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2002)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3 【成文日期】2002-12-01 【点击率】2032次


【简况】 2002年,以政府重点工程和村镇规划管理为中心工作,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开展东部沿海地区开发利用规划研究及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人民桥重建、水上乐园等重点项目规划设计工作,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开发利用规划研究进入实质性阶段;各镇总体规划与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启动岐江广场、长堤路片区、旧城区生活轴线等10项旧城改造项目,优化旧城区空间布局。健全规划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严处违法建筑活动。全年受理案件27338件,比上年增加161%,结案27201件,结案率99.5%。完成规划报建面积1002万平方米,增长6.4%。查处各类违法建设769件,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结案731件,结案率95%。


【重点工程规划】 重视重点规划项目的编制和设计,及早制定项目计划,安排专人跟踪,联系高素质的设计单位参与规划设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处理存在的问题,确保规划项目按期按质完成。东部沿海地区开发利用规划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在市政府成立东部沿海地区开发建设领导组后,立即成立专责小组,统筹各方面的工作。高标准完成文化艺术中心的规划设计,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参加投标,组织国内著名专家李道增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对方案进行评选,中标方案于11月在市博物馆公开展出征询群众意见。2002年初提出会展中心项目,根据国内先进城市经验,结合中山实际,提出拟建的规模和规划设计条件,上报市政府。完成人民桥重建方案和水上乐园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岐江公园以粤中船厂旧址再利用,保护了50年代中山社会发展的历史,对工厂遗迹进行整理、提炼、包装,并赋予了它新的功能,使其具有休闲和观赏性,与公园环境有机融合,进行了大胆尝试并获得了成功,在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2002年度大会上获景观设计的荣誉设计奖,这是该大会设计类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国首次获得的设计类大奖;中山市人民政府由于对该项目规划上的支持获项目建设荣誉奖。


【旧城改造规划】 8月,市政府决定加快旧城改造,改造项目主要有:旧城生活轴线、岐江广场、泰安路配套工程、孙文中路风貌街改造、西山寺公园改造、纪念堂前广场、旧城区公共停车场(库)规划、庆隆里改造、光明路改造等。其中,岐江广场规划设计经过招投标,评出中标方案,并分步实施;完成西山寺改造工程和城市生活轴线泰安路至亭子下规划设计工作,并已进入实施阶段。
加强改造旧城区“麻雀学校”,成立专责小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理顺与平衡各种关系,按照市政府特事特办的要求,完成了启发中学、石岐第一初级中学、岐江小学、逢源小学等项目的规划设计。


【村镇规划】 2002年,全市各镇均成立规划管理所,开展镇总体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的编制工作,至年底,17个建制镇进行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其中东升镇总体规划进入审批阶段,坦洲等镇的总体规划进入方案评审阶段,大部分村镇加紧拟定规划大纲和规划方案。古镇等镇开展新中心区规划建设,城市面貌变化显著;三乡、坦洲、东升等镇加快中心区的规划设计工作。
根据市政府“工业入园、住宅入区”的要求,全面开展各镇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引导各镇工业发展的方向,为各区镇的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依据。至年底,全市有39个工业园区规划通过了市级审批,其中小榄工业区、三角高平工业区、南头升辉工业区规划合理,设施配套,具有代表性。推行“住宅入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加强农村住宅的规划管理,改变农民的传统居住习惯,逐渐引导农民走城市化的道路。其中,东升镇按照“先易后难,抓好试点,以点带面”的工作方针,全面开展了村民住宅点规划管理工作;黄圃镇注意引导农民改变沿河建设的旧习惯,实施组团式建设规划;三角镇停止农民住宅新征用地的审批,加强农村住宅的规划管理,逐步引导农民上楼居住,改变农民的传统居住习惯。


【规划监督管理】 接受市人大的监督,坚持每年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规划实施和管理工作的制度,2002年2次向市人大汇报工作。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实行阳光作业,通过规划网站、报刊、电视台等方式公开办事程序和工作动态。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城市规划,逐步推行各类规划公开征求群众意见的制度,2002年审批的专项规划均在规划网站公示。健全完善规划监督员制度,于7月31日起聘请16名规划监督员,每季度定期组织活动。


【行风建设】 理顺市规划局内设科室与城市规划研究中心的关系,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和职权范围,实现政事分离。3月,19个镇成立规划管理所,接受市规划局委托办理获准规划的“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前期工作,简化办事程序,为经济发展提速增效和服务于招商引资。6月,市规划局开放式、一站式新窗口投入使用,增设咨询、预约等功能,设立大屏幕电子显示屏和电子触摸屏,群众可随时查询市规划局的工作动态与信息。经过新一轮的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市规划局保留的审批、审核、备案事项,由9项改为7项,审批事项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核准事项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做好办公自动化系统升级工作,基本完成市规划局与各镇规划管理所计算机联网工作。


【机构改革】 1月4日,中山市城市规划咨询服务所更名为中山市城市规划研究中心,为事业编制,隶属于中山市规划局管理。该中心担负从市规划局剥离出来的辅助性、服务性、技术性职能。7月11日,市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新成立的市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举行中山市工程勘察院产权转让签字仪式,标志着中山市工程勘察院转制工作顺利完成。12月24日,中山市规划监察队移交市城市管理执法局。(龚文中 冯继妍)


附:2002年市规划局领导名单

局 长:萧剑忠

副局长:刘慧林 陆德华 何俊文(2002年2月起)

上一篇: 城市规划(2008)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城乡规划(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