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7》 【成文日期】2016-12-31 【点击率】678次 | |||
【工业概况】 2016年,中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简称“市经信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工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计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以优存量拓增量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以智能制造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效益,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平稳发展。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85.88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62.71亿元,增长12.1%;完成工业投资329.50亿元,增长1.4%,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05.52亿元,增长31.5%,装备制造业投资145.38亿元,增长32.1%;光纤接入用户累计121.83万户,光纤入户率111.18%,居全省第一。 2016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三快二好一增长”的主要特点。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6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技改投资、装备投资增长较快,全市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05.52亿元,增长31.5%,占工业投资比重提高至62.4%,比上年提高14.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145.38亿元,增长32.1%,居珠西“六市一区”(指珠海市、佛山市、中山市、江门市、阳江市、肇庆市和顺德区)第一位。民营工业较快发展,全市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613.96亿元,增长10%,较全市工业平均高出3.3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219.92亿元,增长16.5%。产业结构持续向好,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65.28亿元,增长14.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增长至19.1%,提高1.7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0.5%,提高1.5个百分点。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6.62亿元,增长7%;主营业务收入6225.35亿元,增长6.8%;全员劳动生产率16.34万元/人,增长6.9%。工业产品销售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6359.58亿元,增长5.3%。其中,出口产品交货值增长2.4%,较珠三角平均高2.2个百分点。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94.9%,提高0.5个百分点。市经信局驻东区松苑路1号市政府大楼4楼。
【工业技术改造】 2016年,中山市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05.52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占工业投资比重提高至62.4%,提高14.3个百分点。全年共完成技改项目入库170个,总投资21.72亿元,累计完成5批共883个技改项目入库,总投资210.72亿元。加强市镇两级技术改造项目备案工作,全市共有技术改造项目备案414个,总投资77.49亿元,备案项目数、完成投资数分别居全省第三位、第五位。年内,依托中山美居产业园,引入广东硕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组建“中山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智能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关键共性技术联合研发、专业人才培训、设备融资租赁、典型案例展示体验、智能制造情报和技术资讯等服务。平台为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华帝股份有限公司、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等150多家企业免费提供智能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260套,其中约100套解决方案被企业采纳并实施。平台下设的自动化培训学校康思博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66人次,提供在线教育800多人次。引进黑子信息科技,建设“中山市智能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产品智能化开发和运营的共性问题。 2016年,中山市在南头镇、坦洲镇、三乡镇等重点镇区和典型行业扶持建设自动化生产示范线项目,推动智能制造在工业企业的示范应用,申报市智能制造示范(自动化生产示范线)项目19个,乐心医疗电子的“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智造示范项目”入选2016年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举办智能制造对接会,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50家国内智能制造供应方企业与350家中山本地智能制造需求企业交流对接。组建中山市技改设备融资租赁基金,审批通过10家企业的技改设备融资需求,合计获资金支持4084.8万元。全年共安排市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2.18亿元,扶持技改项目310个,争取省级以上技术改造(含技术创新)扶持资金2.96亿元。 2016年,中山市加强企业创新和品牌建设。举办“第八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中山分赛暨2016中山美居创意工业设计大赛”、首届智能制造设计大赛,共15件作品获奖。其中,中山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荣获产业组金奖,乐瑞高景观童车获产品组金奖。全年新认定恒鑫智能装备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全市共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71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69家。鼓励镇区依托产业集群培育打造区域品牌,古镇灯饰成为全国首批6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之一,“中山美居”成为第三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创建为全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示范点城市,为全国6个试点城市之一。至年底,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9项,广东省名牌产品175项,广东省著名商标223项。
【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试点城市创建】 2016年9月,市经信局开展申报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试点城市工作,编制申报材料并经市政府批复同意后提交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12月,中山市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2016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试点城市,是全国首批获得该荣誉称号的6个城市之一。市经信局加快推进消费品工业(含轻工、纺织服装、食品、健康医药、消费电子业)的“三品”战略示范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满足和创造消费需求,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促进中山消费品工业迈向高端发展水平。2016年,中山市消费品工业稳中向好,其中轻工业增加值749.15亿元,占全年工业增加值的46.63%。
