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储备供应(2007)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8 【成文日期】2007-12-02 【点击率】1260次


【简况】 2007年,以确保全市粮食安全为根本目标,稳固粮食购入渠道,增强粮食宏观调控力度,维护市场秩序,活跃流通市场,促进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含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粮食总产量、粮食储备量、粮食风险基金等4项考评指标,有效保证粮食安全,满足社会需求。粮源稳定,加强与粮食主产区的购销协作,初步建立起多点面、多渠道、多层次的粮食购入渠道,保障粮食市场供应。继续落实和完善储备粮监管制度,粮食储备监管到位,市中心粮库二期工程动工建设,粮食储备条件遂步改善。强化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分析解决一些粮食流通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粮食加工能力,保证成品粮供应粮源,通过调整粮食流通奖励,推动企业扩大库存、增加流通、改进管理、做强做大。


【粮食储备】 抓好省下达的地方储备粮任务的落实,同时加强监管,完善巡查机制和督促机制,做到实物全面到位,轮换及时,质量完好,提高粮食调控和应急能力,为全市的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树立“高质量、高营养、高效益;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本”的绿色储粮理念,以粮温为中心,狠抓储粮管理,减少熏蒸药剂施放,延缓粮食陈化,确保储备粮质量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提高储粮品质和效益。市粮食局及广东省技术监督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检查结果显示,全市2007年抽检的储备粮质量达标率达100%。市粮食局制定储备粮长效检查机制,分解落实检查任务,专责做好储备粮日常巡查、春秋两季普查和库存检查工作,实行每月记录和汇报制度,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在轮换方面,优化储备粮存放布局,准确分析产区粮源情况和市场价格走势,注意把握好轮换节奏,同时加强对市级储备粮轮换的跟踪检查和指导,发挥储备粮的吞吐调节作用,有序、高效地落实储备粮轮换。2007年,按质按量顺利完成市级储备粮轮换任务,全年共轮出陈粮41191吨,轮入新粮41181吨。


【粮库建设】 加大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自2006年市中心粮库首期4万吨储备规模主体工程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后,制定并实施《中山市中心粮库使用管理办法》,督促落实一期工程收尾工作,完善库区管理,确保一期工程的正常使用。协调建设、设计和使用单位,加强前期调研,调整优化二期工程的库区设计,11月28日,启动中心粮库二期工程建设。二期工程占地面积78亩,包括13幢共6万吨仓容的仓库,总投资超过8000万元,建成后中心粮库储量可达10万吨。连同紧邻的粮食流通加工市场,中心粮库区域将形成具有相当储备能力、吸纳能力和辐射能力的粮油物流集聚区,推动全市粮食储备规模和储备能力,增强中山粮食安全。


【粮食购销】 全年粮食供求平衡,粮源充足,粮价平稳,没有出现断档断供、抢购粮食和粮价暴涨等现象。针对中山作为主销区、粮食自给率较低的特点,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协调、市场机制、企业运作”的原则,组织粮食加工、批发、储存企业积极开拓粮源地,加强与粮产区企业的产销合作,保障市场粮食供给和储备粮轮换粮源。6月,市粮食局组织粮食行业协会和部分粮食经营企业到湖南岳阳市、湖北省黄岗市、咸宁市、襄樊市考察,在常务副市长带领下到襄樊市隆重举行“襄樊—中山粮食产销合作洽谈会”。会上,两地政府签订《粮食产销合作框架协议书》,两地粮食部门签订《建立更紧密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协议书》,随行的粮食经营企业也与当地粮食生产大户签订《粮食购销协议书》,开启两地产销合作的新局面。继续与吉安、鹰潭、贵港等粮产区保持密切沟通,加强产销双方的信息交流。为协助企业探索灵活多样的产销合作模式,11月,组织粮食协会和部分粮食企业到江苏省参观中山市粮食企业在当地投资建设的粮食加工厂和食品加工厂,拓宽企业视野,丰富企业思路。


【粮食市场管理】 为适应全市粮食安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新要求,对《中山市粮食流通奖励办法》进行较大调整,从管理、库存和流通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性扶持,进一步引导粮食企业提高粮食质量、库存能力、粮食加工和流通水平,2007年度共有20家企业获得奖励。为落实并加强应急加工能力,在做好粮食应急加工定点企业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同时,建立激励制度,对2007年度维护正常加工能力的7家粮食应急加工定点企业给予专项维护资金奖励。按照《广东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严格审核粮食收购资格,新增3家粮食企业获得《粮食收购许可证》。11月,结合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组织开展粮食收购及库存质量专项检查工作,督促粮食企业自觉规范粮食流通、加强质量管理、守法经营。完善粮食价格信息的周报工作,召开信息员座谈会,改善监测数据的收集方式,提高粮食价格信息报送的质量。继续落实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增强粮食企业报送粮油统计报表的准时性、准确性,提高粮食统计报表质量。完成2007年粮食统计年报和2006年度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工作,掌握基础数据,科学分析粮食形势。按照民政部门有关行业协会的整改要求,组织召开中山市粮食行业协会整改暨换届选举大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新一届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理事、监事,实现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的彻底分离,粮食行业协会成为独立运作的机构。充实粮食行政管理力量,在原设置有粮食管理科和粮食调控科的基础上,按照省关于加强粮食监督检查职能的要求,市粮食局于2007年设立粮食监督检查科,增加1名工作人员。


【落实粮食风险基金】 按照省下达的粮食风险基金规模标准和调控市场的实际需要,在2007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并落实粮食风险金2900万元。在粮食风险基金管理和使用上,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执行,市级储备粮费用专户专存,专款专用,申领及划拨时采取企业申请,市粮食局审核、市财政局审批,分季度拨款的做法,及时、足额拨给粮食储备企业,促进粮食储备企业的正常运作,提高粮食风险金使用绩效。


【军粮供应】 整合、优化军粮供应系统,落实新的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军粮供应准入制度和质量“一季一抽检”制度,建立军粮质量检验档案,设立军粮出入库台账,军粮配送实行“四统一”(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配送)标准要求,全市军粮供应管理不断优化,得到伙食单位高度肯定。做好军用购粮卡电子化改革后的军粮供应准备工作,按照省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培训组织工作,配置软硬件设备,加强使用的后续跟进和规范管理,确保不因军用购粮卡电子化改革而影响军粮供应。密切军地关系,定期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举行拥军座谈会,在春节、“八一”建军节、国庆、元旦等节日慰问部队及收集军供意见,提高各军供站服务水平。(周笑天)


附:2007年市粮食局主要领导名单

  局 长:言敏永

 


上一篇: 商贸流通业综述(2007)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商品供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