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6》 【成文日期】2015-12-31 【点击率】1491次 | |||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概况】 2015年,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简称“市质监局”)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精简优化行政审批,落实“三集中一分开”,全部行政审批服务窗口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实现“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所有事项均实现网上办理和优化提速。在全国率先建立专业的WTO(世界贸易组织)技术贸易壁垒预警平台,中山市TBT(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预警防控平台和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升级版正式上线。强化特种设备系统性风险分析和防范,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引导企事业单位实现诚信计量自我承诺,营造诚实守信、优质满意的市场计量环境。与顺德打假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中山顺德两地打假合作备忘录》,开展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联合打假行动。1月30日,中山市举行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交接会议,省质监局和中山市政府签订交接协议书,标志中山市质监系统结束垂直管理,进入分级属地管理。市质监局驻东区博爱六路48号。
【产品质量监管】 2015年,市质监局推动市政府制定《中山市建设质量强市2015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开展中山市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促进全市把经济社会推向质量时代。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11月2日,中山市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现代质量治理体系,将市级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验与市级监督抽查并轨执行,提升监督抽查有效性。制定《中山市质监局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与预警管理制度(试行)》,对食品、儿童服装等8类产品开展风险监测。开展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实施分类监管,建立、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加快全市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和诚信社会建设。2015年12月发动了中山72名企业代表参加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组织的首席质量官任职培训,62名企业代表考核合格并取得任职培训证书,举办质量培训、召开技术分析会,引导、支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继续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做好名牌评价目录推荐及申报企业推荐工作。全年向广东省名牌产品推进委员会新推目录12类,被采纳2类,推荐67家企业71个产品申报2015年广东省名牌产品,至年底,全市拥有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175个,位列全省第四名。大力推进政府质量奖工作,2015年组织开展第四届中山市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经过材料评审、现场评审、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环节,确定2家企业(格力电器(中山)小家电制造有限公司、中山市光阳电器有限公司)为2015年中山市政府质量奖获奖候选企业。推荐2家企业申报2015年广东省政府质量奖,其中1家企业(华帝股份有限公司)被确定为2015年广东省政府质量奖初选企业,有望实现中山市省政府质量奖零的突破。
【标准化监管】 2015年,市质监局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进产业集群研制发布联盟标准14项;小榄镇、大涌镇创建成为全省第一批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示范镇,并均以优秀等级通过省质监局考核验收,助推中山市新型专业镇转型升级。推动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16项(其中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1项),增强标准话语权。引导企业制定严于国际、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的企业先进标准656项,主要工业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101项,提高全市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帮扶13家企业创建成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提升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和农业标准化工作,全市国家级养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承担单位完成试点建设工作任务;位于三乡镇的中山市后备种鸽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优秀等级通过考核验收,其生产的“石岐”牌乳鸽获“2014年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称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2015年,市质监局强化特种设备系统性风险分析和防范,其中锅炉除尘装置中的反冲罐安全隐患专题报告获省质监局高度重视,推动全省排查,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推进电梯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全市累计有投保电梯3.77万台,投保率99%;使用管理权者确权3.79万台,确权率99.4%;更换标志数3.81万台,更换率100%,各项指标数据均继续位于全省前列。