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9年,中山市口岸进出境旅客95.8万人次,比上年减少16.8%。进出口货物646.56万吨,增长5.36%;其中集装箱运输104.92万标箱,减少9.17%。
【口岸建设和通关环境】 依据口岸开放的有关规定,编制《中山市港口口岸扩大对外开放范围方案》和《中山市港口口岸开放水域示意图》,为中山港口岸扩大对外轮开放的申报工作奠定基础。6月,拟定《关于中山港口岸扩大对外国籍船舶开放的请示》上报省人民政府,满足中山和周边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迫切需求,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拟定《关于搬迁中山口岸石岐装卸点并更名为“中山港口岸黄圃港区”的请示》,上报省政府,拟在黄圃镇吴栏村洪奇沥水道南岸,新建中山港口岸黄圃港区,使中山口岸布局更加科学、合理,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拟整合搬迁坦洲车检场和石岐车检场,设立中山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境车检场。市外经贸局与中山学院联合编制《中山市口岸发展规划(2009~2015年)》和《中山市保税物流监管体系发展规划(2009~2015年)》,充分发挥口岸和保税物流监管体系对中山经济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口岸安全生产和管理】 加强安全检查和督促落实各项制度、措施,加强口岸反恐应急能力,有效处置口岸突发事件,确保口岸安全畅通。积极应对5月开始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协调各查验单位做好联防联控工作,建立和完善口岸防控协调机制,从严把关,防止疫情疫病传入。根据《中山市2009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要求,落实口岸管理的安全措施。积极配合及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口岸断电演练工作,制订和完善客运口岸断电应急预案。国庆60周年和中秋黄金周等节假日期间,做好安全检查,坚持值班制度,加强与口岸现场的联系,及时掌握各口岸情况,检查、督促、落实口岸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经常深入口岸基层各单位,加强各查验单位和经营单位的联系。协助市政府制定《中山市口岸部门“大通关”协调管理制度》,坚持并完善口岸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口岸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机制,加强口岸各单位的沟通与合作,理顺口岸各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和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口岸运作和谐畅顺。(邱锦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