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撰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4》 【成文日期】2013-12-31 【点击率】2633次 | |||
【人民银行中山中支概况】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山市中心支行(简称“人民银行中山中支”)切实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升金融服务,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推广实施支票核销管理制度,上线运行中山市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系统。推动成立中山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不断提升工作水平。2013年末内设部门21个,办公地址位于石岐区悦来南路16号。
【贯彻货币政策】 2013年,人民银行中山中支印发《努力营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货币信贷环境——2013年货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利用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议、信贷导向评估、约谈银行机构负责人等多种途径,指导银行业机构以贷款规模的平稳适度增长促进中山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优化贷款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支持中山经济转型升级、以增强风险防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全年全市银行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021.81亿元,比年初增加552.18亿元,增长15.91%;本外币贷款余额2315.87亿元,增加346.80亿元,增长17.61%,实现货币信贷工作指导目标。同时,运用再贴现工具引导法人银行机构加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全年发放再贴现6.68亿元。
【维护金融稳定】 2013年,人民银行中山中支继续加强金融风险监测,特别是加强对地方法人银行类金融机构和担保、典当、小额贷款公司、影子银行体系、民间借贷等非银行机构风险监测以及防范打击非法集资活动。以维护辖区金融稳定为出发点,制定《中山市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工作方案》,整合监管资源,形成多层次、多部门联合、全面防控风险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共同防范和化解辖内金融风险。开展稳健性评估工作,首次对证券机构——招商证券中山四路营业部开展稳健性现场评估。推进中山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配合金融稳定再贷款核销工作,探索推进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协助做好资产处置工作。
【提升金融服务】 2013年,人民银行中山中支推动金融IC卡在中山和澳门两地公开交通领域互联互通应用,至10月底,实现中山和澳门全部公交车辆互联互通使用“牡丹中山通”联名卡和“澳门通”卡。完善和推广支票核销管理制度,7月1日起在小榄、东升、横栏和沙溪4个镇区推广实施支票核销管理制度,进一步打击签发远期支票和签发空头支票行为,优化辖区支付信用环境。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试点,全年有7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进入贷款审批流程;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22亿元。加强民生金融服务,推动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发展,全年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29户、贷款金额1.80亿元。继续推广应用广东省金融结算服务系统“银结通”业务,全市接入跨地区跨行通存通兑系统的银行机构4家、营业网点11个,已实现与广州、佛山等12市9家银行347个营业网点的同城化服务。做好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平稳上线,深入推进人民币“放心工程”和“净化工程”,完成银行机构全部取款机安装冠字号码设施。完成存量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信息真实性核查工作。推进中山市跨境人民币结算工作。全年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657.89亿元,比上年增长72.2%。11月21日,推动成立中山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
【中山市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系统】 2013年10月11日,由人民银行中山中支和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局合作构建的中山市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整合分散在30个政府部门和单位的企业、个人和农户非银行信用信息,并将非银行信用信息库和借贷双方交互对接平台整合在一个平台上。通过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向社会公众提供银行信贷供求对接的金融服务。该项系统支持市政府在广东省“三打两建”工作中取得主动权以及在开展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创新试点中取得突破,消除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采集信用信息的单向开放问题。系统借力地方政府财政资源和政务资源采集到适用性强的非银行信用信息,在非银行信息采集上取得关键性突破。系统中包含的农户信用信息库在遵守总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数据项指引》的原则下,创新了基本信息与特色信息相结合、单项信息与多项信息相兼容的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模式。这个农户信用信息库被广州分行采用和扩展为“广东省农户信用信息系统”,于5月30日起在全省地级市中心支行上线试运行,成为全国首个全省统一的农户信用信息系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