充实基层安全监管力量,加强对各区市场监管局人员的专业培训,新增持证特种设备监管人员170名,充实各区、街道基层监管队伍。开展自动扶梯专项整治,针对中山市老旧电梯监管难的问题,专题向市政府报告,解决多年来住建部门缺位电梯安全监管难题。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全年共办理电梯类行政处罚案件20宗,其中7宗涉及电梯维保单位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维护保养;13宗涉及电梯使用单位使用超期未经定期检验的电梯。严格监督检查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全年对全市44家电梯维保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和现场抽查,检查发现个别维保单位存在维保记录和自检报告不规范、质量体系不完善等;扶梯梳齿板梳齿和踏面齿缺损、出入口阻挡装置缺失;底坑垃圾多、有积水,电梯机房无警示标志;轿厢应急照明,应急报警无效,或应急报警无人接听等问题,并将问题单位纳入2016年度重点监管对象。规范机动车安检机构检验行为,严查安检机构违法问题。
【计量监管】 2015年,市质监局推进集贸市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计量器具免费检定和民用“四表”(指水表、电表、燃气表、热量表)计量检定工作,其中免费检定2类强检计量器具2.2万台,减免230家集贸市场和244家基层医疗机构的检定费用共151.34万元。全年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引导安检机构18家、道路交通单位6家和公用事业单位8家实现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全年开展“能效标识”专项整治,强化对加油站、液化石油气充装站、集贸市场、地秤站等的计量监管和节假日计量监督检查,做好计量惠民工作。
【执法打假】 2015年,市质监局打假办公室深化区域打假合作,开展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联合打假行动。提高执法打假整体效能,在省打假办的协调下,与顺德打假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中山顺德两地打假合作备忘录》。优化“12365”举报投诉平台建设和应用,开展质量安全投诉调解仲裁。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6193人次,执法检查企业1936家次,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99宗,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4宗,查获涉案物品货值484万元。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市质监局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项,完善几何量检测平台建设,筹建条码符号检测实验室,为中山市制造业研发新产品、控制产品质量、技术创新提供快速精确的几何量检测服务。10月22日,获省质监局颁发资质认定证书,实现对条码质量的全方位监管。2015年5月14日起,在全国率先建立专业的WTO(世界贸易组织)技术贸易壁垒预警平台,中山市TBT(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预警防控平台和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升级版正式上线。11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与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中山市研究评议基地”签约合作备忘录,通过发挥各自在信息获取、人员设施、产业资源、科技服务、地域环境、政策措施等方面的优势,合作开展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为中山市产业集群“一路一带”出口工作开路,建成产品召回数据收集、翻译、分析、通报、培训等一条龙的产品出口风险分析和预警长效工作机制。11月底,广东省质量监督游戏游艺机游乐设施检验站(筹)在广东游戏游艺文化产业城8号楼挂牌成立,标志着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正式落户港口镇游戏游艺产业基地。以“互联网+”理念打造“智慧特检”,特种设备地理信息系统(GIS)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二期将最终建成电梯监管、制造、安装、维保、检测、保险、物流的大数据平台,逐步实现信息数据“互联互通”。
【中山顺德联手建立区域联合打假长效机制】 2015年9月9日,中山、顺德两地打假办签署打假合作备忘录,建立联合打假长效机制,在打假行动、信息交流、政策研讨、监测技术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启动两地打假工作区域化合作。中山顺德两地地缘相近,交界区域皆以燃气具制造行业为主,以中小企业和贴牌企业居多,跨两地的燃气具制假售假案件时有发生。两地合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利于整合打假资源,确保区域打假规划、政策和行动的衔接。建立案件信息通报制度,加强信息对接,共享案件线索,探索建立以信息网络为支撑的信息交流平台。强化联合执法,开展同步行动,从方案制定、组织实施、现场督导到情况通报等统一部署,在整治时间上同步、整治空间上全覆盖、整治力度上一致,减少打假执法的薄弱环节、真空地带和时间差,发挥鉴定机构优势,提供技术支撑。联合备忘录签署后,两地将建立一个资源整合、结论互认、快速有效的技术支撑机制,快速出具鉴定结果,为区域打假一体化提供服务。9月28—30日,中山市质监局稽查分局联合顺德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家用燃气灶具专项整治行动,中山质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38人次,检查家用燃气灶具生产企业46家,立案查处无熄保装置家用燃气灶具违法案件8宗,产品货值约3.16万元,对上述涉案燃气灶具采取扣押行政强制措施。12月11日,中山市质监局与顺德市监局签署打假工作备忘录,并探讨推进打假合作备忘录与加大两地接壤区域打假力度和合作等工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