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6年,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有效增长,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排除灾害天气、动物疫病、能源供应紧张等不利影响,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54.61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农民人均年纯收入9006元,增长11.2%,连续5年以超2位数增幅居全省前列。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特色特效农业】 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水稻良种率达99.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6.68万亩,总产量13.34万吨,连续3年完成省下达的考评任务。发挥农业区域资源优势,主要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集中,加快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2006年,全市蔬菜、水果、花卉等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含复种面积)62.97万亩,产值23.09亿元。花卉苗木、香蕉、脆肉龙眼和荔枝、冬瓜和粉葛、水生蔬菜五大优势产业区继续做优做精;区域特色农业有新发展,横栏三沙花木生产基地扩展至近万亩,南半部香蕉产区增加面积万亩,果用木瓜等优质水果生产效益较佳。畜牧业向适度规模发展,加快推行健康养殖模式,全年肉类总产量5.36万吨。
【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水平日益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全市推广新技术、新项目33个,其中市农业局与省科研机构联合研究的水产深层增氧技术获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市科技合作奖;蔬菜生产推广尼龙膜覆盖和遮光网覆盖栽培技术10多万亩次;低压微喷灌和深层增氧机械设施使用面积分别增至4.6万亩和4万亩。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型人才,共培训农民4万多人次,有效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多次举办大型农业宣传咨询现场活动,送科技下乡。加强监理农机安全,农业机械总动力61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保持全省领先位置。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减灾抗灾能力,全市新建4米宽以上农路210.4公里,农桥80座,涵闸56座;改造中低产田2.7万亩,亩均增产28公斤,比改造前增加8%,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量。
【农业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市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认证农产品分别增至9个和38个;提高3个省级和19个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标准。健全市、镇、基地(市场)三级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通过“双认证”评审,20个镇区建有检测站,12个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市场设立产品检验检测室。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大农业执法力度,销毁价值4万多元假劣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药物残留显著下降,蔬菜药残抽检合格率为97.8%,上升1.1%;生猪“瘦肉精”抽检合格率为96%,上升4.1%,全年无出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健全动物防疫长效机制,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全市禽流感免疫密度达99.9%,生猪口蹄疫免疫密度100%,猪只猪瘟免疫注射100%,犬只免疫密度96.83%,各项免疫密度位居全省前列,免疫质量提高,全年无大的动物疫情流行。
【农村社会管理】 基本完成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全市完成改革任务的村(居)、组分别占应开展改革村(居)、组的95%和90.3%。完善集体资产和财务的监管,在小榄镇、沙溪镇、西区和南区试行组建电算化实时监控网络,规范会计工作流程和提高帐务数据质量。开展村民小组集中经济审计试点工作,与市审计局等部门联合完成东凤镇和三乡镇共28个村(居)民小组集体经济审计试点工作,基本达到摸清家底、核实收支、揭露问题、健全制度、促进管理的目标。
【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鼓励农民外出承包经营土地,开辟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拓宽农业发展空间。全市外出承包经营土地的农户达2454户,承包耕地面积18.33万亩,农户共获补贴513.39万元。杨氏南北鲜果有限公司、棕榈园林公司等大型农业企业不断向外拓展,在省内外建设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近30万亩。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广土地“反承包”经营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的双赢。引导横栏镇三沙村等集中土地6150亩,建设现代农业小区,共带来土地承包款收益760万元,村一级年增收386万元,农民获得较原承包价提高30~50%的租金。
【扶持经济欠发达村发展】 创新扶持开发机制和方式,扶持全市年集体经济纯收入不足100万元的48个经济欠发达村发展集体经济,至年底已有13个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超100万元,建成的发展项目大部分为效益好、见效快的“造血”项目,在实现脱贫目标的同时提高村集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涉农信访,全年接访127宗。协助有关部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提供养老、医疗保险、失业保障和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全年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1.26万人,有效解决农村失业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全面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全市参保农民达35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53.78%;启动和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过渡,全市共19万人参保。(彭颖杰)
附:2006年市农业局主要领导名单
局 长:卢君达(5月止) 陈锦标(6月起)
副局长:谭 泽 林健良 江 宁 林成业(9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