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2001)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2 【成文日期】2001-12-04 【点击率】1828次


【简况】 2001年全市水利系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建设现代水利为目标,围绕解决洪涝灾害、旱(咸)缺水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工作,抓好水利建设。9月28日,市水利局机关由原石岐河泊大街3巷1号迁至孙文中路178号。全年共完成水利工程建设投资1.9亿元,新建、重建水(涵)闸30座,维修、加固水库12座,完成新建水库2座,培修江海堤围31.3公里,技改电排54宗64台4530千瓦,整治排灌系统434.5公里,改善排涝面积4.4万亩。全省水利管理工作和省系统工会主席联席会议先后在中山召开,市水利局作了经验介绍。2001年,全市水利工作得到上级的肯定和好评,普法工作被省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局机关获评为全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和市文明单位。全系统30余人次获评为中山市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人大代表。


【水资源管理】 加强全市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开发利用和配置工作。以实施取水许可制度推进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工作,对地下水、地表水实行限量取水,对山塘水库的水资源实行重点保护,共核发147个取水许可证,年允许取水量为2.07亿立方米。为缓解南部镇区的缺水状况,新建了坦洲铁炉山水库和神湾南镇水库。年初竣工的南镇水库,在咸潮上潮时有效地发挥了防咸作用,一改神湾镇和三乡镇近年春节期间必饮咸水的窘境。对承担防洪、灌溉、供水功能的田心、古鹤、大泉、平旁坑、马岭等水库进行高标准加固,提高了蓄水量。按规范程序报废了失去防洪和灌溉效益的五桂山石窝口、三乡金竹坑、佛仔迳等7宗水库,既确保了供水设施的安全,又使全市水资源配置日趋合理。
  逐步加强水质管理。在大涌口水闸、小隐水闸、全禄水厂等地设置10个测咸点,在咸潮期间每天定时、定位监测咸潮变化情况,制发咸情通报。对黄圃、南头、坦洲等镇9家水厂的吸水口进行清淤,完成土方6.3万立方米,有效地改善了供水质量。加强水资源基础性工作,全面普查中山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编制完成《中山市水资源规划及城市供水应急预案》和2000年度《中山市水资源公报》,开展编制《中山市工业用水定额》的资料收集工作。


【水利现代化建设】 在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技术力量等方面确保水利现代化工作的开展。成立了由局长挂帅的现代化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外聘大学教授参与,按门类设置6个工作小组编制《中山市水利现代化的规划》。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为切入点,以水利管理手段现代化为突破口,开展中山市防讯、防旱、防风(以下简称“三防”)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及中山市水利局电子政务系统、中顺大围地理信息系统与西北江水雨情对中山影响洪水预报系统的研究开发。完成《中山市三防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和莺哥咀洪水短期预报数学模型研究成果,投入运行岐江河畔的三防信息户外显示系统,制定实施全市三防电视电话系统方案;建成使用火炬开发区及三角、小榄、南朗等镇的水文测报中心分站,在全市7宗小(一)型水库中安装遥测压力式水位仪,实现中山市小(一)型以上水库水文测报全自动化;加紧建设东河、拱北、铺锦水闸集中程控系统。已筹资4500万元在阜沙镇规划建立一个面积为1万亩的现代水利园区示范点,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省水利厅和省计委审批,进入实施阶段。


【依法治水】 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依法治水工作。利用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机会,从3月15日至4月15日开展为期1个月的水法宣传月活动,使全社会的水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全年共接到群众举报水事违法行为50多件,及时查处了水事违法行为。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增设了政策法规科,规范了执法队伍的建设,聘请省、市专家对全市120多名水行政监察员进行了2期封闭式培训。完善执法装备,2001年水政监察支队新购置75匹马力快艇1艘、汽车1辆等执法专用工具。重点开展河道堤防的监管执法工作。全年全市清拆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僭建物1000多处约3万平方米,为历年之冠;依法查处水事“五乱”行为130多起,其中查处无证或不按指定地点采沙作业船只60多艘次,责令纠正超高堆放和不按核准规限堆放的沙石场30多处,并配合全市内河整治工作,大规模清理内河涌沿岸违章建筑物、拦河渔网、棚架、圈养水浮莲浮架,使全市水事秩序有较大好转。


