政环卫设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全市45个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18.06万亩,已建厂房建筑面积超2340.56万平方米,路网长度579.22公里,供水管道494.27公里,排水(污)管道720.61公里。


【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目标】 至2006年底,中山尚有坦洲镇、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南朗镇和神湾镇共4个镇区的14个行政村(管理区)涉及36条自然村尚未通自来水,涉及人口34449人。2007年,中山市将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列为十项民生工程之一。1月19日,市政府在坦洲镇召开“村村通自来水”市长现场办公会议,明确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之一,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南朗镇、神湾镇3个镇区的改水工程由市供水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和实施,涉及9条行政村的20条自然村,共1.2万人;坦洲镇由坦洲镇政府负责投资和实施,涉及5个行政村的16个自然村,2.25万人。9月,全市最后14个未能饮用上合格自来水的村实现了通自来水,中山市成为全省首个“村村通自来水”的地级市。“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投入约4133.86万元,铺设供水管道总长约67.72公里。(胡 蓉)

上一篇: 城市建设(2007)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城市建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