【“新三百”计划】 2016年,中山市共有 “新三百”工业企业122家(“新三百”即力争到2016年底前培育出超10家百亿级企业,100家十亿级企业,10个百亿级乃至若干个以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2927.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3.7%。其中,百亿级企业实现产值1559.77亿元,十亿级企业实现产值1368.02亿元,分别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3.3%和20.4%。年内新增十亿级培育企业2家,全市“新三百”培育企业总数139家。广东兴达鸿业电子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获“新三百”培育企业资助专项资金618万元。2014-2016年,安排1600万元扶持12家“新三百”培育企业开展域外扩张项目21个,总投资31亿元,达产后每年将新增产值41.4亿元与税收2.7亿元。
【总部经济】 2016年,中山市新认定总部企业9家,总部企业数增至58家。落实总部企业经营贡献奖和高管、高职、高技“三高”人才奖共6345.92万元,完美(中国)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获经营贡献奖共5185.87万元,达能(中国)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等37家企业获“三高”人才奖共1160.05万元。落实10家总部企业高管及其家属入户和入学申请。年内,37家工业总部企业实现总产值1117.43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6.7%,比上年增长6.4%。重点扶持达华智能、大洋电机等8家企业的11个兼并重组项目共计999万元。修订完善总部经济政策,将新三板挂牌企业、具有总部形态的建筑类企业等纳入总部企业认定范围。
【“上规上限”工程】 至2016年底,中山市共有23批1350家企业纳入上规上限企业(指工业企业达到国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标准、商贸企业达到国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企业标准,服务业企业达到国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标准)名录库,实现上规上限力争在2014-2018年5年内全市净增规上限上企业1000家,其中工业400家的工作任务。2014-2016年,全市累计新增规上限上企业1832家,累计净增规上限上企业1034家,完成5年总目标的103.4%;其中工业企业累计净增504家,完成5年总目标的126%,批零住餐和重点服务业企业累计净增530家,完成5年总目标的88.3%。 2016年,中国银行等8家合作银行共向346家企业办理“助保贷”业务,累计发放贷款金额48.95亿元;市经信局开展小微企业股份制改造培育工作,建立小微企业股份制改造培育企业名录,第一批小微企业共19家纳入培育企业名录,其中8家小微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后成功上规;开展中小企业划型认定工作,共为431家企业办理中小企业划型证明,是2015年的1.6倍;协助企业申请省财政扶持资金,3家企业获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250万元。
【“中山美居”工程】 至2016年底,中山美居产业园完成投资9000万元,改造面积8.4万平方米,招引230家家居与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类企业入驻。4月,“中山美居”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三批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市经信局完成中山美居3D扫描建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上门采集企业68家,模型处理量1.9万个,进入试运行测试阶段。指导发布《中山美居》(英文版)和《中山美居集体商标使用规范》,规范美居联盟质量管理,促进“中山美居”品牌整体进入国际市场。
【市级产业平台建设】 2016年,中山市有坦洲镇市级平台、民众镇市级产业平台、南头—阜沙市级产业平台、神湾镇市级产业平台4个市级产业发展平台。共有4个项目签订合同,2个项目在建,18个项目进行洽谈。其中,坦洲镇“劲捷航拍无人机”“镁合金新材料应用”和“石英晶体谐振器产业园”3个项目被推荐申请配置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以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支持产业平台建设,划拨近2亿元支持板芙镇智能制造园区、翠亨新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聚区、神湾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聚区建设。
【节能降耗】 2016年,中山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96.0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增速回落7.8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下降3.3%;单位GDP电耗下降2.3%。“十二五”期间,35家国家万企(国家万家企业是指年综合能源消费量 1万吨标准煤以上以及有关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 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累计节能45.41万吨标准煤,35家省万企累计节能7.75万吨标准煤。市经信局按季度发布各镇区节能指标完成情况预警“晴雨表”,加强对指标完成不理想镇区的预警,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和镇区能耗下降。组织发动中山市丰盛漂染有限公司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完成印染行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3500万米。推进清洁生产,全年新增清洁生产企业4家。引导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被纳入2016年广东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名单。建设市级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项目,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公共机构和大型公共建筑消耗的主要能源进行实时采集、监测、分析和管理。2015年12月30日,中山市博爱医院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财政部联合认定为第二批国家节约型公共结构示范单位。按照“节能领跑 绿色发展”的主题,市经信局分别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太阳城、利和广场等地连续举办节能月宣传系列活动3场。
【电力能源保障】 2016年,中山市供电量252.9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46%;用电量259.33亿千瓦时,增长5.6%。其中,工业用电量167.80亿千瓦时,增长4.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4.7%。全市成品油销量97.37万吨,比上年下降0.14%,其中汽油71.90万吨,占比73.84%;柴油25.47万吨,占比26.16%。市经信局组织中山供电局等单位起草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推荐企业申报广东省电力大用户和申请入列广东省售电市场售电企业目录。全年全市有纬创资通等电力大用户企业7家,明阳瑞华能源等3家公司进入广东省售电市场售电企业目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