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9年,推进“质量兴市”工作,提升全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确保重点产品、食品和特种设备质量安全。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新增16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全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会议在中山召开,中山市推动联盟标准工作经验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完善基层机构建设,组建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第一分局和第二分局,正科级建制,分别负责辖区内的产品质量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实现监管工作重心下移。
【产品质量监管】 全市24个镇区分别制定“质量兴镇区”工作方案,在五金(锁具)、灯具(节能灯)、家电(电磁炉、吸油烟机)等行业开展“质量兴业”活动。推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做好名牌产品的培育、申报工作。全年有34家企业36个产品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其中复评20个,新增16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广东省名牌产品118个,占全省的10.6%,省名牌产品拥有量居全省第三位。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定期监督检验2694家企业5730批次产品,合格率为85.5%,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专项整治吸油烟机、燃气具等重点产品,提高区域产品质量水平。加强对“家电下乡”中标企业的监管与服务,为全市26家中标企业建立质量档案。开展宏观质量状况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规范六项基础工作,包括普查建档、日常巡查、监督抽检、违法行为查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辖区政府回访。建立食品、化妆品、食品包装容器工具等生产企业档案650个,食品小作坊档案544个。全年巡查食品生产加工单位5093家,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151份,监督检验后处理企业112家。受理食品生产许可申请(包括新增和换证)149家,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456家食品企业601个产品获食品生产许可证。回访镇区56次,收集企业违法线索46条。开展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32家,查处案件42宗,捣毁无证无照窝点14个;对酱油、肉制品和含乳饮料等重点食品、应节食品及食品用塑料包装、纸包装和容器工具开展专项检查。监督小作坊进行基本安全卫生条件改造,并实行限制区域销售。引导帮扶26家小作坊转变成为食品生产企业,并取得生产许可证,清理取缔无证照食品小作坊66个。推广中山市首个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示范基地——“竹源食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的集中管理模式,推动各镇区建立小作坊“示范区”或“示范点”。对蛋白饮料类、果汁及蔬菜汁饮料、葡萄酒和地方特色产品杏仁饼等四类食品开展食品安全危害因素专项调查,并分析其存在的隐患和 风险。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先后组织开展压力管道元件、气瓶、小型锅炉、蒸压釜、起重机械、简易电梯等特种设备的专项安全检查和整治行动。加强水泥预制品行业、货运码头等特种设备使用的监管,引导企业提高规范管理意识,推动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开展节前安全大检查,对酒店、商场、车站、大型游乐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特种设备进行检查,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监察率达100%。全年共检查特种设备相关单位1635家,特种设备6628台套,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838份,排查安全隐患设备2329台套。在重点工程、重大装备制造、产业转移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开展特种设备靠前服务,先后派员到7个大型重点项目宣传法律法规、指导安全管理技术。结合国务院新修定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中山市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制》和《特种设备达标细则》。召开创建“标杆”企业工作会议,深入企业指导开展创建工作,引导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提高行业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防范意识,组织开展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演习4次。
【标准化监管】 夯实企业标准化工作基础,动员指导企业申报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TC/SC/WG)秘书处工作,1家广东省“TC”落户中山。推动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家企业通过评审确认,2家进入评审确认阶段。加快推动企业采标工作步伐,全年共完成采标认证112项。提升产业标准化工作水平,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模式继续推动产业集群实施联盟标准。《脚轮和单轮》联盟标准正式发布实施,成为中山市第17项联盟标准。推进《弹子插芯门锁》、《球形门锁》、《外装门锁》、《淋浴房》等联盟标准的实施。全年为66家企业办理联盟标准备案89项。组织申报省标准化专业镇示范点,小榄镇被批准为省标准化专业镇示范点。拓宽标准化工作领域,草拟《中山市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意见》(征求意见稿),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获国标委批准,成为中山首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民众镇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初见规模,建成700亩蔬菜生产示范田并通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组织申报2009年广东省农业标准化项目,已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中山脆肉鲩》省级农业地方标准和中 山脆肉鲩标准化示范区两个 项目。
【计量监管】 加强民生计量工作,开展涉及公平交易、安全防护等方面计量器具的监督检查,广泛开展眼镜制配单位、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加油站、废旧物资收购单位、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以及定量包装生产企业的计量监督,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医疗卫生领域医用计量器具的管理,对全市60多个医疗卫生单位进行计量巡查,普查建档医用强检计量器具1000多台件。推进医用强检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制定《关于对中山市医用计量器具计量强制检定工作的意见》。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及能源计量标准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全市重点耗能单位开展计量检查并普查建档,对5家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计量保证体系确认,与8家重点耗能企业签订《共同推进节能降耗增效工作责任书》。做好工业计量基础工作,全年共对30家企业进行三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对15家企业进行二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对7家企业进行计量保证能力合格标志评价考核。加强机动车安检机构的监管,利用远程实时监控平台对全市13家安检机构实施监管。重新修订《中山市安检机构工作规范》,并会同公安车管部门审定《中山市机动车检验及核发检验合格标志工作规范》,2009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执法打假】 全年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202宗,查处涉案产品货值约741万元。查获并销毁手机充电器、服装、电脑耗材、家用电器、饮料等假冒伪劣产品约37万台个,货值140万元,向公安机关移交案件7宗,受理举报投诉87宗。重点打击性质恶劣、危及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制假售劣违法行为,加大力度查处食品、特种设备、民生计量、许可认证产品和涉及知识产权等案件。开展燃气具、灯具、家电下乡产品、黑心棉、建材、农资、仿瓷餐具、电子计价秤、气瓶充装等一系列的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违法生产行为。加大力度打击品牌侵权行为,为2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打假保优,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00万元。
【技术机构建设】 8月,国家灯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山)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中国计量认证(CMA)和中国考核合格检验实验室(CAL)三合一评审。该中心已获认可或授权的产品共109个,项目(参数)190项,并先后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CCIC)、德国莱茵T?譈V集团、德国T?譈V南德意志认证集团、荷兰电力试验所、挪威电气材料检验所等国内外著名检测认证机构建立互认合作关系。筹建检验检测新项目,10月完成广东省质量监督红木家具和办公家具检验站的筹建工作,并先后开展电热水器及电磁炉产品能效检验业务和锚固静载检测业务。开展在阜沙镇建立淋浴房检测省站的可行性分析调研,与临海工业园达成筹建计量校准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合作意向并提交可行性报告。开展技术机构专项整顿,在党风廉政建设、财务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资质认证、检验检定等五个方面开展自查自纠和交叉检查。加强科研工作,全年共向市科技局申报项目2项,向省经贸委申报课题1项,新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1项。市质计所制定《科技项目管理及科技奖励办法》,首次开展内部科技立项共10项。(颜明冠)
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名录
局 长:林 凯
2009年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项目名称
|
单位
|
完成数量
|
产品质量检验
|
批次
|
23951
|
计量器具检定/校准
|
台(件)
|
162266
|
锅炉检验
|
台(次)
|
3219
|
压力容器检验
|
台(次)
|
16200
|
钢瓶制造监督检验
|
只
|
413000
|
压力管道监督检验
|
千米
|
380.4
|
电梯检验
|
台(次)
|
13547
|
起重机械检验
|
台(次)
|
4990
|
厂内机动车辆检验
|
台(次)
|
949
|
锅炉介质监测
|
个
|
17526
|
安全阀校验
|
台
|
10683
|
组织机构代码办证
|
个
|
31000
|
组织机构代码年检
|
个
|
44000
|
新增条码成员
|
家
|
3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