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2003)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4 【成文日期】2003-12-02 【点击率】1847次


【简况】 2003年,市建设系统集中力量建设交通主干线,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为拉大城市框架服务,重点建设城桂路二期、翠山路等,加快市域路网的建设;改造部分主干线,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建设外环路及城区路网配套工程,加强中心城区路网建设。加大投入处理城市污水及垃圾的力度,结合环境保护,建设中心组团垃圾处理基地,整治白石涌、大滘涌、岐江河等,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工业强市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整治西郊小商品市场周边环境、改造孙文中路、筹建岐江广场等,加快城市功能性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商业、物流及旅游业的发展。加快城市文化配套设施的建设,保护、开发、利用名人文物设施,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和市商业博物馆,建成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并已交付使用。结合建设优秀旅游城市,加大力度开发特色旅游资源,重点策划改造文化旅游步行街二期、建设长江水上乐园、修缮五桂山古氏宗祠等,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规划和建设城市亮点工程。结合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积极参与开发东部沿海地区的研究。


【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项目共有83项,新建项目63项、续建项目20项。其中,城市交通网络建设项目43项,环保建设项目20项,城市功能性配套设施建设项目17项,其他项目3项,计划投入资金16.7亿元。做好项目的前期研究和设计施工方案的确定工作,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加大监管工程的力度,健全内部管理,保证安全、文明施工和工程质量。至年底,在建项目有23项,近期准备施工的项目有5项,正在组织征地拆迁的项目有12项,完成论证、可研的项目有5项,暂缓实施的项目有5项,基本完工项目有24项,完成投资额8.37亿元。


【重点工程介绍】 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 是由市政府投资,市文化局、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共同承担的“十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占地6.8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4万平方米。由演艺中心和培训中心及书画长廊、露天文化广场、文化艺术商廊、休闲咖啡厅等配套设施组成,演艺中心建筑面积2.39万平方米(含地下面积4392.39平方米),包括设1300个座位的大剧场、600个座位的多功能小剧场和容纳100人的影音演示厅;培训中心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含地下面积8750.5平方米),包括3间电影厅的电影城和各种艺术的培训、活动场所。绿地面积2.23万平方米(含水池面积3656平方米),绿化率超30%。设有350个停车位。工程总投资预算超过4亿元,2003年8月3日开工,预计2005年6月竣工。
  中山五路、六路改造工程 位于中心城区的东区,为城市Ⅱ级主干路,是连接中心城区与火炬开发区的主要干道,也是中山的标志性道路之一。该工程主要是修整路面与人行道,改善交通性能和景观及商业环境,延续中山四路的景观,总造价约6500万元。从起湾道路口西侧到江陵大道西端,全长4027米,路宽分别为55米和75米。改造后道路为双向8车道,设有非机动车道、车行道和中央8米绿化带,合理设置公交停靠站,在较宽的路面设置机动车停靠带,实行单进单出,对主线行车影响较少。其中,在紫马岭公园北门处建有广场连接桃苑小区,广场下建一长307米、分离式双向六车道的车行下穿隧道,解决该区域车流、人流混杂,交通繁忙等问题,这是中山第一条下穿式车行隧道。工程于2003年8月10日动工,年底前完工交付使用。
  大滘涌整治工程 大滘涌南接宏基涌,北接东河,通过宏基涌与岐头涌连接,是宏基涌的三个出口之一。大滘涌原有长约80米、宽4米的康华路暗涵和长约15米、宽5米的海景路桥涵,由于西南面排水为合流制,上游宏基涌截污系统尚未完善,大滘涌污染比较严重。该整治工程长1260米,包括7米明渠约270米,7米过路箱涵约80米,8米明渠约580米,330米覆盖渠兼道路,改造康华路暗涵,覆盖中港英文学校段,建设18米道路,配套建设大滘涌污水截流管,为今后建设污水提升泵站做准备。该整治工程总投资约1086.6万元,由中山市水工桥梁公司承建,火炬开发区监理公司监理。该工程于2003年2月18日正式开工,至年底,除康乐保龄球馆到宏基路和海景酒店正在施工,绿化进行招投标外,其他已完工。该工程的建成,将有利于改善环境,提高排水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善水质。
  中山二路改造工程 位于城区中部,是中心城区与西区主要出入干道,路面使用已久,部分路段破损严重。改造工程由中山一桥东引道尾至中山三路与华柏路口交接处,全长1526米,路宽20米。工程包括在原路面结构上加铺沥青砼,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路宽,更换分隔带,调整排水系统雨水口,修整局部被破坏的路缘石和人行道,拆除原人行道步道砖,改铺环保砖,加设盲人通道,完善路灯绿化等。工程估算投资800万元。2003年10月动工,11月底完工。
  富华道改造工程 富华道(旧货市场—沙溪立交段)位于城区西部,是城区与沙溪镇的主要交通主干道,该路段路况较差,西河以西路段雨季排水极不畅顺。配合举行第四届中国(沙溪)国际休闲服装节,改造该路段。路长1617米,宽36米,工程包括拆除原路两侧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分隔花基,调整路幅,行车路面改为沥青砼路面,双向六车道,重新铺设排水管道,配套建设绿化、路灯等市政设施。其中路幅调整为中央建2.8米绿化分隔带,取消非机动车道,拓宽人行道,设4个港湾式中巴停靠站。工程估算总投资2000万元,2003年9月6日动工,10月10日完工。
  白石涌整治工程 位于城区南部,主流全长约6公里,宽24~35米,东西流向,既是五桂山流域及金钟水库、石榴坑水库的泄洪流道,又是城区排洪水的主要通道之一。该工程是岐江河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1997年,已完成第一城段、南下市场段、雍景园段等河堤整治工程和第一城、大王庙涌、南三涌、夏洋涌等排涝泵站及污水提升站。2003年,计划投资5500万元,全面治理白石涌,彻底解决白石涌泄洪量不够和城市防洪、排污等问题,改善城市环境,在建工程有新党校段(325×24米)、新法院段(410×15米)、全球通段(923×25米)、兴文路——银通路段(1503×25至31米)。
  外环路(长江路—105国道)一期 东起长江旅游公园入口标志塔,途经城桂路(隧道南出口处)、东苑路(新安村路段)至城南路,全长约8公里,宽40~56米。该路段设计为城市快速干道,不设交通红绿灯,与现有的主要道路交汇处设有跨线桥,避免交通干扰。工程于2002年12月底划分为5个标段公开招投标,分别由广东新广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港第二航务工程局、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道路工程公司中标施工,施工监理单位为广东虎门技术咨询公司。工程于2003年1月10日动工,当年底完工。
  狮滘口桥扩建工程 狮滘口桥位于狮滘口河上,为五跨简支T梁桥(河中三跨,两端堤岸上各一跨),呈南北走向,南接中山一路,北接广珠公路。桥由新旧两幅桥组成,西侧较早的半幅桥是二十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东侧较新的半幅桥是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修建的,桥北岸约250米处是彩虹跨线桥。拓宽改造工程是在不中断交通的前提下,拆除和改造部分旧桥,改造彩虹跨线桥为单向左转三车道,将彩虹桥下西侧扩宽为单向四车道,将现狮滘口桥东侧加宽,新建宽18米半幅桥,使其成为双向六车道桥。改造后桥面宽36米,设有人行道、单车道、绿化带、机动车道和防撞墙。工程于2003年8月7日开工,同年12月底完工。


