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5年,围绕渔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推进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渔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高渔业发展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促进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36.6万亩(含滩涂养殖),比上年增加2323亩;水产品产量29万吨,增长6.6%;水产品总产值33.5亿元(现行价),增长15.25%;出口创汇6813万美元,增长5%;渔农人均纯收入和劳动力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3297元和22613元,分别增长9%和8%。
【调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发展品质优良、适销对路、有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建立十大养殖基地,其中“四大家鱼”13.37万亩、南美白对虾9.13万亩、脆肉鲩1.55万亩、甲鱼1.4万亩、罗氏沼虾1.36万亩、鳗鱼1.06万亩、桂花鱼9192亩、青蟹8200亩、禾虫7000亩和观赏鱼4026亩,初步形成渔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格局。名优品种面积21.8万亩,占总面积64.9%。引进鲥鱼、梭鲈、笋壳鱼、草龟、黄金斑、花豹、马鲅等名优新品种。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建设无公害水产品产地,投入140万元在港口、东升、黄圃、板芙等镇创建13个省级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面积7.8万亩,有鲩鱼、鳙鱼、南美白对虾、禾虫、甲鱼等8个品种。广东省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国健食品(中山)有限公司在横栏、板芙、港口等镇建立“四大家鱼”、南美白对虾、甲鱼等产品出口养殖基地。开展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严禁使用违禁渔药,把通过广东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的企业产品列入指定检测项目,分别于6月和10月抽检黄圃镇顺景、板芙镇大文、板芙镇镇安、小榄镇合成、港口镇大南等10个养殖场的鳗鱼、甲鱼、鲩鱼共60个样品,抽检产品全部指标均合格。10月,针对供应香港鲜活淡水鱼检测出含有孔雀石绿事件,开展孔雀石绿残留检测,抽检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港口镇大南养殖场等2个单位的4个样品,全部指标均合格。
【提高渔业科技水平】 以南美白对虾种苗生产为切入点,开展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严把种苗质量关。发展山塘水库和江河网箱养殖,在神湾、板芙、港口、南朗、南区、五桂山等镇区投建网箱500个,提高“四大家鱼”、鲫鱼、罗非鱼、三角鲂、塘虱等品种的品质和效益,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启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邀请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省病防中心等科研机构专家开展以健康养殖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培训,共办班72期,受训农民7970人次;组织学习、交流活动223批次,人数3433人次,提高养殖户科学养殖水平。推广先进实用的渔业机械,投入136万元,引进自动投料机、新式增氧机和鱼塘清淤机等一批新型渔业机械,提高渔业机械化水平;其中引进节能型增氧机1841台,增氧面积为16065亩。推广应用管道增氧机和微气泡增氧器,使增氧设备节约40%以上的费用;全市共有增氧机58189台,鱼塘增氧面积29.11万亩,占全市养殖面积的86.9%,增氧面积比上年增加1.2%。做好鱼虾病害测报和防治工作,投入58万元,在全市12个镇区建立24个测报点,测报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鳜鱼、甲鱼、鳗鱼、草鱼6个品种在养殖过程中的病害,测报面积3630亩;46次到塘头诊治鱼虾病面积1102亩,现场分析渔业污染事故或纠纷18例面积736亩。
