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1-1997) 【成文日期】1997-12-07 【点击率】1641次 | |||||||||||||||||||||||||||||||||||||||||||||||||||||||||||||||||||||||||||||||||||||||||||||||||||||||||||||||||||||||||||||||||||||||||||||||||||||||||||||||||||||||||
【水利工程上新台阶】 1995~1999年是水利防洪防涝工程建设第二阶段。制定了《中山市1995~1999年5年水利工程上新台阶规划》,计划投入10亿元,在第一次达标基础上,全面提高一个档次,建筑物工程提高二个档次,以更高标准再建中山水利防洪排涝工程。实施上新台阶建设的3年来,总投资达4.9亿元,完成土方1164万立方米、石方126万立方米、混凝土14万立方米。已完成的规模较大的水利单项工程有:张家边联围小隐冲水闸、南朗冲口门水闸、小榄电排站、文明围电排站、阜沙鸦雀尾电排站、古镇化口电排站、金钟水库砼护坡、马岭水库加固、长江水库加坝、乌沙水闸重建、长坑三级水库加固、逸仙水库铺砼件。 【科技兴水】 走科技兴水之路,把水利工作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成立了科教领导小组,加大科教投入,配备科教专干,培训全系统职工,推广科学技术。与省水利学校、中山中专、市干部培训中心等学校联合办班,对职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7年共投入280多万元开展各类培训达5000多人(次)。局机关90%以上职工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局直属单位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占水利职工总数的18.5%以上,技术工人占职工总数的66.2%以上。水利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步伐也明显加快,水利科研项目有1个获省水利厅立项、2个项目获市立项、5个项目获市科委科技进步奖、174个获市农业科技进步奖。水利工程自动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各类水闸开关以电动开关代替人力开关,3座大型水闸安装了集中程控开关系统;全市江海堤围设立了水位、雨量自动遥测装置,建有2个中心站及30个观测点,实现了水位、雨量的“三遥化”;兴建了117个水准网点,为10多个工程管理单位配备了先进的测深仪。 【水利机构及水法规管理】 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制,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的责权,有奖有罚。市政府、各镇政府、区办事处、管理区,按照分级管理,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分别签订防洪责任书,以书面合同的方式,具体、详细地规定了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全面推行了“三分五定”法:水利工程在水利会(所)统一管理,堤围分段管理,水闸、堤库、电排站分别把守,工程维修养护分项实施,并定人员、定任务、定标准、定工资奖金,做到管理有专人、人人有责任。成立了市水政监察支队,建立了执法、监督、收费制度,加大了执法力度,水政监察工作走向正规化。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实施取水许可制度为契机,全面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至1997年底,对全市230个取水户办理了取水许可登记,颁发了取水许可证,开展水资源费的征收,收取率达85%。执行《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纠正各类违法行为,全市水事秩序明显好转。 【水利工程管理】 90年代是中山水利管理上新台阶的年代,工程管理全面加强,取得丰硕成果。1990年起,全面开展了水利工程用地的定权发证工作,保护水利设施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充分发挥综合效益。至1997年,已全面完成全市水利工程用地定权发证工作,已办国土使用证41个,土地3万多亩,有效地保障了水利工程用地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合法权益。工程管理日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基建管理实行工程招标制、项目管理合同制、工程质量监理制和工程由市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验收“三制、三统一”管理,有效保证了工程的按质、按时、高标准建设。全面推行责任制,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分别签订工程管理责任书。实行“三分五定法”为核心的工程管理责任制,重要堤围实行经培训持证上岗护堤员守护制度,每15公里设1人,提高全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水平。同时,加强河道管理,贯彻落实执行中府[1994]57号文《关于进一步强化河道堤防、围内开发建筑物报审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严格掌握报批程序,使河道管理制度逐步趋向完善。全面“推行一库制、一堤制、一闸制”,把其作为建立工程管理自我发展机制的一项新举措。对照省水利厅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把水利工程建成安全、环境优美、综合开发利用、管理科学、效益一流的水利工程,全市已建立示范点28个,涌现出长江水库、小隐水闸、小榄排涝泵站、中顺大围等一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及管理水平较高的水利工程。开展水利工程安全鉴定工作,已完成了对长江水库、东河水闸两个试点的安全鉴定,为全面开展全市的水利工程安全鉴定和科学管理工作打下基础,积累了经验。 【水费改革】 水利工程供水水费从每立方米0.07元调整到0.185元,堤围防护费从0.05‰调整到1.8‰(营业额),东、西河水闸过闸费每吨从0.15元调整到0.4元,小水电电费每千瓦小时从0.22元调整到0.55元,大大改善了水利工程维护和运行的资金条件。实行水费征收与水利投资直接挂钩制度,规定水费收取标准不到位及收取率不到90%的镇区,不能安排投资建设项目,评定市水利先进镇区实行一票否决制。1996年国营单位征收水费3800多万元,有效推动了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水利工程的良性循环。 【堤防、水闸、电排工程】 对堤围工程进行加高培厚扩宽,有条件堤段铺设水泥路面,并因地制宜地对堤段护岸工程采用不同的设计型式及标准,包括有二级砌石、混凝土幕墙式结构、空箱式挡土墙结构等,使堤围的防御洪水标准大大提高。万亩以上堤围由1990年的面宽2~3米扩至目前的4~6米,坡比由1:2增至1:2.5,设防标准由10~20年一遇提高到20~50年一遇。大型联围——中顺大围则由面宽4~6米扩至6~8米,设防标准达到了100年一遇洪水以上。对水闸则采取比大堤标准高一个档次的建设,并提高自动化水平;一般加固底板及内外翼墙,重建闸室明显渗漏的水闸,新建了小隐水闸等一批高标准水闸工程。全市206座干堤水闸由人字门改为电动提升门,东、西河和大冲口等3座大型水闸实现了集中程控开关。电排站加强了技改维修,提高排涝标准,重要镇区的电排站则按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100年一遇外江水位1~2天排干标准装机,建成了小榄排涝泵站、阜沙鸦雀尾、古镇洼口、文明围等高效益的电排大泵站,并保证完好率95%以上。配套建设水闸、电排等建筑物工程,包括有钢筋混凝土的管理室、花园式的环境、水位和雨量等观测设备、无线电台和电话等现代化通讯设备。 【“三防”工作】 实现了雨量、水位、盐度无线电无职守自动测报,几分钟可收集全市水雨盐情,通讯实现了电传、无线电对讲及有线与无线互交换转送,安装了卫星云图及大屏幕显示,在室内可随时看到天气变化,大大提高了防洪抢险水平和防洪调度能力。水利工程经受了1993年台风暴潮、1994年200年一遇洪水和1997年建国以来第三大洪水的考验,发挥了巨大的防洪排涝作用,确保了全市2000亩以上堤围无崩决、山塘水库无垮坝、人员无伤亡,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全市在大灾连年的情况下,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收,工业稳步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黄慧容)
1991~1997年中山市水利工程建设概况表
注:本表市投资包括一次性和包干基数。 局长: 黄宗堂(1992.11~1996.7) 李武彪(1996.7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