【经营城市实例】 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 焚烧发电厂BOT方式招标成功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焚烧发电厂主要用于处理生活垃圾和部分普通工业垃圾,占地70亩,日处理垃圾600吨,概算总投资2.33亿元。根据市政府要求,该项目采用特许经营权(BOT)方式,通过公开招标,确定项目法人,特许经营期为22年(含建设期)。投资方可通过垃圾焚烧余热发电上网销售和政府支付垃圾处理费获取投资回报。2002年12月18日至2003年2月28日在国内相关媒体发布招标公告,报名单位12家。2003年5月6日发出资格预审结果通知书,共8家投标人通过。5月下旬发售招标文件。8月16日举行开标评标会议,5家投标人参加。经过评审,得分前三名投标人入围进入技术与商务谈判。通过三轮的技术与商务谈判,广东长青(集团)有限公司中标。
  城市市政设施广告经营权拍卖 实施经营城市战略,于3月18日举行由市建设局主办的中山市首次城市市政设施广告经营权拍卖会,对石岐区11个标的路段、东区16个标的路段、西区6个标的路段广告经营权和18米高路灯、人行天桥、桥梁、隧道等23处市政设施广告经营权标的进行拍卖,10多家广告公司、企业参加竞投,拍卖金额达103.9万元。6月20日下午,举行第二次城市市政设施广告经营权拍卖会,拍卖城区25个路段的路灯广告经营权和18米高路灯、桥梁、隧道等25处市政设施广告经营权,12家广告公司、企业参加竞投,卖出标的22项,拍卖金额94.6万元。两次拍卖收入近200万元。
  春节灯饰设置 2003年的春节灯饰设置由政府投资改为发动社会以赞助形式参与,投入灯饰价值达45万元,数量足且花样新。灯饰布展主题包括“喜气洋洋”、“鱼乐升平”、“如意吉祥”、“欢乐祥和”等,主要集中在兴中道、富华道、裕中大厦等主要街道和高层建筑。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裕中投资有限公司、公用事业集团、供水集团、天英实业公司、城镇置业公司、南下房地产公司、富逸实业公司、创先霓虹广告公司等国有、民营企业为主要赞助单位。


【改革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方式】 2003年10月,在市建设局内设立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中心,接管由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提高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和工程质量,改变过去政府工程的多头分散和粗放管理,建立“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分离的专业化集中管理的新模式,促进中山的现代化建设。至年底,该中心替政府接管11项工程、总投资近8亿元的建设项目,其中包括岐江一河两岸的“穿衣戴帽”工程、第二人民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司法局行政办公大楼、市博览中心、市政府第二办公区停车场等。(市建设局编写组)


附:2003年市建设局领导名单

局 长:叶富强

副局长:陈厚清(12月起) 梁泽强 刘桂强 何少杨


2002~2003年建设系统获省级以上荣誉统计表

上一篇: 村镇建设(2002)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城市建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