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1991-1997)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1-1997) 【成文日期】1997-12-05 【点击率】1292次


【简况】 市属纺织工业90年代以来,形成了以化纤为龙头、以纺织为中心,向染整、制衣配套成龙的大纺织发展格局,为市属工业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拥有涤纶丝、锦纶丝、丙纶丝、棉纱、真丝、各类针织和梭织面料、无纺布、“仕春”牌高级衬衫、T恤、牛仔服装、丝绸时装等系列产品,成为市属工业中出口量最大、创汇最多的行业之一。1997年,主导产品化纤的年产能力突破3.5万吨,各种服装面料年产能力突破2500万米,完成工业总产值10.2亿元,销售产值10亿元,出口交货值2.9亿元,实现利税6078万元。
 

【化纤类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市涤纶厂坚持高起点、高技术的原则,引进德国和法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出质量上乘、消耗最低的产品,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1991年实现利润5378万元,为市属工业企业中盈利最高的企业,并被评为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化纤工业第二名、化纤工业50家最佳经济工业企业第二名和人均创税利第一名企业。199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9亿元,涤纶丝达1.42万吨,比1990年增长37.6%和56.9%,被列入全国行业100强企业和100家最大化纤企业。1995年以后虽然受化纤价格大降、行业萧条的影响,1997年仍完成工业总产值4.25亿元,涤纶丝产量2.11万吨,比1992年增长47%和49.2%。粤轻化纤有限公司7年间通过增资扩产、挖潜改造,实现产销量三次翻番目标。199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2亿元,丙纶丝产销量达9168吨,为全省同行产销最大的企业,比1990年分别增长14.2倍和8倍,年利润1500万元。7年来,出口逐年上升递增,1991年出口交货值2014.19万元,交货量2001.5吨;1997年出口交货值已达9153.3万元,交货量6784.86吨,分别比1991年增长3.5倍和2.4倍。新华合成纤维厂技术先进、设备先进,既可聚合生产锦纶6切片又可生产锦纶长丝和涤纶长丝,生产规模达7000吨/年,投产以来年年保持产销平衡,货款回收率高达90%。锦纶产品在广东销量排行第三,涤纶产品已跻身于浙江绍兴、广东西樵全国两大纺织市场。1997年该厂通过招标由境外企业实行租赁经营,为市属工业企业转制形式多样化进行了新的尝试。

 
【纺织业的延伸配套】 仕春纺织实业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的先进设备、技术人才、名牌产品等方面的优势,通过龙头产品带动,优化产品结构,带动企业迅速发展。1991年以来,开发出十大系列的新产品,均获省优秀新产品称号,其中两个产品获得国家级奖励。公司几年来推出新型衬衫面料600多个,“仕春纱”高级系列特柔整理衬衫面料和“仕春呢”高级西服系列面料,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尤其是“仕春纱”高级特柔衬衫面料,质量和销售量均居全国同行首位。以开发内销为主的“馥丽纱”、“易去污”、“亲水”、“全棉免烫”等多个系列功能性面料,产品质量和档次上了新台阶,每米销售价格提高15%~50%。在面料开发的基础上,延伸配套服装生产,开发“仕春恤”品牌服装推向市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出口方面则大力开拓真丝绸系列产品,在结构上由原来的电力纺、双绉、斜纹绸等传统产品,发展为重磅双绉、丝棉、丝毛、丝麻、绢丝等交织产品。匹装真丝砂洗绸和麂皮型微起绒真丝绸新产品以及延伸配套的服装产品相继开发成功并批量出口,提高了创汇能力。经过7年的努力,该公司从原来只能单纯进行印染生产迅速扩展到从坯布织造、染色、印花、深加工特殊整理到时装生产一条龙的综合发展格局。1993年,工业总产值破2亿元大关,出口创汇近2000万美元。1995年工业总产值达2.5亿元的高峰,1997年实现利税达1521万元。
  恒发染织厂(含石岐纺织厂)产品结构由纺纱、织布延伸到服装加工,形成一条龙的牛仔系列产品,又由单一的蓝牛系列发展到色牛及丝光系列产品,牛仔布产品每年都有40%的份额销往香港市场,最高年份1996年达56%,出口创汇曾连续两年超过1000万美元。1995年,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均达2.28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扎根市场,灵活调整营销策略】 粤轻化纤1991年抓住珠江三角洲一带箱包手袋厂蓬勃兴起,所用绳带配料极需就近配套的有利时机,新增数10个聚丙丝色纱品种,使国内外用户发展到50多家,全年销售收入增长1.39倍,1994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市涤纶厂1992年了解到我国化纤市场将转趋平淡的苗头,果断推出让利不让市场的营销策略,使企业产销持续畅旺,且实现利润仍位居市属各工业企业的榜首。1993年,涤纶厂继续运用灵活多样的策略和手段抢占市场,生产增幅高达37%,净增产值1亿多元。1996年,瞄准市场,以质优为前提,实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快产快销策略,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产销月月保持增长,全年生产增长33%,其中10月份的产值、销售、税利三项指标再创建厂以来新纪录。1995年,仕春公司根据市场的变化,限制大路货生产而全力将国内首创的新型高档服装面料麂皮绒推向市场,仅此一项产品为公司新增产值达1亿元。1997年又把创新技术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全年开发出200多个新产品,有力地促进产销增长。大丽时装厂、市服装厂和中山制衣厂三家企业在原有的“三来一补”业务基础上采取巩固老客户、开拓新客户的策略,多年来产销量持续上升,产销率基本保持100%。1991~1996年累计出口服装1489万件,年均248万件。1997年,因受国际气候影响,订单有所减少,但仍保持出口服装177万件。
 

【促技改抓管理,转变增长方式】 恒发染织厂1994年引进比利时纺织生产设备,提高牛仔布的生产能力为400万米/年,生产能力翻一番,工业总产值从1994年的1.05亿元增至1995年的1.9亿元。仕春纺织实业公司1991~1997年期间完成了“德国产定型机电热改造”等7台进口设备的节能技改项目,几年来共节电800多万千瓦时,降低了成本,在扩大生产规模,又不增加用电容量的情况下,达到了厂内用电自我平衡。涤纶厂大力改革人事管理制度,精简机构,全厂设置7个科室共31名管理人员,仅占员工人数5.7%,90%以上的工人都能掌握专一岗、会二岗、懂三岗的操作技术,大大减少了用工人数,提高了效率。1997年,与建厂初期相比,人员基本持平,但产量却提高到2.1万吨,增长1.68倍。1997年,涤纶厂全部采用国产设备,只用4个月就建成新增2000吨/年能力的生产线投入生产,实现了低成本、少投入、多产出,全年产值和利润分别比1996年增长40.8%和45倍。粤轻化纤有限公司面对1995年以后出现的化纤行业一片萧条的困境,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技术改造,在广大客户中重塑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经过不断努力,公司在1997年走出低谷,产销量突破9000吨,利税比上年增长49%,在行业状况并无大改善的情况下,取得超常成绩,使公司在行业内保持产销和规模效益领先地位。

上一篇: 机械·冶金工业(1991-1997)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玻璃·建材工业(1991-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