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2014)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5》 【成文日期】2014-12-31 【点击率】2367次

气象

【气象概况】 2014年,中山市气象局(简称“市气象局”)做好气象预报预警业务、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加快推进现代化重点项目中山市气象灾害预警监测信息发布中心及气象主题生态公园的组织实施,加强规范化管理,拓宽气象服务领域。年内,中山国家气象观测站冯志强、饶生辉、钟国星、蔡成满、吴道航、吴健君6人被中国气象局评为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气象台王晓芳、李毅恒分别获全省预报大比武第二名、第五名。市气象局驻西区升华路6号。

【气象服务】 2014年,市气象局为建设平安中山提供气象保障服务。气象台24小时不间断监测,加强值守,及时预警,成功应对3月底连续性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5·8暴雨”、超强台风“威马逊”和台风“海鸥”等重大天气过程。为对应3月29日至4月3日的暴雨和强对流天气,气象台提前4天预报天气过程并及时发布预警信号。

  2014年,市气象局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发送《气象信息快报》81份、《重大气象信息专报》5份、气象决策短信308条。加强与市委、市政府、市三防指挥部和市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5月8日晚间,中山市出现强降雨过程,市气象局于当天上午通过电话向相关领导及市三防办、住建局、供电局等部门通报该暴雨预测情况。

  2014年,市气象局做好公众气象服务,采取多种形式传递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在中山电视台每天播出4套气象影视节目,在中山电台、市气象局官方微博、“12121”应急气象电话每天更新天气预报。年内发布气象预警信号104次,中山气象官方网站访问量达282万次,“12121”应急气象电话拨打量超10万人次。开通新浪微博“中山天气”、微信气象服务。在台风“海鸥”影响中山期间,提前3小时告知教育部门将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首次启动台风暴雨自动停课机制。加强气象科普知识宣传,7月17—18日,市气象局在五桂山举办全市首届气象知识夏令营活动。

【强对流天气】 2014年,3月29—31日受高空槽、切变线和西南暖湿气流影响,中山市出现强对流天气,降雨明显,并伴有雷暴和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中紫马岭29日8时至30日8时降雨42.5毫米;29日20时至30日20时,中山普降暴雨到大暴雨,普遍出现6—9级阵风,其中紫马岭降雨102.3毫米,是历史上3月份出现的日降雨量最大的年份,当日紫马岭极大风速13.3米/秒(6级);30日20时至31日20时,全市普遍出现6—9级阵风,其中紫马岭降雨74.3毫米。30日下午到傍晚,雨强最大,全市有多个地方、街区受浸。

  8月1日,受台风槽后部偏南气流影响,中山市部分地区出现雷雨大风天气,19—21时全市有3个气象指标站出现8级短时大风,有3个指标站出现30毫米以上降雨,分别是小榄41毫米、南朗36.7毫米、东升鸡笼水闸33.3毫米。

【暴雨天气】 2014年暴雨特征为出现时间早,时间集中,强度强。全年暴雨日数(6天)少于常年平均天数(8.5天)。第一场暴雨出现于3月30日,较常年偏早。全年全部暴雨都集中在前汛期,后汛期无暴雨出现。全年大暴雨日数为3日,略大于常年平均天数(1.9天),其中2次大暴雨出现在5月。连续性暴雨出现在3月30—31日、4月2—3日。其中3月30日紫马岭录得降雨102.3毫米,是历史上3月份出现的日降雨量最大的年份。总暴雨量为521.0毫米,占全年总雨量的33.4%,比常年平均暴雨总量(760.4毫米)偏少31.5%。

  5月8日,受高空槽及加强的西南气流影响,中山市出现强降水。强降水集中在18—21时,3小时内全市有15个镇区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东区105毫米,紫马岭91.9毫米。最大时雨强出现在20—21时,东区1小时雨强达85.3毫米。8日8时到9日8时,中山普降暴雨到大暴雨,紫马岭录得降雨118.7毫米,其中最大的是坦洲133.2毫米。9日早上开始出现持续性降水,9日8时至10日8时,各镇区普降大雨到暴雨,其中最大日雨量出现在坦洲(83.3毫米)。

  5月11日,受高空槽、偏南暖湿气流以及切变线的影响,中山市普降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并伴有雷雨大风天气,11日8时至12日8时最大日雨量出现在坦洲,达302.9毫米,大部分镇区出现6—8级的短时大风,最大阵风出现在西区,达19.1米/秒。

【热带气旋】 2014年,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个数23个,比常年平均个数(28个)偏少。全年有4个热带气旋在中国华南沿海登陆,包括热带风暴“海贝思”、超强台风“威马逊”、强台风“麦德姆”和台风“海鸥”。登陆广东的有“海贝思”“威马逊”“海鸥”及1个热带低压,接近常年登陆数(3.9个)。全年进入中山防区热带气旋有4个,分别为“海贝思”“威马逊”“海鸥”“凤凰”;影响中山的热带气旋有超强台风“威马逊”和台风“海鸥”,略少于常年平均个数,全年无热带气旋登陆中山。

【超强台风“威马逊”】 2014年7月12日14时,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15日傍晚前后以强台风级别登陆菲律宾东部沿海,受吕宋岛地形影响,强度明显减弱,16日上午以台风强度级别移入南海东部海面,至18日5时加强为超强台风级,于15时30分在海南省文昌市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60米/秒),19时30分在湛江市徐闻县龙塘镇沿海地区再次登陆,18日夜间移出广东进入北部湾海面;19日5时减弱为强台风级,并于19日7时10分以强台风级别在广西防城港市光坡镇沿海第三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5级(50米/秒),19日9时减弱为台风级,15时在广西境内减弱为强热带风暴。

