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2006)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7 【成文日期】2006-12-02 【点击率】2035次


【简况】 2006年,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两个适宜”城市、构建和谐中山,重点做好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东部开发规划等中心工作,注重规划编制管理、规划效能监察、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管理。


【城市总体规划】 由2004年起开展的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工作进入最后报批阶段。6月29日,总规草案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报省政府审批。相对92版总规,新总体规划立足中山实际,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以城乡协调发展策略、城市规划及功能布局调整、交通和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为重点,落实生态资源保护、产业空间整合、塑造“两个适宜”和谐城市等科学发展观的思路,突出三大特点:一是突破传统总体规划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所要求的深度和内容,针对中山组团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提出由中心组团、东部组团、西北组团、南部组团组成的“组团式”发展格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及行政区分割,推动区域资源共享、产业空间合理布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等策略;二是转变以侧重确定开发项目为主的思路,提出注重保护和合理使用各种资源、明确空间管制要求的新措施,根据全市建设用地分析和城镇发展需求,将中山市域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把中山区域内生态环境、城镇与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发展地区划分为城镇建设密集区、独立建设区、区域绿地、重大基础设施控制区、文物保护区等5类管理分区,提出不同的引导和控制要求,实现分类指导和分级空间管制目标;三是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组团规模控制、各组团协调重点、空间管制区划、城市特色与历史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等内容作出强制性的规定,强制目标明确,条款清晰,为监督检查规划实施提供重要的依据。在市总规指导下,全市16个镇的总规获准实施,2个镇的总规正在编制中。


【近期建设规划】 2月,执行省建设厅关于确保按期完成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要求,委托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中山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经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市政府和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审查,并依据相关程序进行为期20天的公示,于6月29日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由市政府批准实施,指导全市落实规划用地供应计划、城市重点建设项目规划选址、保障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等。由于编制背景发生重大改变,该规划的编制有所创新:一是注入引导与控制的理念,在行政区划尚未进行调整前,为贯彻组团发展的思路,对各镇的近期建设规划提出编制要求与基本的规划内容要求,把规划的理念灌输到各镇近期建设规划的层面,以保证规划的实施与控制。二是引入公众参与理念,围绕上一版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进行公众问卷调查,为本轮近期建设规划寻求公众支持。三是加强编制的研究与分析,不但着眼于制定一定的目标,也着重分析地区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找准区域定位。


【专项规划】 开展《中山市市域绿化系统综合规划》、《五桂山生态保护规划》、《中山市温泉旅游区更新规划》、《中山市西北组团(分区)规划》、《中山市南部组团(分区)规划》、《中山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中山市污水工程建设规划》、《中山市域天然气利用规划》、《中心组团综合交通规划》、《中心组团排水专项规划》、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山市近现代建筑调查评定、中山市石岐河滨水区概念性规划设计整合,其中完成《中山市域天然气利用规划》编制并获准实施。各镇在镇总体规划指导下加紧推进消防、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其中东凤、古镇等5镇的消防专项规划和南头、民众等5镇绿地系统规划经审批获实施。部分镇区还开展环境保护、污水收集系统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城镇功能。


【东部沿海地区开发相关规划管理】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火炬开发区与南朗镇资源整合若干管理问题的实施意见》,将南朗镇规划管理所的规划管理业务移交火炬区规划分局。东部规划小组重点做好东部八大产业园区的各项规划、东部组团主干道路交通路网专项规划、东南绿色工业园控规、高速公路和铁路预留通道专项规划研究等规划工作。初步完成《中山滨海新城概念规划设计》、《中山温泉度假城规划设计》、东部组团快速环路规划编制方案,进行方案深化。


【公开招标和公示】 对《中山市市域绿化系统综合规划》、《中山市温泉旅游区更新规划设计》等多项规划进行公开招标,并按照规划公开程序在市规划局办公楼公示规划项目草案,在图书馆等公众场所公示《中山市石岐河滨水区景观概念性规划设计》,在局网站、政府信息网等公示相关内容。年内,全市公示19个规划项目。


