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9年,中山海事局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给海事工作带来的考验和挑战,认真履行职责,保障水上安全,保护水域清洁,确保口岸畅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确保辖区水上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全年辖区船舶进出港13.4万艘次,比上年减少3.1%;货物吞吐量3828.13万吨,增长6.9%;旅客吞吐量96.57万人次,减少16.7%;集装箱吞吐量109.48万个标准箱,减少3.3%。全年发生统计口径内水上交通事故3宗,死亡失踪4人,沉船2艘,直接经济损失8.9万元,水上安全各项指标均控制在任务指标范围内。
【通航管理】 全年巡航累计2051次;巡航里程3.63万海里,实施船舶安全检查985艘次。加强船舶安全监管,在“莫拉菲”等多个热带气旋袭击期间,化解险情,共安排避风船舶3201艘次。在“春运”、全国“两会”、“清明”、“五一”节等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与佛山海事局、珠海海事局和江门海事局在交界水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有效监管网络,遏制水上交通违法活动,确保水上交通安全。开展“两船”(砂石运输船、施工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活动,走访航运公司和水工作业区,召开船东座谈会,分析砂石船和施工船水上交通事故规律性,向港口企业、船公司和水工作业单位等通报有关事故情况,防止事故发生。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年和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等活动,完善辖区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各级海事部门的水上安全监管制度以及各项应急预案,促进安全监管措施的细化落实,营造“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水上安全生产格局,确保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规范通航安全管理,推进水工作业论证,预审《中山市深港特大桥工程通航安全评估报告》(送审稿)。督促中铁三局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指挥部第七工程队继续对小榄特大桥桥区水域进行船舶航行仿真模拟试验,为大桥建成后船舶安全通过桥区水域提供航行操作依据。召开《中山港黄圃作业区码头工程通航安全评估报告》、《中山市深港特大桥工程通航安全评估报告》、《中铁大桥局中山梁厂装卸平台通航安全评估报告》等9个通航安全评估报告的专家评审会,组织召开中山市东阜大桥维修工程通航安全评估专家讨论会,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水上活动对通航安全的影响,维护辖区的通航秩序。为广机海事重工、中船中山造船基地等重点项目工程的码头配套设施建设提出专业建议,为中海油天然气项目、中石油民众油库码头建设项目、东阜大桥、神湾大桥、京珠高速海隆东河大桥维修加固等民生工程,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限。在2009年石岐区(大信)元宵烟花汇演活动、2009中山黄圃端午龙舟赛等活动及2009年高考期间黄圃水道中山二中河段实施水上交通管制,使涉水大型活动或临水高考考场的考试顺利进行。
【船舶载运危防品管理】 做好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申报与集装箱诚信管理备案工作,对38家危险货物与装箱单位和55名危险货物申报员、集装箱检查员的信誉类别进行评定与备案。对辖区的大宗危险化学品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常见的有毒有害物质种类和进出数量,为参与广东海事局有毒有害物质运输监管课题提供数据支持。强化危险货物码头安全和溢油风险评估制度,加强新建码头和扩建危险货物码头管理,为码头合理配备防污应急设施提供科学依据,督促码头业主进行溢油风险评估,配备应急设施设备。落实危险货物码头安全和溢油风险评估制度,及时介入新建、扩建、改建码头项目,督促码头业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码头的溢油风险进行评估,提出应急设施设备配备方案。全年审批《船舶污染应急计划》、《船舶垃圾管理计划》各6份,发出燃油证书13份,危险品船舶进出港3658艘次,危险货物运输量约269.5万吨。
【水上搜救应急体系建设】 7月,中山市水上搜救分中心正式挂牌,制定《中山市水上搜救工作规定》,明确各成员单位水上搜救职责,整合水上搜救资源,提高水上搜救应急能力。率先在广东海事系统制定《中山海事局水上交通事故引起的突发群体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为依法、快速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保障。在神湾镇设立防污设备库,配置PVC围油栏、化学品吸附材料、围油拖栏等水上防污应急设备物资,覆盖中山南部水域,为神湾水域、磨刀门水域的防污应急提供物资设备保障,使水上防污设备库全面覆盖中山辖区水域。多功能清污船“嘉洁1”和围油栏布放船“嘉洁2”投入使用,这是广东辖区第一艘由政府出资建造的内河多功能清污船和围油栏布放船。建设多梯队的水上防污应急队伍,开展水上防污应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11月22日,成立省内首支水上防污志愿者服务队,初步形成多方参与、全民防治的保护水域环境清洁安全的局面。加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分析,发布月度事故情况简报、季度安全形势分析简报和年度安全形势报告,加强重点时段、重要航段、重点水域的现场监管,确保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全年12395水上搜救报警电话共接到水上险情有效报警101宗,组织协调搜救行动19次,成功救起95人,救助船艇17艘。及时发布安全预警信息83批次,4.15万条次。
