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4年,市统计局加强统计基层组织网络和现代统计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服务水平。加强第三产业统计,推广应用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加强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研究,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和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各项专项调查,做好市直机关及镇区实绩考核工作。维护与管理党政信息平台。市统计局被评为2003~2004年度中国信息报统计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并被广东省人事厅、广东省统计局评为全省统计系统先进集体。萧锦游被国家农调总队评为全国农村统计调查先进个人。
【建设统计网络】 开展全市镇区统计人员情况调查和村(居)委会专(兼)职统计人员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市24个镇区统计办共有工作人员93人,比2000年成立时增加40%,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37.6%,比2000年增加17.9个百分点。在工业、商业、房地产、建筑等专业推广应用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提高网上直报率。10月起,全局采用“OA”系统处理日常文书,基本取消纸介质文书流转。召开镇区统计信息化工作分片座谈会,研讨镇区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
【改革统计制度和方法】 配合市政府制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分析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实行第三产业统计数据网上直报制度。规范第三产业统计核算方法,开展镇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评估,建立贸易、餐饮业限额以上个体经营户统计制度。与市公安局联合开展私人出租屋情况调查,协助市旅游局开展住宿业统计,协助市体育局开展第一次全国体育产业普查。修订《中山市镇(区)统计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发布统计信息】 全年编印《统计快报》72期、《统计月报》12期、《统计年报》1期、《统计简讯》11期、《统计工作动态》14期,其中《当前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热点问题》、《我市建设农村全面小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两篇信息被广东省委办公厅采用,同时被中山市委办公室评为全市党委系统优秀信息。全年共为市委、市政府、各级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统计咨询服务3000多次。编辑出版《中山统计年鉴(2004)》和《中山统计十五年》,为中山日报、中山电视台、中山电台、中山画报、“中国·中山政府之窗”网站等媒体提供统计资讯,为《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统计年鉴》和《珠三角十二市(区)统计资料》等书籍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科技考核等工作提供统计资料。
【统计分析调研】 开展禽流感疫情、百村经济运行、群众安全感等专项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撰写并发布调查报告。市城调队大幅增加抽样调查样本数量,提高抽样调查样本的代表性。9月起,应用移动通讯网的“企迅通”业务向有关企业发送报表上报提醒信息。举办全市统计分析培训班,全市统计系统120多名统计专业人员参加培训。召开镇区统计分析工作分片座谈会,交流统计分析工作经验。市统计局撰写的《透视中山市工业化历程,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山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研究》两篇论文,被评为2004年全省第五次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课题论文类三等奖。
【统计法制建设】 举办全市统计执法培训班,市、镇两级统计执法和检查人员120人参加培训。开展统计普法教育,发放统计法规试卷1800份,全市接受统计普法教育的人员4535人次。市统计局执法检查491家单位,作出执法结论384份,发出催报通知书106份、责令改正通知书39份。22个镇区统计办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经济普查的对象为从事除农业以外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调查时期是2004年度,调查时点是2004年12月31日。5月25日成立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统计局,全市24个镇区相继成立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制定经济普查工作方案,联合市委宣传部和市新闻单位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开设“解读经济普查”、“经济普查小知识”等栏目,开展经济普查宣传,建立中山经济普查公众网。印制发放《致普查对象的一封信》15万份、《全国经济普查条例》17万份。举办经济普查知识竞赛抽奖活动,创办《中山经济普查简报》。8月,在石岐区老安山社区居委会启动经济普查试点工作。9月,开展普查小区的划分、普查员的选调培训。全市划分普查区326个,普查小区1332个,配备普查指导员517名、普查员1684名。10月,全市2000多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参与单位清查和个体经营户普查。12月,举办为期3天的经济普查专业培训班,150人参加培训。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至2006年结束。
【修改镇区实绩考核方案】 广泛征求市直各机关单位、各镇区意见,修改镇区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及考核奖励办法。新的考核指标体系有四方面的突破:一是体现科学的发展观,增加环境建设考核指标,内容涵盖环境建设、人文建设、节能降耗、节约土地、可持续发展等,形成包含经济建设、思想政治、环境建设、依法治镇区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指标体系。二是体现正确的政绩观,将显绩与潜绩共同纳入考核范围。三是体现实事求是、兼顾公正和公平的原则,解决退税遗留的历史问题,采取新的计算方法缩小各镇区奖励差距。四是扩大考核民主进程,增设群众对镇区机关的满意度指标。
【管理市党政信息网络平台】 市党政平台主机房24小时值班,不定期巡检党政平台113个接入单位,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网络故障和安全隐患。定期对平台主机房操作系统进行杀毒软件的安装与升级,实时监控平台网络运行情况。维护管理“中国·中山(政府之窗)”政府网站,改版“中山市人民政府政报”栏目,增加“镇区动态”栏目。制订《中山市2004~2005年政务信息化规划》、《中山市2004年度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党政平台内、外网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编印发放《中山市党政信息网络统一平台管理制度及使用指南》。8月,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国家信息产业部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全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调查活动中,“中国·中山(政府之窗)”被评为国家“优秀政府门户网站”。
【编辑出版统计书刊】 4月出版《中山统计十五年》,全书设5篇13章,30万字。该书记录了市统计局1988年至2003年的历史资料。10月出版《中山统计年鉴(2004)》,全书28万字,并制作了电子光盘。(黄 敬)
附:2004年市统计局领导名单
局 长:黄荣生(4月止) 麦流江(5月起)
副局长:吴文伟 刘秀莲(10月止) 孙志宏(12月起) 关燕芳(1月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