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8年,以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现代渔业为主线,积极应对寒灾、洪水等自然灾害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渔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的发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35.1万亩,水产品总量32.2万吨,增长2.8%;水产品总产值45亿元(现行价),增长21%;出口创汇9358万美元,增长10%;渔农年人均纯收入17817元,增长5%。
【抗灾复产】 启动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应对1月持续低温冷冻天气和5月、6月特大洪水,指导各镇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防御,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1月寒灾,全市池塘受灾面积2100亩,水产品损失138.5吨,损失金额123.5万元。5月、6月水灾,全市池塘漫顶11514亩,水产品损失881.9吨,损失金额1058.4万元。面对两次自然灾害,市财政支持赈灾资金450万元,全力开展救灾复产工作,为夺取全年丰收奠定基础。
【池塘综合整治】 实施池塘综合整治工程,不断提高整治的质量。全市整治达标的池塘41860亩,共投入资金3870万元,市财政补贴资金500万元。经过高标准整治的池塘增加约30%的水体,养殖同一品种的产量比整治前提高约20%,亩产约840公斤,水产品增产约5900吨,产值增加约7500万元,扣除60%的生产成本,养殖户增收约3000万元。承包租金普遍提高,土地增值,每亩承包金提高550~700元,全市村集体增收超2000万元。
【调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 立足市场需求和养殖效益,发展适销对路、价格看好的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甲鱼、桂花鱼、鳗鱼、脆肉鲩等名优品种面积达25.8万亩,约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70%。在养殖品种结构调整上突出“一增一减一保持”,即增加质优价高品种的养殖面积,脆肉鲩塘头价每公斤17~26元,全市养殖面积增加到1.6万亩;“四大家鱼”面积缩减至10万亩,比上年减少2万亩;南美白对虾塘头价每公斤26~40元,养殖面积保持在11.68万亩。根据各镇区的地域优势和特点,发展“一镇一(多)品”特色渔业。其中,东升镇推广脆肉鲩养殖,发展壮大“一条鱼工程”,养殖面积发展到1万多亩,年产量12460吨,年纯收入超1亿元。横栏镇和板芙镇借助地处西江边的养殖条件,着力打造“一只虾工程”,养殖南美白对虾分别达1.9万亩、1.6万亩。南朗镇借助浅海滩涂的地利,养殖青蟹、桂虾、牡蛎等近5万亩,发展咸淡水品种养殖。神湾镇临近磨刀门水道出海口,发展禾虫护养近4000亩。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组织南朗镇兴华水产养殖场等4个单位申报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认定面积2422亩,认证品种有鲩鱼、鳙鱼、青蟹、牡蛎、罗氏沼虾和中华鳖6个。板芙镇镇安水产养殖场等11个单位进行无公害产地复查换证工作,全市通过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的基地有54个,面积13.24万亩,占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35.1%,走在全省的前列。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全年抽样检测10批次,抽送鲩鱼、鳙鱼、甲鱼和对虾等样本330个,检测指标为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环丙沙星、氯霉素、甲基睾丸硐及三聚氰胺,合格率为95.2%,对不合格样品,严格执行阳性样品追溯制度,阳性追溯率达100%。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组成5个小组出动614人次对无公害水产生产基地、出口原料基地、健康养殖示范场以及重点养殖场等共74个基地进行专项检查,覆盖面积达15万亩,所检基地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等质量安全自控措施合格率达100%。出动230人次对全市72家种苗场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所有苗种场全部持有《苗种生产许可证》,全部建立生产日志。
【科技兴渔】 开展渔业科技培训、交流,组织、协助各镇区举办水产健康养殖培训班或技术讲座共62期,培训6141人次。组织水产养殖人员及水产品流通大户市内外参观学习共100批1566人次。开展科技攻关,《脆肉鲩深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凡纳滨对虾无公害高效淡化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已完成虾苗淡化程序的研究,完成申报《广东省田园农业科技服务专家行动计划》项目。召开广东省笋壳鱼研讨会,针对笋壳鱼的养殖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为推广笋壳鱼养殖提供技术支持。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推广“四大家鱼”健康养殖,提高水产品上市质量,通过100户示范户的示范作用,带动1000户养殖户推行健康养殖。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辅导小组下乡2100多次,在阜沙镇、黄圃镇举办大小型培训18次,为养殖户答疑解惑,提供技术服务。推广先进渔业机械,全市有各类增氧机66132台,池塘增氧机使用率达98%。
