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1991-1997)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1-1997) 【成文日期】1997-12-08 【点击率】1406次

 
【简况】 市属食品工业历史悠久,主要食品有“美怡乐”冰淇淋、“美味鲜”调味品系列以及酒、饼、糖等产品。90年代起,依靠科技进步、技术革新推动企业发展,食品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美怡乐”、“美味鲜”、“咀香园”等牌子声名鹊起,成为支撑市属食品工业的三大知名品牌,其中“美怡乐”冰淇淋在全国同行中产销量最大,被誉为“中华之最”。1997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68亿元,比1990年提高1.99倍。
 

【加大技改力度,加速内涵增长】 美怡乐食品总厂90年代起先后进行4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引进国内外冰淇淋先进生产设备,使产品质量、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1991~1993年该厂对动力设备进行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每年节约200~300万元,随后该厂对制冷、压缩空气供应的关键附属设备进行配套改造,效益显著。咀香园食品总厂对杏仁饼车间、饼干机、月饼生产设备进行了技改或扩建。杏仁饼产量由年产300吨增加到年产1000吨;饼干机的技改使饼干档次、质量、花色上了新台阶,提高了饼干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月饼生产设备改造则采用隧道式远红外线烘炉替代沿用20多年的风车炉,不仅大幅度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而且从根本上改善了生产环境。中山糖厂1992年完成制糖、热电站的技改,制糖工艺采用“双硫双浮”工艺,加工能力提高30%。饮料分厂引进丹麦生产线,纸包装饮料产量比上年翻了一番,达1.24万吨,利乐包饮料产量曾位居国内同行前列。美味鲜食品总厂先后筹资1000多万元,大力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提高了工效、质量,降低了成本和劳动强度,推动了企业发展。1991~1994年是市属食品工业技改力度最大的时段,也是发展最快的时段,“美怡乐”冰淇淋、“美味鲜”调味品、“咀香园”杏仁饼等产品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知名产品。

 
【产品结构多元化、系列化】 1991年以来,食品工业大力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开发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推出市场。咀香园几年来开发出螺旋藻饼、紫菜饼干、胡萝卜饼、脆香饼、蛋卷、水果月饼系列、迷你月饼系列和新口味杏仁饼系列等近30个品种推向市场。传统土特产杏仁饼产销规模迅速扩大,成为老国有企业咀香园食品厂的主导产品,逐渐形成中秋月饼、杏仁饼、饼干三足鼎立的咀香园特色。美怡乐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增加产品的花色品种开发,每年推出一批新产品,淘汰一批老产品,结构定位也由中高档转为高中低档并举,使“美怡乐”冰淇淋产品迅速占有市场,成为国内同行的著名品牌和家喻户晓的产品。美味鲜食品总厂形成了生抽王、老抽王、鸡精、蠔油、调味酱、南腐乳、大红浙醋、蜜醋等近100个美味鲜系列品种。其中美味鲜生抽王、老抽王、鸡精、蠔油于1996年获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称号,“岐江桥”牌美味鲜系列调味品在’96中国城市市场品牌竞争力抽样调查中荣获竞争力第一名的殊荣。石岐酒厂在原有的米酒、双蒸酒和三蒸酒的基础上,增加规格、档次及品种,形成系列配套,采用开发一批、恢复一批、功能更新换代一批的策略。近年推出五加皮酒、乌鸡南枣酒、黑糯米酒、孙府家酒、玫瑰露咸酒、多维思糯米酒、广东米酒、18℃料酒系列和石岐米酒系列,以规格齐全,种类繁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90年代市属制糖企业还涌现出产品跨行业化的新趋势。由于珠江三角洲农业结构的变化,甘蔗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所辖蔗区的甘蔗无法维持糖厂最低水平的生产,市属制糖企业为谋求出路纷纷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出现跨行业的产品。中山糖厂发展为原糖加工、发电、饮料、化工、造纸五大门类。东风糖厂除生产白糖外,还生产酒精、乙酯、纸品、纤维板等产品。这种由产品综合利用而衍生出的跨行业产品,是制糖企业为摆脱困难寻求突破的新尝试。
 

【转机换制向纵深发展】 90年代以来,转换经营机制是市属工业中改革力度较大、形成较活的一个行业,由单一的承包经营拓展为租赁经营、股份合作制改造、托管、合作经营,并开展资本经营,低成本扩张。美味鲜食品总厂、石岐酒厂于1995年实行全员租赁经营。美怡乐食品总厂于1994年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造,成立美怡乐食品股份合作有限公司,成为广东省第一家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的国有企业,走出了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第一步。东风糖厂、中山酒厂两家困难企业在90年代中期交给市精细化工集团公司托管后,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中山糖果厂1991年8月与香港原艺实业贸易公司合作经营中山原艺食品有限公司,1997年又以资产重组和注资经营的方式与市食品工业集团公司共同组建市惠益园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市属第一批以此方式进行解困的企业产权走向多元化。市饼干总厂于1996年实行风险抵押承包,随后又与本市一民营企业壹加壹商业公司合作经营,组建中山市元禄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市属第一家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经营的企业。咀香园食品总厂1997年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组建咀香园食品有限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改制当年实现利润100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在深化改革的同时,企业致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中山糖厂将原来28个科室调整为6个部室、精简人员32%,同时加强资金和成本管理,开源节流,1996年和1997年每年递减亏损金额近600万元,逐步走出亏损大户的困难。
 

【销售工作新突破】 美怡乐食品总厂贯彻“打出去,联起来”的策略,以品牌为先导,实行低成本扩张,让利不让市场,先后在武汉和成都建起了美怡乐分公司,并在衡阳、南昌、昆明、柳州等地设立美怡乐冰其淋加工点,实施“产地销”的市场策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美怡乐冰淇淋的市场阵地,销售网络遍布国内20多个省市,“美怡乐”冰淇淋跨长江、过黄河。1995年被评为“中华之最--全国产销量最大的冰淇淋生产厂家”。咀香园食品厂以质量、品种为先导,采用稳住省内,有步骤、有选择地开拓国外、省外市场,重点保护港澳市场的策略,市场结构已明显形成三大板块,其中省内市场占60%。中山酒厂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酒类销售市场由省外转向省内,销售重点由曲酒向米酒转变,采用先农村后城市的方式开拓市场,以优质、低价的策略吸引低收入地区及农村消费者,取得明显效果。石岐酒厂加强销售队伍的建设,重点开拓中山市场,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1997年,销量达1.9万吨,出口交货量533吨。中糖集团饮料分厂克服资金紧缺、宣传投入少困难,因地制宜地实行内部承包销售指标及超产提成促销方法,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了自己的特色,维持正常生产。

上一篇: 电子工业(1991-1997)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包装印刷工业(1991-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