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2001)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2 【成文日期】2001-12-06 【点击率】1917次


【简况】 全力做好城市形象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完成兴中道、中山三路、博爱路、中山纪念堂前广场的景观改造工程及金字山隧道工程等。完成了一大批建设工程项目的报建、放验线工作。2001年“窗口”共受理各类案件1.05万件,结案1.04万件,结案率达99%。城区完成报建1803件、报建面积174.4万平方米。完成长江北路、东环路、大丰水厂DN1000进城给水管、富豪110千伏地下电缆等市政管线布设,完成嘉盈园、蓝波湾、东盛阳光花地等建筑工程放验线603件、复线330件,完成长江北路、外环路、金字山隧道、白石涌整治、老安山11万伏线路改造等市政工程放验线122件次,完成1200件建筑物的规划验收,建筑面积约112万平方米。完成石岐坐标系统向中山统一坐标系统的转换工作。
  落实“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做好工业园区规划,服务于招商引资,特别是委托了各区镇办理部分建设项目的规划报建手续,改革村镇规划管理体制,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
  加强批后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各种违法建设活动。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做好调查取证工作,确保证据确凿、材料充足、依据充分地实施行政处罚。加强与法院等部门的联系,加大办案的力度。2001年共处理违法建设案件337件,作出行政处罚的163件,向法院移交的案件3件。


【重点工程】 围绕市政府的工作重点,落实政府重要建设工程和重点规划项目。采用领导参与、征求专家学者及市属专业部门的意见、公众参与等办法使规划成果既科学又合符中山的实际,全力开展城市形象工程规划设计工作。根据市政府重点工程情况复杂、位置重要、影响大、要求高、时间急等特点,抓好前期调研工作,与有关产权单位协商,做好划红线工作;联系高水平的设计单位,做好重要规划项目的委托工作并及时跟踪进度;及时组织审查会,务求以最短的时间选取最佳方案;到工程施工现场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时处理与规划相关的各种问题,保证各项重要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2001年完成了兴中道、中山三路、博爱路等道路和孙中山纪念堂前广场的景观改造工程及金字山隧道工程等。保证第七届中国(中山)菊花品种展览暨中山市农业博览会等会展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展示了中山城市建设的新形象,提升了城市竞争力,促进了中山经济的发展。
  进行了岐江公园、孙文广场、岐江广场、西山寺改造等规划方案的审查工作。做好重要建设工程的招标工作,组织市委党校新校舍和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邀标,已确定市委党校新校舍方案,修改完善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方案。


【制定《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试行)》】 《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经过多年的调研编纂,于2001年初基本完成,并于4月份召开了专家评议会。《规定》分总则、城市用地、居住用地、建筑间距退让及公共开放空间、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公共设施、工业仓储用地、镇区改建、村庄建设、城市绿地、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等12章。该技术管理规定已印发给市规划局各科室、各设计单位试行。


【村镇规划】 2001年,市规划局积极落实“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进程,强化村镇规划管理工作。加强对村镇规划工作的领导和队伍建设,市规划局增设村镇科。在对各镇(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和落实有效的措施。
  加强对村镇总体规划修编及工业园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管理工作,实时跟踪各镇(区)规划编制情况,对已统计上来的规划项目进行合理性分析,协调修改与市总体规划有较大矛盾的项目。还为各镇(区)联系设计单位,跟踪工作进度、组织验收和审查。审核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确保规划编制质量。在去年完成民三工业区、大雁工业区、南朗工业区、阜港工业区规划编制的基础上,2001年加快了各区镇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进度,市规划局审批30个工业园区规划促进了各区镇的招商引资工作。
  建立适应村镇发展需要的规划管理体制。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市规划局关于加强镇区规划管理意见(中府办[2001]80号),市规划局与符合条件的镇签订规划管理委托书,委托各镇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一书两证”手续;对于条件尚未完全具备的镇,根据实际情况委托其办理部分建设项目的审批手续。
  逐步实现市规划局与各镇区规划建设办公室计算机联网,推行网上办公,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2001年已与三乡镇、沙溪镇联网。(龚文中) 


附:2001年市规划局正、副局长名单

局 长:萧剑忠(2001年7月)

副局长:萧剑忠(2001年7月前主持全面工作)林 峰(2001年7月止)

    刘慧林 陆德华(2001年7月起)

上一篇: 城市规划(2000)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城市规划(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