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9年,金融行业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3月,连续第二年召开全市金融工作会议,总结2008年全市金融业发展情况,分析金融发展形势,贯彻落实中山市重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为金融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动力。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信贷投放大幅增加,对经济的支持明显提升。保险业结构调整取得良好成效,政策性农业保险继续稳步推进。证券期货市场因国内外经济企稳回升的利好作用,震荡上扬,成交金额创下历史新高。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62.9亿元,增长19%,分别高于地区生产总值(GDP)和第三产业增幅8.8个百分点和6.5个百分点。
【完善金融业发展政策体系】 按照省创建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工作部署,开展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联合广东金融学院深入调研,草拟中山市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推进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制定《中山市重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资金管理试行办法》、《中山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动我市企业创业板上市的意见》、《中山市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金融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帮助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有利于开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及农村住房保险工作。印发《中山市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经营指导意见(试行)》、《中山市鼓励金融机构发展考核奖励办法》,为小额贷款公司稳定经营提供制度保障,激励金融机构加大中小企业融资力度,提升改善金融服务水平。
【帮助中小企业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市政府以1号文印发《中山市重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资金管理试行办法》,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帮扶企业渡过难关。鼓励银行机构实施融资产品创新、审批流程创新、担保方式创新等措施,将更多的信贷资源投放到中小企业。2009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为1046家重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30亿元,推动其中443家企业获得45.63亿元的新增贷款,市政府共发放贴息4058万元,计提银行贷款风险补偿准备金3744万元,担保费补贴1000万元,银行机构奖励200万元,科技创新投资引导资金1000万元,重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专项资金全部安排落实。12月末,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546.43亿元,比年初增加167.14亿元,增幅为44.1%,高于各项贷款增幅2.4个百分点。
【推动金融机构发展】 加大力度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与银监部门紧密合作,主动联系接触各类金融机构,加强沟通,推介中山金融环境。民生、浦发、招商、光大、汇丰、恒生、东亚等国内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纷纷到中山洽谈设立分支机构,其中民生银行中山分行于12月8日开业,另外6家银行分支机构计划于2010年开业。国华人寿、国寿财险先后进驻。引导证券商投资建设金融大厦及设立金融后援服务基地,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新型金融机构试点。全省第一家村镇银行——小榄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迅速,开业首年即实现盈利。至12月末,总资产达11.43亿元,存款余额8.17亿元,贷款余额6.28亿元,累计投放贷款7.45亿元,其中涉农占12%,中小企占38%,群众创业占11%,充分发挥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服务群众创业的作用。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石岐区、中炬、菊城、三角万利小额贷款公司相继成立,至12月底共投放贷款249笔,累计为小型企业、三农及个体户提供贷款7.63亿元,贷款余额3.48亿元,没有发生不良贷款。
【发展利用资本市场】 落实市政府《关于推动我市企业创业板上市的意见》,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积极引导中小科技型企业走创业板上市道路。举办4期以企业创业板上市为主题的培训班,邀请业内资深专家,全面培训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后备企业。先后在南头、黄圃等镇区举办企业改制上市座谈会,深入基层发动企业上市。编印《中山市企业创业板上市手册》,发放到各镇区及相关企业,引导企业加快改制上市进程。运用企业改制上市统筹机制,加强与各部门合作,协调解决发展利用资本市场和企业改制上市有关问题,协助多家上市后备企业解决工业用地、厂房办证、财务规范等问题,加快企业改制上市进程。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80家上市后备企业,其中20家企业成立股份制公司,16家企业已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改制,1家企业申报中小板上市和2家企业申报创业板上市均获得中国证监会受理。
【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 按照《中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细则》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实行水稻统一投保全市17个有水稻种植的镇区共5万多亩水稻获保险保障,保险金额7070万元,两级财政支付保险费192.7万元,种粮大户自行选择投保水稻补充保险9471亩。办理3.3万头能繁母猪投保,保险金额3316万元,财政支付保险费159万元。正式启动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共为20.62万户农户办理投保,市镇两级财政支付保险费94.8万元。此外,开展花卉、香蕉、淡水养殖等项目保险前期调研工作,扩大保险覆盖面,发挥保险服务“三农”的作用。
【鼓励企业实施出口信用保险】 落实《中山市2009年鼓励外经贸发展奖励办法》,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山办事处合作,深入镇区举办10多场关于风险管控、资金融通方面的推介会,鼓励企业运用出口信用保险规避收汇风险,帮助出口企业扩大对外贸易,开拓新兴市场。至12月末,全市51家出口企业成功运用出口信用保险,保险金额7.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7.39%,其中对香港、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增长229.75%,对伊朗、俄罗斯、南美、东盟等新兴市场增长129.71%。协调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帮助中山企业调查、评估海外买家资信状况1100多家,为投保企业提供新增信保项下贸易融资24.5亿元人民币,为企业在金融危机下开拓海外市场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有效的融资平台服务。
【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开展全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市政府与广东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中山市率先开展建设全省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工作。由省再担保公司、银达担保、市建行合作的“速保通”项目启动后,有28户企业共获得2.34亿元贷款。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设计的“科技通”项目在健康产业基地启动,创新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模式,至12月末有4家企业获得4050万元贷款支持。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学习先进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设立支农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方案,解决农户小额贷款需求问题。
【创新重点项目融资方式】 引导银行机构加大融资力度,运用银团贷款、“理财+信托”等方式筹集发展资金,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重要民生工程建设。至年底,各银行已向十项重要民生工程建设提供贷款85.98亿元,向重点项目投放理财信托产品78亿元。借助“3·28”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平台,促成9家企业与国内外的投资方签订股权招商合约,签约金额11.9亿元。开展全省首批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工作,市政府安排2000万元引导资金设立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发展创业风险投资。3月28日,中山市产权交易所挂牌成立,为股权投资提供进入和退出平台。协调指导市内大型国企探索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融资新模式。12月,中山公用发行13亿短期融资券,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汇集团发行10亿元企业债券的申报材料已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深化农信社改革,市政府成立农村信用社改革专责实施小组,有序开展有关改制工作。加快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退市,制定城市信用社退市工作计划,做好城市信用社和信托公司退出市场工作。协调化解金融风险,帮助金融机构化解信贷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引导金融机构进驻中心商务区,发挥金融服务集聚区效应。中信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进驻东区中心商务区,东亚、恒生等银行计划进驻。一批保险、证券、期货机构落户,进驻金融机构20家,东区中心商务区初具规模。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定期编制《中山金融》刊物,为市委、市政府推进金融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通过“中山金融”网站,加强对金融市场法律法规和行业动态的宣传,为规范金融秩序、促进中山金融安全区建设,发挥积极的舆论作用。继2008年中山市被中国金融生态城市评价委员会评为“第三批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后,2009年4月小榄镇获全 国首个“中国金融生态名镇”称号。(高 畅)
附:市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领导名录
主 任:余蕴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