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6》 【成文日期】2015-12-31 【点击率】1792次 | |||
【翠亨新区概况】 2015年,中山翠亨新区(简称“翠亨新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非房地产项目8个,实现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74.2亿元,比上年增长25.87%;固定资产投资42.4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9亿元,增长97%,其中公共预算收入2.14亿元,增长193%。翠亨新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翠亨新区管委会”)位于中山市东部临海区域。
【翠亨新区规划】 2015年,翠亨新区在总体定位上,聚焦建设“一区三中心”,即高新技术集聚区,创新中心、产业中心、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中心。根据“三个中心”发展定位,以创新中心为灵魂,以产业中心为形态,以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中心为内容,调整优化产业发展规划,健全土地出让管理机制。 在空间布局上,翠亨新区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一湾、两轴、两带、多组团”的空间格局。“一湾”指逸仙湾,“两带”指滨海公园景观带和五桂山生态景观带,“多组团”包括先进智造区、中央商务区、文化交流区、英才培育区、转型示范区、国际旅游区六大功能分区。 在产业规划上,专注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健康医疗产业两大主导产业,调整产业用地规模比例,与临近地区实现错位发展,打造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重大合作平台。健全土地出让管理机制,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执法,完善项目退出机制,收回工业用地630亩;对业态不明、逾期无进展项目予以劝退;成立综合执法中队,加强土地监管和土地执法。注册成立国有独资企业——恒业资产管理公司,承担辖区内公有资产管理职能。实施工业用地差异化出让定价,严格控制商住用地出让进度和出让价格。
【平台建设】 2015年,翠亨新区建设“一区三中心”,加快中瑞(欧)工业园建设。强化中瑞工业园领导小组组织架构,成立中瑞(欧)工业园招商办,编制园区规划,调研学习中外合作园区建设先进经验,多次组团赴欧洲招商引资,引入一批欧美项目,开展中瑞(欧)工业园代建厂房建设。深化对港交流合作,配合省港澳办等部门多次赴港进行专题推介。12月5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率队到翠亨新区开展调研考察,香港理工大学及众多香港社团赴新区开展交流合作。年内,翠亨新区纳入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重点示范基地建设金融服务业重点区域。推进粤澳项目合作,与澳门在2015年粤澳合作联席会议上签订合作建设新区的补充协议,促进两地青年创新创业。邀请澳门特区政府官员联合举办“全面深化粤澳合作暨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专题研讨会。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编制完成《中山翠亨新区粤澳创新创业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和《中山翠亨新区粤澳创新创业合作区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推进对台交流合作,举办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翠亨新区)战略研讨会;随孙中山文化交流团赴台进行经贸文化交流;3月28日,在2015年中山翠亨新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暨第二届中山人才节开幕式上,“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挂牌成立。
【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翠亨新区围绕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加快四类基础设施建设,即一批道路桥梁,包括起步区基础设施填土工程、路网改造工程、翠亨快线到新区规划馆的道路桥梁工程等;一个客运港,配合建设单位做好中山港新客运码头联检大楼供地工作,协助督促码头项目加快动工;一批生活配套设施,包括幼儿园、小学、医院、临海科技新城等;一批市政园林项目,包括建设中心河公园、金水湖公园、金山公园等。12月30日,翠亨快线主线建成通车,实现新区10分钟驶入国家高速路网,20分钟抵达主城区。12月21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项目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复立项,项目直接连通深圳市和中山市,东接广深沿江高速深圳宝安机场互通立交,西与翠亨新区起步区内的中开高速对接,采用东隧西桥方案,全场约24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成立新区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推动采取PPP建设模式建设环岛路、综合管廊、滨河整治水利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并纳入省PPP项目库。起步区基础设施项目在建的有9项,正在招标的有14项,推进前期工作的有18项。12月31日,广东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获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全年起步区建成道路26公里,填土工程量约120万立方米,投入资金7.95 亿元。