【船员管理】 建立船员服务机构和航运公司管理档案,做好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证书再有效培训监管及考核相关工作。在中山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对中山市民兵轻舟队的32名骨干进行驾驶安全培训,通过讲解救生设备使用、救援遇险人员、船舶操作、船舶避让、发动机维护保养等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训练,使参加培训的民兵掌握相应的快艇驾驶技能。指导中山市盛邦船员培训有限公司做好培训资质的申报及筹备开展船员培训的有关工作,并对其进行内河船员基本安全培训项目的验收。参加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发证资质评审暨船员档案管理专项检查,派员到重庆海事局、涪陵海事处、万州海事处、宜昌海事局、荆州海事局参加评审检查工作。协助广东海事局做好海船船员统考监考工作,派员参加第48期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全国统考监考工作。协助广东海事局做好内河船舶船员适任统考审题工作,派员参加2009年第2期珠江水系内河船舶船员适任统考审题及校对工作。全年组织船员培训考试(考核)17期共1024人,核发船员证书2398本。
【船舶安全管理】 加强渡口渡船安全管理,组织全市120多名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人员和渡工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及应急训练。推动镇区政府在重要水道的主要渡口安装视频监控,开展打击渡船非法使用低闪点燃油专项行动,保障渡运安全。举办船舶安全检查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召开船舶安全检查业务座谈会,研究解决船舶安全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高速客船和客渡船的安全检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加强重点跟踪船舶的监督管理,严格实施重点跟踪船舶开航前安全检查,对重点跟踪船舶切实做到到港必查,打击低标准船舶。加强船公司安全管理,组织召开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监督管理座谈会,指导22家航运公司建立和落实各项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制度,对5家航运公司和12艘船舶实施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对16家航运公司进行安全与防污染监督检查工作。粤海油运公司被评为2008~2009广东海事局安全诚信公司。召开座谈会,完善协管船管理办法和工作机制,全年接到协管船舶的报告27宗,有效率为100%,安全隐患的跟踪调查处理率为100%。做好船舶登记工作,为迅成船厂所属自用非营运船舶办理临时国籍登记,解决船舶航行权问题。2009年,中山辖区注册船舶1407艘,全年核发船舶登记证书498本。
【口岸管理】 开展口岸基础数据调查摸底工作,掌握辖区口岸基础数据。对中山口岸规划和物流规划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优化外经贸发展环境,编制口岸海事查验配套设施、查验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协助市政府做好中山口岸扩大对外开放的申报工作。推进黄圃港区前期建设工作,完成《中山港黄圃作业区码头工程通航安全评估报告》的专家评审工作。加强客运口岸现场监管,与口岸办、客运联营公司及其他口岸单位合作,做好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工作,参与口岸应急演习。推行船舶进出港24小时预约签证,节假日照常办理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网上审批业务,海事行政审批提前办结率平均达到98%。
【船舶检验管理】 设立审图分中心,提高船舶检验和审图能力。规范现场检验程序和项目完整性,加强船舶建造检验中阶段性关键点的复核验证,提高现场检验质量。与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交流合作,提升船检专业技术水平,为船舶制造企业提供更优质船检技术服务。加强与港航单位、船厂等涉水企业信息交流,提前介入中山市宏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建造的浮船坞检验、小榄镇旅游公司发展“水色匝”旅游船舶检验、港航集团载运危险品船舶适装检验、广机海事重工有限公司10000吨盐驳拖航检验,及时完成检验发证工作。推进船检信息化建设,完善VIMS5.0发证管理系统,改进流程设置,提高工作效率。协助中山市航海技术协会成立焊工考试委员会,开展船舶焊工考试工作。与韶关海事局开展船检结对子活动,共享船检资源,共同推进全省船检业务水平。走访港航企业集团公司、粤海油运公司和船厂,了解水运企业及船舶修造企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存在的困难,在检验申报、载运危险品船舶适装检验、水下检验等方面优化程序、提高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加大力度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从3月开始对辖区航行港澳线的船舶签发《船舶防止空气污染证书》。中山船检部门在3月开展检验和证书发放工作,至年底完成94艘次航行港澳线船舶防止空气污染检验及证书发证工作。检查2005~2008年建造完工的海船(包括跨省转籍转入船舶)的船舶审图情况、船图证书一致性、船舶焊接质量、船上图纸资料、船舶安全设备,无发现重大缺陷。开展运输船舶吨位丈量专项检查活动,复核吨位443艘,实船检查86艘,杜绝“大船小证”现象出现。全年检验船舶1021艘,42.92万总吨,全部检验合格。(刘恩泽)
附:中山海事局领导名录
局 长:程锦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