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制造业(2000)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1 【成文日期】2000-12-02 【点击率】1266次


【简况】电子信息产业是中山工业五大支柱产业中最大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及设备,改造传统工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转换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的发展方针的指导下,在引进方面坚持高起点,在改造方面注重创新,使整个产业的规模、层次、质量、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不断优化结构,经济支柱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进入90年代以后,电子信息产业由以加工装配为主逐步为以生产为主。产品的品种增多,应用面广,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主要产品有电脑、激光视盘机、彩色电视机、录像机和机芯、VCD和DVD机、喷墨打印机、电话机以及彩色电脑显视器、电脑主机板、光驱动器、电子连接器和分配器等,以及各种线路板和电子元件。行业中有相当规模的企业不断增多,其中有东茗影音、嘉华电子、腾迅亚太、宏碁电脑、国基电子、星宝电子、嘉财入谷电子等,使行业规模明显壮大。2000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企业251户,从业人员4.49万人,工业总产值达149.7亿元,增长34.48%,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8.83%。其中国有及年销售500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工业总产值为77.18亿元。


【行业情况】在电子信息制造业21个小类行业中,中山的产业涉及其中13个行业。其中较大的行业有五个:一是电视机和录像机制造业。共有企业6户,从业人员近5000人,2000年工业总产值52.82亿元,主要产品有彩电、音响等;二是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业,有企业8户,从业人员2623人,总产值14.82亿元,主要产品有电脑打印机;三是电子元件制造业,有企业98户,从业人员10501人,工业总产值为14.89亿元,主要产品有电脑配件、偏转线圈、脉冲变压器、滤波器以及各种电子元配件;四是收音机、录音机制造业,企业31户,从业人员6826人,工业总产值9.35亿元;五是电子软件制造业,企业3户,从业人员656人,工业总产值5.4亿元。其余8个行业规模相对较小,其中规模最小的是半导体器件制造业和集成电路制造业,两个行业共有企业9户,工业总产值只有1.6亿元。


【地区分布情况】从企业户数看,较多企业分布在火炬区、石岐区和坦洲、小榄、东升、东凤等镇。从生产规模看,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企业分布在火炬区、东区和坦洲镇;年产值超1亿元以上企业分布在石岐区、西区及南头、东升、港口等镇。火炬区是电子信息企业最多、产业规模最大的镇区,1999年有此类企业36户,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6户,总产值达78.51亿元,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70.53%;2000年企业发展到40多户,产值达102.73亿元,比上年增长30.8%。


【企业情况】中山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集中度较高。全市年产值超亿元的电子信息企业共17户,占总数的6.8%;2000年产值121.73亿元,占总数的81.32%。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4户,分别是生产录像机和机芯的东茗影音、生产电脑喷墨打印机的中粤嘉财入谷电子、生产彩电和音响的嘉华电子、生产电脑整机和主板的宏碁电脑。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共12户,属于生产收录机、电子元件和电子计算器等产品企业。
  中山电子信息产业顺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逐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优化和升级,发挥其对中山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带动作用。除项目(企业)不断增多、总量有所扩大外,产品技术含量高、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不断发展,其中于1999年投产的宏碁电脑公司当年产值是3.7亿元,2000年达25.09亿元;专为世界各大电脑公司生产配件的国基电子公司于1999年末投产,当年产出只是5000多万元,2000年则达7.1亿元。逐步发展高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其中航行家图象电脑公司和泰来公司开发计算机软件,粤海电讯公司制造蜂房移动通信系统,泰康通信公司制造光缆监测系统和多媒体教学系统,晨生电子制造纳米晶体材料电源开关,复盛电机公司生产IC导线架,国基电子和协昱电子公司生产电脑配件,联益精密公司生产多层印刷线路板,创建电子公司生产微型电子,名人电脑公司生产电脑翻译机东大微电子公司生产中文寻呼机利峰电子生产电子记事本等。

上一篇: 工业综述(2000)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纺织服装产业(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