【招商引资】 2015年,翠亨新区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施定向精准招商,与火炬开发区协同招商。翠亨新区管委会领导定期赴深圳定向招商,引入大批优质企业;向中关村管委会派驻干部专门联络、跟进优质项目,举办2015中山(中关村)“互联网+健康科技”产业对接暨翠亨新区火炬高新区发展环境推介会。先后3次组团或随团前往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进行招商展示推介。建设中瑞(欧)工业园、临海科技新城、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园、先进智能装备产业园4个专业园区。建设中瑞(欧)工业园精密制造区和中瑞技术中心,中瑞(欧)工业园实体园区累计引进18个项目;临海科技新城占地约700亩,启动整体规划,初步确定建设方案;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园首期规划面积246亩,引进慧康精密仪器、广东瀚维斯、广东康大制药、中山利普生、广东瑞光泰等7个项目,投资额12.47亿元;先进智能装备产业园重点招引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项目。年内,翠亨新区起步区新增立信染整、一力农业、中环实业等亿元以上动工项目8个。起步区入园项目73个,总投资额合计约680亿元,其中已投产项目25个,在建项目25个,签约待建项目23个。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9家。在中山3·28“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暨第二届中山人才节”签约7个项目,投资额67.3亿元。
【园区服务】 2015年,翠亨新区完善公共配套服务,协助企业解决困难。调整095路等公交车线路,增建临海生活区(金晖苑)、戴思乐泳池装备项目等自行车点,集中配套多个体育健身公园,引入社区医疗卫生站。协助企业解决员工子女入学、用工、绿化及公共区域卫生等问题。协助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及工程技术中心申报工作。翠亨新区立信门富士纺织机械(中山)有限公司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省财政厅、省国家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通过中山市纺织设备(立信门富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广东戴思乐泳池装备有限公司选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广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高企复审,广东中山中泽重工有限公司通过高企重新认定。推动已签约优质项目、尤其是亿元以上非房地产项目的动工投产。实施“百日行动”,举办惠企政策、知识产权维护等宣讲会,缩短企业入园、落地、投产周期,加强项目督办,力促项目动工投产。
【制度创新】 2015年,翠亨新区创新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各类资源,创新驱动。成立体制机制创新、重大项目招引、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开发4个专项工作组,整合全市资源,推动新区开发建设。成立翠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指挥部,统筹确定基建重点项目进度,编制基建项目共5类35项,项目投资金额超200亿元。6月,组建全市第一家参照法定机构管理的新区行政(人才)服务中心,行政(人才)服务中心在全市首创以购买服务方式配置人员,承接16个市属部门合计113项市级管理权限。累计受理各项审批事项110宗,办结97宗,涉及金额60多亿元。累计完成15个产业项目共789.6亩用地挂牌出让,办理15宗合计4559亩道路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预审、3条干线公路等用地农转用资料报批等工作。通过网上受理、“一对一”跟踪服务、2小时收发件、安排专人跟进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实现约70%的事项审批时限提速50%。土地办证平均时效比以往提高30%。
【中山市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2015年12月31日,广东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和审查,获批准成为中山市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位于珠江口横门水道的咸淡水交汇处,以保护红树林湿地资源为重点,构建沼泽、河流和水上森林的独特入海口湿地景观,包括横门西水道水域、红树林、水道两侧沼泽、农业种植区和滩涂湿地,规划总面积625.6公顷,长5.4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43.9公顷,湿地面积395.44公顷,湿地率达63.21%,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大功能区。试点期间,各个功能区实施生态保护建设系统工程。园内生物丰富多样,其中植物65科187种,野生动物20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有虎纹蛙、黑鸢、凤头鹰、松雀鹰、褐翅鸦鹃和小鸦鹃等6种。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改善横门西水道及周边湿地环境,保护和恢复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提高湿地功能效益,维护生态平衡等,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保护珠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红树林群落、完善广东湿地保护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