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1》 【成文日期】2010-12-02 【点击率】1366次 | |||
【国省道养护】 2010年,市交通运输局建立“预防性养护、日常性养护、重点性养护、标准化养护”的公路养护工作模式,管养路段路容路况常年保持良好。全年管养公路的平均优良路率为92.47%,其中国、省道平均优良路率为96.56%。年末优等路里程为148.8公里,其中国、省道为102.41%。 【地方公路养护】 2010年,市交通运输局贯彻“建、管、养并重”方针,对镇区公路实行分级管理,切实保障地方公路良好的路况和安全畅顺。全年完成路面维修3.88万平方米,设置公路交通标志牌84个,完善公路交通标线4.67万平方米,混凝土路面沥青灌缝17.39万延米,沥青处治桥梁及涵洞引道4497.13平方米。投入120.14万元,开展镇级公路绿化,绿化里程9.88公里。 【公路管理行政执法】 2010年,市交通运输局制定严格的路政巡查计划,日常巡查做到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制度落实“四个落实”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二个及时”。开展“迎亚运、迎国检”公路违法广告标牌等专项整治行动,开通用于路产赔(补)偿追缴的非税收费系统,有效维护公路的路产路权。 【珠中江三市车辆年票互认】 从2010年1月1日零时起,珠海、中山、江门三市的机动车路桥通行年票实施互认互通。珠中江三市的机动车主在车辆属地购买路桥通行年票后,驾驶车辆通过三市的所有路桥收费站时,除高速公路外,不需再缴交路桥通行费用。珠中江三市年票互认后,市内7个地方公路收费站设立专用车道,三市车辆可快捷通过收费站。4月1日起,各收费站安装自动识别系统,当车辆经过收费站时,系统能即时显示车辆车牌号码、缴费标准、缴费情况、通行次数等信息。 【实施高速公路收费站代收次票】 由于外市籍车辆经高速公路进入中山,即能避开本地路桥收费站,致使这部分车辆实际使用了中山的公路资源,却未缴交路桥通行费用。12月1日起,中山市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委托境内所有高速公路收费站代收外市籍车辆进入中山的通行费次票。由于实施珠中江年票互认互通,珠海、江门两市车辆进入中山时,无需缴交地方路桥通行费用。实行该项收费后,缓解中山路桥通行收费的流失,提升路桥建设的融资还贷能力,促进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高速公路收费站代收次票年收入约8000万元。 【镇区对接道路专项调查】 2009年8月,市政府主要领导到大涌镇调研时提出开展镇区间对接道路(以下简称“断头路”)建设工作的设想。当月,市交通运输局启动“断头路”第一期专项摸底调查工作,用近2个月的时间调查了西区、大涌等13个镇区的41条“断头路”,其中镇际断头路20条。2010年1月,市交通运输局向市政府建议启动金凤路、沙溪滨河南路等7条“断头路”项目。4月,十三届5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同意该建议,计划用4年时间全部完成“断头路”项目建设。5月,市交通运输局启动“断头路”第二期专项摸底调查工作,对古镇、板芙等11个镇区的32条“断头路”进行调查。7月,两期的“断头路”专项调查全部完成,掌握了“断头路”的道路线位、起终点、建设规模、征地拆迁、断头成因等方面的第一手详细资料。10月,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召开镇区间“断头路”专项调查成果评审会,公开征求24个镇区和规划、国土、发改等单位的意见。调查成果得到与会各专家和代表的普遍认可和强烈关注。会后,民众、古镇等13镇区提交正式的书面反馈意见。随后,用1个多月时间对阳光大道接福源路等10条镇区新提出的“断头路”项目进行现场补充调查。11月,按照“镇际”、“未连通”、“公路”和“可行”等4个条件,最终确定镇区间“断头路”24条,待建道路总里程45.83公里,工程投资估算约3.52亿元。 (吴显旅 吴 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