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事业(2005)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6 【成文日期】2005-12-05 【点击率】1897次


【简况】 以创建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为目标,加强气象基础建设,构筑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基础平台,做好气象预测、预报服务。全年发出气象信息快报126份、重大气象信息专报4份、重大灾害性天气报告23份。对影响中山市的台风、暴雨、冷空气和干旱天气作出较准确、及时的预报,全年发出黄色寒冷信号2次,红色寒冷信号1次、黄色暴雨信号21次、红色暴雨信号2次、白色台风信号2次、绿色台风信号1次,预报准确率各项指标均达到省气象局要求。2005年,市气象局《中山市决策气象服务系统》科研课题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和中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山市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发布系统》通过省气象局专家组和市科技局的专家评审。


【市气象科普馆暨市科普教育基地】 中山市气象科普馆于2004年立项,位于西区升华道6号市气象监测中心大楼二楼,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于2005年9月16日投入使用,被确认为市促进气象科普工作的科普教育基地。馆内设备以天气预报业务和中小学课本内容为基础,充分运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展示气象探测技术、天气预报技术和气象服务。科普馆免费开放,到年底,共接待社会各届人士、学生60批2000人次。


【防雷减灾】 建立和完善行政许可流程和检查管理制度,规范防雷安全管理,减少雷击灾害。按市政府的要求,实行网上审批防雷行政许可项目,全年办理行政许可2300多项,2次检测全市136个加油站、250个石油气站、97个化工厂、12个油库及9个液化石油气库的防雷安全,验收2400栋新建建(构)筑物。(欧锐康 梁彦)


附:2005年市气象局领导名单

局 长:林雪亮

副局长:林炳坤 徐宁军

上一篇: 气象事业(2004)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气象事业(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