【防汛防旱防风工作】 2001年中山汛情较为平稳,没有出现重大自然灾害,但水风灾害仍给中山市造成一定危害。受该年第2号台风“飞燕”的影响,中山市从6月25日8时起连续3天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降大暴雨,3天雨量统计为:石岐198毫米、三乡303毫米、古镇272毫米。全市13宗小(一)型以上水库有7宗超防限水位,火炬开发区、古镇、小榄、东升等镇的低洼地受浸,鱼塘漫顶。据统计,全市受浸房屋141间,受浸水稻面积1.4万亩,花卉3130亩,经济作物3956亩,鱼塘漫顶4050亩,直接经济损失370.5万元。
  7月上旬,西、北江上游持续降雨导致江河水位急剧上涨,中山市莺哥咀水位站7月9日录得水位3.93米,超警戒线0.43米,为全年最高值。7月6日11时30分,受在海丰与惠东沿海地区登陆的台风“尤特”及农历十五天文大潮的影响,中山市坦洲大涌口水闸、民众三宝水闸、东河口、西河口、小隐水闸等潮位普遍达2米左右,均超警戒水位,其中处于横门水道的小隐水闸最高潮位达2.11米,超警戒水位0.11米。7月7日凌晨,受台风“尤特”环流影响,大风夹着暴雨吹袭中山,平均风力达到4~7级,阵风达到10级;坦洲镇沿海风速最大每秒16.5米,极大风速每秒达27.6米。全市普降大雨到暴雨,全市小(一)型以上水库除南朗镇横迳水库外,其余12宗全部超防限水位,其中长坑三级水库最高超防限水位2.18米。据统计,台风“尤特”造成全市4.5万亩稻田积水,1.2万亩水稻严重倒伏;蔬菜作物积水1.28万亩,其中失收0.29万亩;鱼塘漫顶300亩,直接经济损失493万元。7月9日,受台风“榴莲”及台风“尤特”的影响,西江上游水位上涨。7月10日17时广西梧州站洪峰水位21.9米,中山南头站9日14时05分最高潮位3.53米,超警戒水位0.73米;莺哥咀9日14时35分最高水位3.93米,比6月15日最高洪水位3.61米高0.32米。
  尽管遭遇了多种恶劣天气,但由于各地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全市内涝现象大幅减少,经济损失大大降低。2001年全市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920万元,远低于往年同等水灾害造成的损失。


【水利部领导视察东河水利枢纽工程】 2月23日,水利部常务副部长敬正书、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邓坚、广东省水利厅厅长周日方在中山市副市长吴章贺、市水利局局长李达明的陪同下视察东河水利枢纽工程。敬副部长认为东河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树立了经济发达地区重视水利工作的样板,工程的质量和外观造型体现了现代化的形象,并要求水利部门要以一流的管理水平管好这项一流的工程,充分发挥水利枢纽在促进本地区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保障作用。


【横栏九顷电排站】 设计标准为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5年一遇外江水位两天排干,总排水量为48.9立方米/秒、总装机为2400千瓦,是一座集排涝、清污功能的电排站。该电排站分两期施工,第一期工程装机5台,总流量31.5立方米/秒,工程投资为1950万元,工程已于2001年1月18日动工,计划于2002年汛期前完工。一期工程建成后可较好地解决横栏镇内涝积水以及水质污染的问题,受益面积达7万多亩。


【山洪冲垮三乡滑石潭山塘】 9月1日16时30分,位于三乡镇古鹤水库库尾的滑石潭山塘被山洪冲垮,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石坝被全部冲垮,约1公里的直径200毫米的输水管道被冲断、扭曲,直接经济损失达40万元。该工程是一项无立项、无设计、无证施工、无人管理的工程,在大暴雨的情况下盲目蓄水,最后导致垮坝。事故发生后,市水利局、市“三防”办即派员赴现场调查处理,将有关情况通报全市,并组织有山塘水库的镇区主要领导和水利所长召开现场会。(李文军 黄嘉敏)


附:2001年市水利局正、副局长、党委书记和工会主席名单

局 长:李达明

副局长:赵彬炎 杨桂贤 林伟佳

党委副书记:方翼强

工会主席:林章万

上一篇: 水利建设(2000)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水利(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