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4》 【成文日期】2013-12-31 【点击率】1565次 | |||
【海事管理概况】 2013年,中山市船舶进出港13.9万艘次,货物吞吐量6678.7万吨,港澳航线旅客运送量123.9万人次,集装箱吞吐量132万标准箱,分别比上年增长6.0%、31.5%、4.3%、5.5%。辖区发生列入统计范围的水上交通事故3宗,沉船1艘,死亡1人,经济损失411万元,水上交通安全四项指标较上年上升,但无发生负有海事监管责任的水上交通事故。辖区有注册船舶1417艘,净吨17.32万吨,动力21.41万千瓦;辖区在册船员7672人,船员注册人数2212人,持有效适任证书船员1172人。中山海事局驻火炬开发区沿江东一路16号。
【海事机构体制改革】 2013年,海事系统由事业单位转为公务员单位,中山海事局为正处级建制,人员编制119人,领导职数5名。内设办公室、财务会计处、指挥中心(搜救中心办公室)、船舶监督处、船员管理处、危管防污处、船舶检验处、党群工作部(纪检监察处)8个正科级机构;政务中心、海巡执法支队2个正科级处室办事机构;港口海事处(副处级)、石岐海事处(正科级)、小榄海事处(正科级)、黄圃海事处(正科级)、神湾海事处(正科级)5个派出机构。中山海事局获广东海事局表彰为“海巡31”船出访美国夏威夷任务先进集体,获评为中山市2013年春运先进单位,中山市2013年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广东海事局中小海轮专项整治先进集体,副局长夏丹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通航管理】 2013年,辖区发生水上交通事故25宗,其中小事故22宗、列入统计口径事故3宗,包括“海航9368”船与“榄机233”船附属工作艇碰撞事故、细滘大桥船舶碰撞事故、“中鑫海168”船与“粤广海货9817”船碰撞事故,其中属大事故2宗、一般事故1宗。接有效报警75宗,发生遇险船舶23艘次,救助船舶22艘,遇险人员151人,成功救起150人,搜救成功率99.3%。开展百日安全大检查、砂石运输船舶施工船舶专项整治、商船渔船防碰撞等专项行动,行政处罚682宗。 加强应急搜救力量建设。3月18日,中山海事局安全转移在横门东水道5号标附近水域搁浅的高速客船“中山”轮上所有18名旅客。3月,成立广东省首支内河搜救志愿者队伍,共有6艘船舶和70名志愿者加入。成功抗御强热带气旋“天兔”“温比亚”,救助落水人员9名,受横风及水流影响搁浅渔船、农用船、商船等5艘。 加强整治桥区和码头通航安全。吸取船舶碰撞桥梁事故教训,督促业主单位做好桥梁标识整治,加强桥区水域管理,协调职能部门重新设置桥梁施工水域临时航标。协调督促整改重点项目工程水域安全隐患,整治码头水域通航秩序。 加强水上交通安全教育。与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签署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合作协议,“中山轮”拖轮成为“亲青家园”中山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也是全市中小学生海洋文化课堂、航运文化教室、水上安全知识普及基地、拯溺知识培训教学场所。
【护航港珠澳大桥大型构件运输】 2013年,中山海事局与港珠澳大桥中山基地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开通审批、监督“绿色通道”。中山作为港珠澳大桥建设物料供应基地之一,承建企业进入投产期。6月2日,中山海事局护航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山基地首件重211吨的大型桥梁预制承台墩构运往大桥施工工地;12月1日,护航1800吨的组合梁出港,标志港珠澳大桥施工从桥墩建设转向桥面建设。全年完成港珠澳大桥建设大型构件水上运输安全监管41次,保证大桥建设进度和水域通航安全,实现“零事故、零污染、零伤亡”目标。
【“澳门—中山游艇自由行”项目】 2013年,中山海事局开展澳门、中山两地海事业务研讨。8月8日,召集市发展和改革局、外经贸局、盛世游艇会俱乐部、十里堤岸游艇俱乐部和游艇生产厂家代表,参加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游艇安全管理规定》修订调研组开展的法规调研游艇的制造、登记、游艇操作员管理、游艇检验发证、游艇俱乐部的安全管理等议题座谈交流。11月19日,与澳门海事与水务局在中山海事局机关办公楼召开澳门—中山游艇自由行海事业务研讨会,按照“有效安全监管、手续便捷高效”原则,磋商游艇口岸查验及海事安全管理事务,对比分析粤澳两地在游艇操作员培训考试管理、游艇检验、游艇口岸管理、游艇登记等法规,为制定游艇自由行政策提供参考。实施图纸审查和建造检验的中山首艘高性能喷泵推进豪华游艇下水,船总长26米,设计航速32节。组织游艇操作员培训及考试6期,有110人参加。首次办理游艇融资租赁登记,破解重点游艇企业融资难题。推动游艇会水上加油站(岸基)设置,全面规划至2020年水上加油站布点工作。
