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管理(201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9》 【成文日期】2018-12-31 【点击率】764次

【口岸“单一窗口”平台建设】  2018年,市商务局做好“单一窗口”标准版建设和推广,分别举办近10场宣讲培训会,培训企业累计超1716家次、超2300人,基本覆盖中山市自助报关进出口企业和代理报关企业。通过企业座谈会和走访重点企业的形式,收集企业使用情况和改进意见建议,为优化系统操作提供依据。建立问题解答联系机制,设立专线咨询电话及5个“单一窗口”技术服务微信群,服务2000人。

    在传统模式下,口岸设立海关、检验检疫、边检和海事等多个不同职能的管理部门,外贸企业及物流企业通过不同的监管系统提交相关信息资料或纸质材料用于通关通检,造成货物通关诸多不便利。“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上线后,申报人可通过平台页面一点接入、一次性提交满足口岸管理和国际贸易相关部门要求的标准化单证和电子信息,实现“一方录入、多方申报”,相关部门通过电子口岸平台的共享数据信息、实施职能管理,将处理情况统一反馈给申报人,提高申报效率,缩短通关时间,降低企业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中山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于2017年8月7日上线运行,先后上线货物申报、舱单申报、运输工具申报、关检融合统一申报、税费支付、加贸电子账册、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来往港澳小型船舶及水运电子舱单申报等主要通关申报功能,实现报关报检同一平台同一窗口申报,避免数据重复录入。

 

【口岸通关便利化】 2018年,中山市建立口岸提效降费组织架构,实施市分管领导为召集人、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业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合力推动工作实施。制定“1+3”行动方案,即1个总方案加提效、降费和减证3个细化方案,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和责任单位。至12月,中山市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2.07小时,比2017年压缩72.99%;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13.84小时,压缩55.29%。进出口环节需验核的监管证件从86种减至48种,其中的44种全部实现联网核查。取消小船平台收费,继续实施免除海关查验没有问题吊装移位仓储费用改革,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比上年降低100美元以上。

 

【翠亨新区新客运码头】 2018年,中山港客运东移工作处于有序建设和推进中。中山市统筹协调口岸限定区域布局,提前做好口岸搬迁的申报准备工作,确保客运口岸搬迁安全、运作顺畅。翠亨新区新客运码头定位为中山港“一港五区”(“一港”即中山港、“五区”即中山港区、神湾港区、小榄港区、黄埔港区、马鞍港区)中重点发展的港区,是联系珠三角东西岸的桥头堡、连接粤港澳海空交通的重要载体,将建设成为新区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平台。

 

【中山监管通关信息平台】 2018年4月,中山监管通关信息平台通过专家评审组综合验收。该平台于2015年8月开发建设,2017年9月在中山所有港区上线运行。至2018年底,累计取消作业环节9个、单证6份、印章3枚,进出口企业减少提交报关单及随附单证100万份,免打印查验通知书1.24万份。实现口岸通关时效评估系统货运口岸码头全覆盖。货物停留在码头时间平均减少5小时以上;一般进出口企业、大型生产企业货物平均流转时间缩短10小时和5小时,通关效率分别提升27.1%和56%,大幅提高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效率,降低进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提升中山各港口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力,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成为全省海关系统标杆性的信息化项目。

 

(黄佩琼)

上一篇: 口岸管理(2017)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