【搞活水产品流通加工】 全年水产品流通量26.4万吨,比上年增长5.6%;加工量40230吨,增长10.5%。“四大家鱼”、南美白对虾、甲鱼等15个品种在中山各大市场每公斤售价比上年提高39.3元,因水产品价格上涨为农户带来增收超11亿元。其中广东省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在港澳地区设有270个销售点,出口到香港、澳门市场的“四大家鱼”分别占35%、80%,售价高于同行10~15%,全年收购塘鱼约6万吨,出口创汇3647万美元;投资5000万元兴建新兴水产品冷冻加工厂,设计年加工能力1.5万吨,冷冻加工罗非鱼片、叉尾鱼及虾类产品销往美国、墨西哥、西班牙、法国,年出口量5000吨,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引入民营企业资金1000万元兴建占地15亩的神湾镇南粤水产品流通与加工服务中心,配备制冰厂和贮存800吨的水产品冷库,年购销南美白对虾5000~8000吨。横栏镇伟记水产加工厂投入500多万元兴建3000多平方米加工厂,年冷冻加工南美白对虾2000多吨,主要出口香港和澳洲。北海鱼栏和横沙桥水产批发市场交易活跃,每天交易“四大家鱼”等优质鱼分别达75吨和60吨,年交易额约4亿元。
【保护渔业资源环境】 市财政投入400万元,带动镇村投入2600多万元,高标准整治低产鱼塘3万亩,改善养殖环境。开展增殖放流,养护渔业资源,6月投入50万元在小榄水道等5个点放流鱼虾苗种1050万尾。开展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专项检查,加强保护和管理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在4月底至5月初检查全市具有一定经营规模、档次较高但未申请办理《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的酒楼食肆,打击各种非法经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行为,规范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行为。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与南海水产研究所合作,采用拖虾船、拖蚬船、三重刺网和定置网等调查方式,在人工鱼礁区、灯笼水道、中山贝类增殖护养区、鸡鸦水道、小榄水道、石岐河和磨刀门水道7个调查站开展专项调查,摸清中山水域渔业资源种类结构,为资源保护、渔业管理及科学决策提供充分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执行海洋功能规划制度、海域使用许可证制度、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强化监督和管理海域使用行为,做好海域使用的申请审核和登记发证,全年审核通过养殖用海申请2宗,面积11070亩。
【推进依法治渔(海)】 于5月25日至6月5日开展夏季渔航安全联合检查以及为期1个月的渔港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检查渔船适航状态、渔业船员持证、渔船消防、救生设备、渔港安全设施等情况,共检查渔港及渔船停泊区5个,渔船169艘,查获违规渔船48艘。清理整治渔港,改善渔港航行与停泊秩序,改造横门渔港西堤、北堤450米的铁桥,清淤港池、航道2.4万立方米。加强依法检查珠江口渔场和横门东、西水道等沿海渔业水域,重点查处机动渔船在禁渔区、禁渔线内从事拖网作业、电鱼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巡查鸡鸦水道、小榄水道、磨刀门水道等主要水域,查处无证捕捞和电鱼作业等违法行为,清拆禁用的渔具“迷魂阵”。做好伏季休渔工作,到5月30日为止,215艘休渔渔船均有序进港停泊,安排所有港澳地区的流动渔船到指定的水域停泊休渔。做好渔船年审签证和征收各项收费、鳗苗捕捞汛期管理、渔业船舶检验和渔业船舶延期报废等工作。
【发展观赏鱼养殖】 全市观赏鱼养殖主要有锦鲤、金鱼、锦鲫、热带鱼四大类,面积约7500亩,亩产值约5000元,年产值约3750万元,成为珠江三角洲观赏鱼养殖的重要基地之一。小榄镇扩大传统观赏鱼养殖规模,养殖面积5000多亩,约占全市的66%,提高科技含量,引进国内外名优新品种,品种达100多个,成为观赏鱼养殖大镇,年产观赏鱼2.5亿多尾,销往省内外及港澳、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约2500万元。民众镇的海怡锦鲤养殖场投入300多万元,兴建养殖场110多亩,引进日本高级锦鲤孵化养殖,年产锦鲤2万多尾,具备体型、线条、颜色和泳姿各方面优点的特级锦鲤每尾售价达10~20万元。
观赏鱼养殖的蓬勃发展,带动水族器材及观赏鱼饲料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小榄镇的广东振华电器有限公司研发130多个国家专利产品,拥有全国第一条水族箱生产线,生产出“JEBO佳宝”牌等水族器材系列共10多个品种、300多种型号,年产值近2亿元,成为亚洲专业生产水族系列产品规模最大的公司,产品销往美国、日本、欧洲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小榄镇生产“青松”牌观赏鱼饲料的企业,每年生产的饲料900多吨,产值超1000万元。
【发展越冬养殖】 全市越冬养殖面积34411亩,其中南美白对虾23221亩、罗氏沼虾4502亩、甲鱼4155亩、罗非鱼等2533亩。每年9月至翌年4月为南美白对虾越冬养殖期,养殖户通过搭建简易越冬棚满足对虾对温度的要求,售价每公斤42~44元,比白水虾高近1倍;亩产平均约500公斤,亩纯利润4000~5000元,比白水虾高1000多元。每年12月至翌年清明前是甲鱼的冬眠或半冬眠期,养殖户利用甲鱼的冬眠或半冬眠,缩短养殖时间,提高成活率,养殖成的商品甲鱼亩产约1250公斤,每公斤售价28~30元,亩纯利润约8000~10000元。(梁锦秋)
附:2005年市海洋与渔业局领导名单
局 长:梁梳九
副局长:梁培枝 黄纪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