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200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9 【成文日期】2008-12-01 【点击率】1650次


【简况】 2008年,按照“改革、发展、管理、质量、效益”的十字工作方针,提出“增量明显、增效明显”的目标,克服奥运期间“禁限寄”、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超额完成各项任务。至年底,全市有邮政综合网点31个,投递网点30个,邮储营业网点40个,代办网点115个,报刊亭253个;全市集群信报箱用户共15万多户,邮筒(箱)382个,邮运汽车36辆(含备用),摩托车280辆,普邮投递段352条,速递投递段90条,投递邮路全程长度12526公里,邮运邮路26条,邮车每日运行里程共5638公里。市邮政局被评为2008年全国通信行业用户满意企业;《邮政函件业务信息处理平台》被评为广东省第二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局女职工委员会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局女职工委员会主任张念仁被评为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投递配送局西区投送站被评为“广东省工人先锋号”,邮件处理分局邮运车队被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


【业务运营】 “3·15”期间,与市消委会联合开展第二届“我消费、我知情、我满意”账单服务满意度调查活动,向市民寄递10多万份账单服务调查函,进一步树立消费者“自我维权”意识,营造“消费和谐”氛围。围绕安全生产月主题,与市安监局联合开展“综合治理,保障平安”活动。中秋节期间,与中山知名厂家在各邮政营业厅设置展示柜,推广中山名牌月饼,并推出速递一条龙优惠服务,受到广大市民和外来人员欢迎。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举办首次“邮政速递杯”物流规划大赛,加强与大客户的互动,提升邮政EMS的品牌形象。7月,在东区、小榄镇试点开办邮储信贷业务。10月,在小榄、东区、西区、天明、沙溪、环城等6个网点开办邮储对公业务。同月,邮政绿卡在《中山商报》举行的“卡通时代——2008最受中山市民欢迎的银行卡”评选活动中,经市民投票,获得“最具实用性银行卡”奖项。12月,在全市试行开办粤港EMS代收货款业务。当年超额完成《人民日报》、《求是》等党报党刊的发行征订任务,完成率居全省前列。大力弘扬集邮文化,做好奥运邮品的销售工作,配合政府开发中山升格地级市20周年暨“3·8”招商经贸洽谈会活动个性化邮票和集邮摆件,满足集邮爱好者的需求。12月,推出“自邮一族”新业务,为中山车主提供全方位便捷服务。


【提升运营能力】 在小榄镇五埒建成五埒社区速递中心,解决小榄、东升速递资源整合和小榄邮车进出不便的问题,同时对市内同城网进行优化调整,提升速递网络运作效率。5月,开设“市局—火炬区”南方系列报自提专线,使南方系列报到达市局的时间提前约50分钟,报纸可衔接有效趟线并提前到达投递环节。更新、新增一批计算机、打印机、点钞机、生产用终端,新增56台ATM和4台存取款一体机,更新或新增42台生产汽车,新增100台摩托车,增强服务能力。配合省邮政公司在三角镇开展广东邮政速递物流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于3月28日在中山升格地级市20周年庆祝大会暨3·28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上,被作为重要的招商引资项目之一签约。7月下旬,继北京、广州等城市之后进行“双色邮筒”建设,首批21个“双色邮筒”布放在城区,并于10月9日开办信筒型同城快邮业务。将黄圃新城、东凤美的等10台离行ATM机监控系统接入市局集中监控中心,使全局所有自建的金融监控系统全部实现集中监控。


【质量管理】 4月,启动速递运行质量年创“优+”活动,每月通过质量监控,有效提高运行质量。建立并强化月度质量分析会制度,及时改进服务问题。建立客户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基本在半天内有初步的处理。积极开展QC活动、创星级活动,以活动提升服务质量,4个QC成果获得省邮政公司奖励,成功创建8个广东邮政三星级营业厅、5个二星级投递站、1个三星级投递站。


【中山邮政事业改革开放30年】 1986年以前,侧重发展电信业,中山邮政以延续传统服务为主,为社会提供函件、包件、汇兑、报刊发行服务。1986年起,逐渐增加邮政业务种类,先后开办邮政储蓄、机要通信、国内和国际特快专递等业务。1990年起,邮政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增加服务网点,增设信筒、信箱、车辆等邮政相关设备,延伸邮路,邮政事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仍实行“以电养邮”政策。1998年10月29日,实行邮电分营,成立中山市邮政局,开始独立运营,邮政业务直接参与市场竞争,邮电分营初亏损严重。
  邮电分营后,按照“改造传统邮政,建设电子邮政,发展网络邮政”的发展思路,实施科技兴邮、人才兴邮战略,实行专业化经营管理,着力抓好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确保村村通邮,保障党政军机要通信质量。成立中山市物流协会,成功申报发行“一片一封一票”(即“孙中山故居”专用邮资图案邮资明信片、“伟人故里——中山”专用邮资图案邮资信封、《孙中山诞生140周年》纪念邮票),作为“城市名片”,提升中山的文化、旅游品牌和城市影响力。稳步推进邮政体制、机制改革,2007年11月26日,成立邮政储蓄银行中山分行。坚持科技兴邮,创新开发邮政函件业务信息处理平台,首创按序打印账单,使函件账单全程处理时限从最初15天压缩至4~5天,每天减轻投递员1/4~1/3工作量。建立服务监控中心,开发名址库系统和速递监控系统等科技项目,在全省邮政推广。联合中山移动公司推出亲情汇款业务,被作为中山社会信息化项目推广,投递网建设、信息化建设、名址库建设等居全国先进水平。不断开拓邮政业务,推出账单函件、数据库商函、封片卡、代售飞机票、EMS次晨达、当日递、代发工资、代缴交通违章罚款、亲情汇款、华商联盟、商易通等业务,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培育“思乡月”特快寄递、函件账单、同城速递、“亲情汇款”等业务品牌。2008年,全市业务收入3.18亿元,是邮政独立运营初期的4.4倍。(何书藏)


附:2008年市邮政局领导名单

  局 长:刘英山

  工会主席:梅桂雄

  邮储银行中山分行行长:杜 伟

  副局长:莫月雁(6月止) 黄启君(6月起)

上一篇: 邮政(2001) 【关闭窗口】 下一篇: 邮政(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