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医药工业(199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9 【成文日期】1998-12-11 【点击率】1267次


【简况】 市属化工、医药工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销售产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5%,实现出口交货值881.02万元,实现利税1.38亿元,与上年持平,利税居市属工业之首。支撑化工和医药工业的骨干企业精细化工集团、石油化工集团、医药集团的生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石油化工集团实现厂厂有项目、项目促增产,生产增长较快,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0%,成为全行业增长最快的集团。


【龙头企业稳步发展】 1998年,凯达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各中心城市建立20多个经营部,强化对整个销售网络的调控、管理和信息反馈,使产品更有效更直接地进入市场。全年完成化学农药产量7338.52吨,比上年增长6.7%,其中杀虫双、胺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均比上年有较大的增长。生产气雾产品4790.09万支,其中杀虫气雾剂1.76万吨,比上年增长1.3%,喷发胶摩丝248.02吨,比上年增长17.2%。该公司年内将属下的神湾农药分厂的生产设备全部并入石岐农药厂,在起湾化工区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农药生产基地,主导产品杀虫气雾剂继“中精”、“中冠”推向市场后,1998年又陆续推出黄、白、蓝色“灭害灵”以及旧版灭害灵,丰富了该系列产品的品种,有效地遏制了“灭害灵”销售下滑的势头。该公司已初步完成主要配套项目二甲醚生产能力由3000吨/年扩大到5000吨/年的改造,生产产品1606.77吨,外销量为55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0%。


【技改项目初显优势】 石油化工集团在“八五”期间开展的五大技改项目中,除化工厂的pvc(聚氯乙烯)板材项目外,其余各厂的项目均已投入正常生产。普特阳光板成为名牌,销售量再上台阶,全年售出55万平方米,超额完成预期目标。无纺布项目通过对设备的挖潜改造,产品单耗比省内十几家同行低,优势明显,产品销售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实现了连续满负荷生产。不锈钢压力容器项目生产任务全年饱满,完成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74.4%。万吨EPS(可发性聚苯乙烯)项目全年生产6329吨,比上年增长近4倍。该集团的新项目产值占年产值的60%。不饱和树脂和甜蜜素、胶粘剂等老产品通过技改挖潜,提高质量,降低单耗,其中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胶粘剂的市场占有率名列全省第一。该集团主导产品产销两旺,可发性聚苯乙烯比上年增长3.7倍,阳光板比上年增长2.2倍,不饱和聚酯树酯比上年增长61.5%,化工机械产品比上年增长61.5%,pvc胶板线材比上年增长55.1%,无纺布比上年增长41.2%。


【制药业发展势头良好】 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将发展方向定位于普通药品,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8.9%;销售收入1.26亿元,比上年增长25.5%;税利300万元,比上年增长8.3%。主要产品抗菌素分装达1751.66万瓶,比上年增长41.5%;针剂8872.29万支,比上年增长16.3%;胶囊2.42亿粒,比上年增长32.8%。石岐制药厂粉针车间的GMP改造工作进入施工阶段,电脑应用管理得到进一步推广,销售除充分利用国有医药商业的主渠道作用外,还兼顾集体和个体客户的销售,并采取风险抵押、总代理等多种灵活的销售模式。

上一篇: 家用电器工业(1998)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机械·冶金工业(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