【船员管理】 2013年,中山海事局强化对船员管理,制定《内河船员常见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指导意见》,规范和统一处罚和记分标准,加大力度查处违章船员,全年接受记分船员296人次,总分值1201分。增强船员遵章守法意识,减少人为因素对水上交通安全影响。实行辖区所有在职渡工安全知识与实际操作测评,提升渡工综合素质,做法在广东海事系统推广。举行2期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培训班,镇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共120人参加培训。组织船员考试(考核)18期,有397人参加。
【船舶检验】 2013年12月,广东海事局评估验收依据验收标准核对广东船舶安全技术分中心中山工作站人员配置、业务用房、规章制度、技术设备、软件配备等硬、软件要素,并同意通过验收,负责辖区内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实施机构。统一开展船舶吨位丈量复核,杜绝“大船小证”和低质量船情况,完成吨位复核52艘。对辖区全部39艘客渡船进行乘客定额复查,确保客渡船稳性载客状况与证书核定乘客一致。全年检验船舶457艘,建造检验31艘,分别比上年上升5.06%、244%。承办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起重设备法定检验技术规定》报批稿审定项目,参与《游艇法定检验技术规定》审定项目课题。
【危管防污工作】 2013年12月,中山海事局委托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编制的《防治船舶及相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应急能力规划》和《防治船舶及相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应急预案》通过中山市政府组织专家评审论证,为落实防污条例和保护水域清洁提供科学指导和应急指南。中山海事局作为珠江口区域海上船舶溢油应急合作主要成员单位,参与粤港澳《珠江口油污暨有毒有害物质应急计划》修订工作,中山辖区水域如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可迅速获港澳和珠江口周边城市的应急救助。11月,市政府同意中山海事局和市经济与信息产业局委托第三方编制的《中山市辖区水上加油站布点规划(2013-2020)》。对辖区内26家港口、码头、船舶修造企业实行应急预案备案制,确保防污应急设备配置、企业应急人员配备。与检验检疫部门合作开展船舶载运固体散装货物检测、包装和散装液体危险货物检测以及集装箱联合开箱检查。组织中山、江门地区船载危险品申报员和集装箱装箱员共136人参加考试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
【海事行政许可】 2013年,中山海事局审批行政许可127008项。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办结,限时完成”工作制度,实施“网上受理,快递材料”的便民措施,船厂人员足不出户便可办理船舶识别号。全年共核发船舶证书588本,核定船名104艘,审核船舶识别号164艘,核发船员证书444本,确认船舶建造重要日期8艘,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审核47宗,防治船舶污染港区水域作业许可211次,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适装许可3043次,船舶防污证书核发273次。编制《中山海事局政务公开指南》,海事政务公开进驻省网上办事厅中山分厅,按二级办事深度行政审批事项开通网上办事渠道。
【船舶安全管理】 2013年,中山海事局检查海船安全85艘次,内河船544艘次,对辖区20家航运公司实施安全与防污染监督检查,督促整改缺陷66项。实施《中山海事局渡口渡船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举行渡口渡船应急演习,“创建渡口渡船智能化管理”党员品牌工程获中共中山市委组织部评为示范“书记项目”,并于3月投入使用。10月,与小榄镇党委结对共建“平安、文化、智能”新型城市渡口。免费向渡口派发救生衣50件,在市、镇(区)级媒体播放公益安全宣传片,营造“渡运安全,各界关注”氛围。
【中山首个智能渡口启用】 2013年2月22日,全市首个智能渡口——民众镇沿江渡口启用,实现智能化安全管理。该渡口的智能管理系统由闸门、工控器、监视器、电子显示屏、控制中心等部分组成,通过计算机管理、匝道控制、人像拍摄、无线网络传输等手段,实现人员限流、远程控制、人像拍摄、数据分析、信息发布等功能。设立于渡口码头出入口处的安全通道,可双向通行,通道宽度1.6米,可满足载货摩托车、挑担赶集等乘客通行。当遭遇台风、大雾、洪水、雷雨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渡口需停渡时,海事部门可通过系统管理中心软件,远程无线控制强制锁定渡口通道设备禁止通行,能有效避免渡船载客冒险渡运。 中山市共有渡口35个,分布在13个镇区,其中,中山市批设管理渡口26个,年渡运量超过1000万人次。其中,小榄镇沙口渡口渡运量约160万人次,属于繁忙渡口之一。民众镇沿江渡口的智能管理系统试点经验成熟后将向全市所有渡口推广。 2013年中山市渡口渡运情况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