【水产品流通与加工】 南美白对虾和“四大家鱼”等塘鱼是中山两大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养殖面积分别为11.68万亩和10.86万亩,总产值约30亿元。2008年,着力抓好这两大宗品种的流通与加工,斥资250万元重点扶持流通加工企业扩大内销与出口,促进增收。东升镇北洋水产冷冻加工厂专营南美白对虾加工,全年加工的虾仁、冻虾3500~4000吨,其中60%内销北京、沈阳等地,40%出口至香港、新加坡等地,每年可解决5000亩对虾销路。横栏镇新利达海鲜公司配备18辆运虾车专营南美白对虾活鲜快运,销售网络覆盖泉州、长沙、武汉、郑州、合肥、南京等地,每天销量15~35吨。在流通与加工企业强劲的辐射带动下,南美白对虾价格看涨,塘头价每公斤26~40元,越冬养殖的4万亩对虾,塘头价每公斤34~40元,农民越冬养殖对虾增收约3亿元。在“四大家鱼”等塘鱼销售方面,东港昌、横沙桥、北海鱼栏三大水产批发市场日交易量超100吨,年交易额约4亿元,成为省内鲜活塘鱼最大的集散地。中山水出集团公司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全年出口到港澳市场的鲜活塘鱼达22750吨,分别占香港市场和澳门市场的40%和80%,出口创汇3690万美元。在流通加工企业的拉动下,水产品流通与加工活跃,全市水产品流通量28.8万吨,比上年增长3.2%。水产品加工量6.8万吨,增长10%;加工总产值2.3亿元,增长15%。
【渔业资源保护】 开展增殖放流,于6月在小榄水道、西江磨刀门水道、横门水道和岐江河放流鲩鱼、鳙鱼、鲤鱼、鲮鱼、鲫鱼和南美白对虾1870万尾,总金额达55万元。开展养殖用海普查和水产养殖污染源普查,对全市176平方公里内的养殖用海进行普查登记,对所有用海项目进行权属登记,为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积累基础数据,全年完成9030户水产养殖户和水产养殖场的普查工作,普查水产养殖面积26.6万亩。开展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和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中心建设,组织编制《中山市海洋功能区划》,并上报省政府审批;完成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中心建设,提高海域使用状况监视监测能力。落实临海工程海洋环境环评与海域使用论证制度,与项目用海单位沟通,协助其开展建设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价、海域使用论证等准备工作;与省协调,加快东部开发重点项目用海预审,已有1家造船企业完成了用海的环境评价及论证工作,2家企业开展环境评价和论证工作。开展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工作,对3个陆源入海排污口3月、5月、8月、10月实行采样、分析,并将数据上报工作。对横门口贝类养殖区的水质、底质、养殖生物质量实行采样、分析,并将数据上报。海域赤潮监视监测,没发现赤潮的发生。开展盐渍化监测工作,初步掌握横门地区的盐渍化情况。编制《2007年中山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开展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证、驯养繁殖证年审工作,年审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证85个,新申请3个,注销8个;年审驯养繁殖证15个,新申请1个。
【海洋与渔业执法】 加强渔场管理,采取日常巡查、突击检查、鼓励群众举报、开展专项行动等各种措施,强化渔场管理,严厉打击电鱼行为、违反禁渔区、禁渔期规定的渔船和清理滩边罟、“迷魂阵”。全年检查渔船469艘,查获违规渔船30艘;清理滩边罟66000米,没收违规渔船18艘。开展海洋监察执法工作,开展用海项目排查专项行动和海监执法示范专项行动,检查用海项目38个,检查采砂船只32艘次。加强安全监督,开展元旦、春节、“五一”、“十一”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以及2008年渔船渔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等7次专项行动,检查渔港及渔船停泊区5个,渔船815艘,渔船修造厂1间。做好渔船进出港签证、渔港日常巡查等工作,从源头上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落实渔船进出港签证制度,督促船主配齐职务船员及消防、救生、航行等设备,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全年完成渔船进出港签证1300多艘次。加强休闲渔船的安全监督管理,督促旅游公司和船主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严禁超载营运,严查其他渔船非法载客。
【推进渔民转产转业】 投入250万元用于淘汰渔船、培训转产转业渔民及推进转产转业渔民就业等工作,淘汰拆解42艘海洋捕捞渔船。至此,全市共淘汰海洋捕捞渔船167艘,减少主机功率6618.1千瓦,提前完成省要求“2010年船数减少137艘,主机功率数减少2422千瓦”的双控指标。培训转产转业渔民188人,其中获劳动技能资格证书的渔民148人。
【养殖桂花鱼增收】 桂花鱼是淡水鱼类中的名贵鱼类,在中山的养殖历史长,技术成熟,很多养殖户喜欢养头批和尾批鱼,避开10~12月上市高峰,获得好的市场价位。2008年,桂花鱼养殖病害较少,成活率达80%~90%,头尾两批鱼总产量2000~3000公斤,高产的达5000公斤,塘头价每公斤40~60元,全市养殖面积近7000亩,扣除成本每公斤24元,养殖户增收约3亿元。
【采捕鳗苗增收】 中山是鳗苗洄游的主要区域,每年12月下旬到翌年3月是鳗苗汛期,鳗苗洄游到珠江口的内河发育生长。南朗镇横门社区、火炬区茂生村、民众镇等地渔民在横门水道张网趁涨落潮时昼夜采捕。春节后活鳗出口到日本的价格由每吨8万元提高到10万元。受利好因素影响,中山鳗鱼养殖面积扩大到6530亩,鳗苗供应偏紧,苗价走高,收购价每尾7~10元。全市已办理鳗鱼捕捞证的渔民有169户,有近400个网门,每户一般安排2个网门,整个鳗苗汛期普遍采捕到2000~3000尾鳗苗,平均收入2~3万元,高的10多万元,沿海渔民采捕鳗苗增收超500万元。
【落实中央渔用柴油补贴】 发放2006年、2007年结余款补贴金额520.76万元,补贴渔船共1044艘,总功率13918.8千瓦,补贴标准每年374.14元/千瓦。2008年,柴油补贴渔船共1075艘,补贴金额共1373.9万元,总功率14918.1千瓦,补贴标准为每年921.591元/千瓦。(梁锦秋)
附:2008年市海洋与渔业局领导名单
局 长:梁梳九
副局长:施锐远 梁培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