  “威马逊”是广东省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台风,给粤西带来大风、暴雨、巨浪和狂潮,具有“登陆强度创纪录、分别登陆华南三省区、登陆后强度减弱慢、大风影响时间长”的特点。海南东部海面浮标站和文昌七洲列岛最大阵风高达74.1米/秒和72.4米/秒(17级以上),海口、雷州半岛和广西沿海等地出现12级以上瞬时大风,持续6—9小时。

  “威马逊”给中山带来中到大雨降水过程。受“威马逊”外围云系影响,全市7月17日下午风力增大,17—18日,全市普遍出现中到大雨,最大雨量出现在五桂山46.8毫米(18日8时至19日8时),大部分地区出现6—8级阵风,神湾站录得最大阵风20.1米/秒(8级)。

【台风“海鸥”】 2014年9月12日14时,第15号台风“海鸥”在菲律宾马尼拉东南方约1100公里洋面上生成;14日19时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地区登陆;15日凌晨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16日9时40分,“海鸥”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地区登陆,12时45分在徐闻县南部沿海地区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级(4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60百帕;16日23时前后在越南北部广宁省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5百帕。

  受“海鸥”及其环流影响,9月15—16日广东省粤西沿海出现大风、暴雨、巨浪和狂潮。15日傍晚中山市开始出现降雨,风力明显增强;16日全市出现强风大雨,大风持续时间长。9月15日8时至17日8时各镇区累积雨量普遍在40—70毫米,最大出现在坦洲72.8毫米;平均风力普遍在4—7级,阵风风力普遍在7—10级,最大风力出现在神湾28.3米/秒(10级)。

【防雷安全】 2014年,市气象局完成3个中心镇区防雷分所建设,市防雷设施检测所火炬分所、三乡分所和小榄分所于第一季度分别挂牌成立并开展业务,分别负责中山市东部镇区、北部镇区和南部镇区的防雷设施检测,方便镇区企业和市民办理防雷业务。

  市气象局联合消防、住建、安监等部门开展防雷安全生产专项执法检查,到阜沙镇、黄圃镇和石岐区、西区开展安全生产督查。规范全市防雷装置跟踪检测、竣工验收工作的流程和规程,强化新建建(构)筑物电涌保护器(SPD)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检测及验收业务,对1620个单位新建建(构)筑物的防雷装置进行跟踪检测和竣工验收;对1306个第三类防雷建(构)筑物及其他一般性第二类防雷建(构)筑物进行年度定期检测;为全市加油站、油库、石油气站、气库和危险化学品企业等650个易燃易爆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场所)提供半年一次的定期检测服务。

  做好防雷减灾宣传,增强社会大众防雷减灾意识。全年市气象局防雷设施检测所举办多场进厂企单位防雷知识专题讲座,为市安监局举办的村(居)安全生产巡查员岗前培训班进行4场防雷安全知识讲座。加强培训,提高业务人员技能水平。3月24—30日,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举办气象防雷业务管理培训班,培训市气象局有关负责人、防雷检测业务人员以及中山市10家防雷企业管理人员等学员共50名,系统学习雷电防护技术、防雷相关规范及标准、电涌保护器(SPD)原理及测试等课程。

【气象防雷减灾应急培训】 2014年,市气象局举办气象协管员、信息员培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队伍建设。4月15日,在市委党校大礼堂对全市24个镇(区)及各村(社区)的365名气象协管员、信息员进行培训。培训会议邀请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正研级高工林良勋作《影响广东省台风与防御》专题辅导报告。

  11月,受市委组织部委托,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城市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培训班,邀请暨南大学副教授、应急管理系主任卢文刚授课。市政府应急办公室、三防办办公室、公安、教育、民政、卫生等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镇区分管领导及业务人员近70人参加培训。

  2014年,市气象局举办2次防雷减灾培训班。3月24—30日,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举办气象防雷业务管理培训班,中山市气象局负责人、防雷检测业务人员以及市内10家防雷企业管理人员等共50名学员参加培训,系统学习雷电防护技术、防雷相关规范及标准、电涌保护器(SPD)原理及测试等课程。12月5日,邀请省防雷中心副主任吕海勇到中山,作题为《加强和创新气象防雷社会管理》授课培训,全市气象防雷工作人员130名参加培训。

【珠三角五市防雷检测技能竞赛】 2014年11月22—23日,中山、深圳、珠海、东莞和江门五市气象局在中共中山市委党校联合举办2014年珠三角五地市防雷检测技能竞赛,五市气象局的22个检测小组、66名选手参赛。中山市气象局的罗志勇获个人全能一等奖,东莞市气象局的林少松、王涪德获个人全能二等奖,珠海市气象局的童志明、深圳市气象局的郭宏博、中山市气象局的林世祺获“个人全能”三等奖。各市气象局分别产生个人单项奖3名,检测小组团队奖2个。本次防雷技能竞赛加强珠三角地市气象防雷检测技术的合作,有利于各局查找工作不足,提高检测能力和工作质量。

                                                                                                                                          (黄奇章)

上一篇: 气象(2013)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气 象(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