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1》 【成文日期】2010-12-01 【点击率】2134次 | ||||||||||||||||||
【概况】 2010年,市城乡规划局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完成全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区域绿道网中山段选线规划,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开展规划研究和规划编制。全年收件25847宗,发件25902宗。其中,办理用地规划选址102宗,审核用地规划许可业务1454宗,审核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业务11400宗,为鉴定违法建设出具技术意见137宗。4月,中山市规划局更名为中山市城乡规划局。 【规划研究】 2010年,市城乡规划局加强区域发展研究,完成《珠三角同城化趋势对中山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关于中山市落实〈珠三角城镇群发展规划实施条例〉的策略研究》。开展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管理研究,形成《中山市交通改善与实施方案研究》、《中山市城乡一体化规划对策研究》、《中山市岐江桥周边地区步行景观系统设计》、《中山市市场改造规划前期研究》、《旧城区增建岐江新桥交通研究》、《物权法实施背景下城市规划管理之对策研究》、《中山市规划编制体系与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等成果。开展中山市提升城市首位度的对策研究。 【重点项目规划管理】 2010年,市城乡规划局重点协调市新图书馆、规划展览馆、科技馆、方成漫画馆以及白石涌、发疯涌、崩山涌污水泵站等项目的选址。办理烟花爆竹仓库、文笔山大风车、南区汽配城新征用地、积水潭医院新征用地、中山市广珠中线二期工程、中山市华都车站、第三人民医院扩建工程项目。组织编制湿地生态公园所在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查民生大厦(民生办公区)、祈安苑廉租房一期项目方案。完成长堤路—凤鸣路片区改造工程、中山市邮政局信息综合楼、东南门市场及华柏市场改造、城南二路城市环境综合改造工程(良都文化公园)、中山市政府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综合楼、旧中医院门诊部公交站(含停车场)、中山市档案信息中心、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五六期工程、嘉明电力有限公司生产控制大楼项目、华侨中学高中部扩建一期工程项目、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三期工程等以及东区中央商务区内宏宇大厦、大东裕贸联大厦项目等重大项目的施工图审查及规划报建。审查长江路改造工程、人民医院公交枢纽站工程、怡华片区中山三路下穿隧道改造工程、500千伏狮洋(南沙)至桂山送电线路工程、110千伏富华二输变电工程配套电缆工程、110千伏旗乐至城南电缆线工程、岐江开启桥加固工程、轻轨中山站周边配套路网工程等重点市政工程项目。加强审批后管理,办理凤鸣路改造一期修改方案、五桂山人防办公楼、东区羊角口村民拆迁宅基地等重点项目验线工作。 【加强区域合作】 2010年,中山市积极参与珠中江城市空间协调发展规划,珠海、中山、江门三市联合编制《珠中江城市空间协调发展规划》,形成初步方案。4月22日,市城乡规划局召开《中山市与周边道路系统衔接规划》协调会议,江门市规划局、广州市番禺区规划分局、广州市南沙区规划分局、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及中山市相关部门和镇区参加会议,加强沟通,做好中山道路建设与相邻市、区的衔接工作。根据广东省政府与意大利“区域伙伴协议”行动计划合作框架及意大利全国建筑学院院长联会(CPA)与广东省规划协会签订的备忘录精神,中意双方将进行考察互访及对共同感兴趣的项目探讨合作开发等。9月22~23日,意大利全国建筑学院院长联会代表团来访中山,双方交流历史文化保护经验,分析可行的相关案例,并对可行的合作项目进行探讨。市规划设计院与意方签署中意合作备忘录,将对九曲河及周边地区环境整治等相关项目探讨研究合作。 【城乡统筹规划编制】 2010年,市城乡规划局不断完善《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根据省直部门和专家意见,进行第三次修改。开展编制《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工作。开展编制《中山市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规划(2010~2030)》工作,10月21日,在香格里拉酒店召开专家研讨会,省、市领导及10名国内知名专家对规划提出修改意见。加强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完成《中山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2010~2012)》的编制,形成《中山市住房保障规划(2010~2015)》初稿。加强控制性规划的编制,《古香林及周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对外公示。组织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查,主城区30个片区的控规中21个已经市政府批准。各镇也开展控制性规划,206个控规成果经市政府批准,97个村庄规划已全部送审。 【“三旧”改造规划】 2010年3月,市规划局主持召开“三旧”改造专项规划汇报会,部署“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工作。市政府出台《中山市“三旧”改造实施细则》,指导全市“三旧”改造工作。至年底,完成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编制,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备案,全市“三旧”改造工作进入项目申请确认和相关审批阶段。各镇区也加紧编制本镇区“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月,市规划局召集各镇区领导到神湾镇和板芙镇调研,对镇区存在的困难进行商讨,对神湾镇和板芙镇的“三旧”改造、创新产业集聚区、加快港口码头建设、整合工业园区、拓展镇区交通、保护农田保护区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至年底,各镇区完成“三旧”改造项目申报。 【绿道规划】 在完成省级区域绿道中山段的选线规划编制的基础上,2010年2月25日,绿道网项目首期实施示范段——博爱路绿廊于紫马岭公园南门正式动工,全长1.8公里,设计改造范围包括从博爱六路紫马岭公园游泳馆至博爱七路中山中专段北侧沿路绿化用地。次日,中山市召开绿道网建设工作会议及绿道网项目动工仪式。至年底,完成省级区域绿道中山段的选线规划编制,由建设部门组织实施建设,《中山市绿道网选线规划》完成初步成果。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 2010年,成立中山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管理中心,市政府出台《中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保障历史文化建筑保护资金,并对480处历史建筑进行挂牌。5月28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广东省文化厅文物局联合组织召开中山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材料初步技术审查会,专家们认真审阅申报材料并实地踏勘现场后,认为中山市城市特色鲜明,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保存良好,保护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符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条件。6月6~9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家文物局组织评估考察中山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情况,在听取中山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在规划和保护方面的情况汇报,并对西山寺、孙文西路、从善坊、沙涌等历史文化街区和中山纪念中学、孙中山故居等人文景观进行实地考察后,评审专家组专家表示,中山历史文化遗迹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不仅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征,尤其集中体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这一时期的中山历史遗迹,能集中展现中山名人荟萃、中西文化融合的文化风貌,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在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启蒙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山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报国务院办公厅组织评审。 【专项治理】 2010年,市城乡规划局开展容积率专项治理自查及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组织排查全市2008年以来投资规模500万以上项目以及2008年以前的部分重点项目,没有发现违规审批现象。对自查中发现的违规项目,下发通知责成违法建设单位限期整改。在市城乡规划局网站新增“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栏目,将用地许可证、工程许可证、选址意见书、规划验收、规划条件、用地变更等6类业务已审批通过的数据及时公布。 【规划档案管理和利用】 2010年,市城建档案馆接收档案12811卷,光盘5431张,照片2210张。接受档案查阅2411人次,8521卷。至年底,馆藏总量252645卷。开展规划业务档案数字化项目,图文扫描97000卷档案,在“城建档案管理系统”及“中山市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增加档案图像浏览功能,提高档案查阅工作效率,保证档案实体安全。 (冯继妍) 2010年中山市获省级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项目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