【修订《中山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中山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自1998年实施以来,外部法律环境及实际情况发生很大变化,经过几年的酝酿,启动修订工作,经反复讨论与修改,于8月完成修订稿并由市政府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严格执行《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明确审批业务各项要求,对没有编制控规地块涉及转功能等业务,均要求其在编制完善控规后方予办理转功能手续;清理和完善控规编制和审批的历史遗留问题。经向市政府请示,明确市中心城区消防规划、市中心城区电力专项规划、民权路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多项控规的效力。研究制定《中山市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在规划编制的程序及内容深度上充分考虑镇区的实际情况,并应部分镇区的要求出具具体控规编制项目的编制指引,加快编制和审批的效率。扩大镇区控规覆盖面,三乡镇完成《泉眼—鸦岗片用地控制性规划》等20多项控规编制;东凤镇开展11个片区控规编制,覆盖面积达27平方公里,占全镇建设用地的77%。


【地下管线批后管理】 成立地下管线工作协调领导组,综合协调管理管线,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建立地下管线工程联动管理体系。在市城建档案馆设立管线工程管理数据库,及时将管线工程报建、验线、竣工测量、规划验收、档案归档等办理环节信息录入数据库,并从8月开始在规划网站公布地下管线工程执行各项制度的情况及进度,对管线工程进行实时跟踪管理。至年底,接受联通公司、供水总公司、移动公司、网通公司、影声天线公司、港华煤气公司等6家单位移交的电子版管线综合图,公用信息管线公司、城区电力工程公司、港华煤气公司、农村电力公司等单位逐一补办2003年以来的管线工程竣工测量,陆续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工程竣工测量成果。


【城建档案规范化管理】 市城建档案馆于7月28日举办镇区城建档案业务培训班,对各镇规划管理所、区城管办、开发区规划分局共33名专职或兼职档案员进行业务培训。9~10月,市规划局、城建档案馆全面检查22个镇区的城建档案工作。各镇区的城建档案管理总体水平有很大提高,其中小榄、坦洲、港口、大涌、开发区分局等5个单位综合评分为优秀等次,沙溪等13个单位综合评分为良好等次。


【新农村规划】 成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组,研究符合中山发展方向的新农村规划管理模式、规划建设标准等问题,经过近4个月的调研工作,提出《中山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规划局在调研的基础上草拟《中山市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导则(试行)》,配合开展第二批省级村庄整治的规划建设工作。各镇规划管理所对新农村建设发挥直接推动作用,港口镇在编制村庄总体规划时提出以村庄居住区布点规划和解决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实际问题为两大重点推进编制工作;三角镇确定沙栏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后,组织到德兴、东莞等地调查后进行沙栏村规划编制,并为各行政村修建农路提供规划指导。


【解决城镇发展热点问题】 针对城区缺乏出租车停靠站点,造成出租车运营成本高、交通压力大等问题,开展中心城区近期出租车停靠站点规划研究,提交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坦洲镇规划管理所根据该镇房地产业迅猛发展,人口快速增长的情况,预见全镇的基础设施压力增大和学校学位严重不足等困难,开展对全镇小学的现状分析,按照略高于省级学校的标准对小学用地进行预留控制,保障坦洲镇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小榄镇在改造旧城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论证旧城区中具有代表性的100.9公顷用地的合理容积率,将旧城区容积率指标与市规划局作深入探讨。港口镇针对该镇公用变压器和工厂变压器长期设置在道路两侧,占用城市公共空间,影响道路及沿街景观建设的问题,协助镇政府制定实行关于在建设用地内自行配建变压器的措施,要求用地面积超5亩的建设单位必须在用地内自行配建专用变压器或配电房。(冯继妍)


附:2006年市规划局主要领导名单

局 长:萧剑忠(12月止) 叶富强(12月起)

副局长:何俊文 欧 雄

上一篇: 城市规划(2005)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城市规划(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