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8年,全市各级侨务部门坚持服务大局、服务侨胞,搭建引智平台,拓宽海外联谊领域,巩固对外宣传阵地,做好凝聚侨心,发挥侨力的工作,为中山经济社会建设和公益慈善事业服务。2008年10月13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组建中山市外事侨务局的通知》,市外事局与市侨务局合并,组建为市外事侨务局(加挂港澳事务局牌子),为市政府主管外事、侨务等方面工作的部门。
【维护侨益】 2008年,落实退还城区非住宅侨房3户6间,面积1332平方米,农村侨房1户面积286平方米。受理来信来电来访1341件次,其中市侨务局受理760件次。开展重信重访排查工作,做好归侨欧润欢因不服有关部门对其位于东区土瓜岭村祖屋宅地的处理而多年反复信访的工作,最终得到欧润欢的理解,表示不再上访。市政府根据市侨务局反映,妥善解决部分城区侨房商铺因继承手续未办好而无法对外租赁的问题。市政府规划在五桂山征地建设职业教育园区,部分墓穴需搬迁。为此,及时做好旅外乡亲后人搬迁始祖墓穴的解释工作,得到理解和支持。
【对外宣传】 《中山侨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协助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新春家书”栏目和“中国往事”栏目记者采访,制作“新春家书”、“中山往事”的中山专辑向海外广播。协助广东电视台及《南方日报》“改革开放专题节目组”记者到中山采访侨资企业代表。协助省侨办、广州电视台《乡情》节目组采访侨务局在职及退休老领导,走访侨捐重点项目,制作专题节目,突出改革开放30年旅外乡亲对中山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配合市媒体在奥运圣火海外传递期间采访澳洲悉尼市、日本长野市的中山侨胞,在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期间采访旅日中山乡亲。协助巴拿马侨界编辑出版已故知名侨领、诗人陈昆庆的《环翠楼集》诗集,6月8日,巴拿马中山同乡会在中巴文化中心陈奉天纪念图书馆,为《环翠楼集》举办首发和赠书仪式。7月3日,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周敏与市华侨中学学生举办以“治学与成功”为主题的互动式报告会。协助斐济中华商会会长刘孟光出版先父画集《此心安处是吾家——华侨艺术家刘一庄的艺术人生》;9月29日至10月8日,在市美术馆举办华侨艺术家刘一庄书画作品展览及画作捐献仪式,其书画作品赠给市华侨历史博物馆收藏。
【海外联谊】 全年接待到访中山的旅外乡亲70批6000多人次。有菲律宾大邑市西弗尔多·汀加市长议员访问团、厄瓜多尔驻华大使华盛顿·阿戈访问团、巴拿马驻中国贸易代表甘林回乡省亲团、第七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筹委会拜访团、澳门中山社团回乡联谊访问团、夏威夷四大都会馆访问团、厄瓜多尔中国孙中山基金会访问团、美国安良工商会成立115周年暨92届年会成员代表团及嘉宾、美国俊英工商会回乡举办第十七届恳亲大会、加拿大魁北克省华商餐馆会商贸考察团、夏威夷水仙花皇后友好代表团、美国华盛顿佐治城大学师生访问团、墨西哥科学家李高先生伉俪等。3月,副市长韩泽生率中山代表团出访哥斯达黎加、秘鲁等国,与哥斯达黎加彭塔雷纳斯市签署友好合作备忘录,拜会当地的中山侨团和乡亲,为拍摄《海外中山人》踩点。4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率中山代表团出访美国,到夏威夷、芝加哥、洛杉矶、三藩市等市寻找孙中山的足迹,拜会侨团和乡亲。12月,市友好代表团出访美国,参加由夏威夷中华总会馆举行的庆祝华人来檀香山220周年纪念活动。
【成立中山市留学回国人员联谊会】 6月10日,在市会议中心举行。联谊会有会员130多人,第一届理事会成员19人。鼓励留学回国人员在中山创业发展,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促进扩大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人才竞争搭建新平台。
【第七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 7月5~7日,由加拿大温哥华铁城崇义总会主办的第七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在温哥华开幕,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33个社团1100多名中山乡亲参加,市政府组团前往祝贺。
【引资促贸】 邀请江门、汕尾等市及江苏、浙江、福建等省4市侨务部门,发动当地企业参加中山的各项展会。接待到中山经贸考察或洽谈业务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11批302人次。各级侨办陪同考察,推介中山的投资和商贸环境,促成部分侨商与中山的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中山籍乡亲厄瓜多尔驻驻华大使华盛顿·阿戈到古镇考察后,表示有意购买城建节能灯。介绍并陪同有意到中山投资的香港博士邓剑群到阜沙镇考察,加拿大侨商梁坤源与大涌镇某红木家具公司洽谈意向项目,为旅美侨胞孙伟伦的专利技术联系中山的生产厂家,促成其专利技术产品试产成功。
【慈善捐助】 2008年,全市接受海外侨胞及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折合3542万元。2月21日,组织400多名海外及港澳乡亲参加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山旅外乡亲捐款2.3亿元人民币。5月13日早晨,新西兰乡亲萧氏夫妇来到市侨务局捐出全市第一笔善款4000元人民币。侨商企业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以公司及陈氏兄弟名义捐款1.55亿元人民币。侨商企业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捐资捐物2600万元人民币,并开展“完美百城千店万人献血活动”。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香港乡亲李东海捐款1000万港元。旅外乡亲参与灾区重建工作,筹款200多万元人民币帮助中山对口支援汶川县漩口镇灾区300户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荣誉市民】 3月26日,经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审议通过,授予旅外乡亲李永强、李永胜、李铭浚为“中山市荣誉市民”称号(详见“人物”篇),并在当年的“3·28”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上颁发荣誉证书。
【中山侨务事业改革开放30年】 1978年,恢复县侨务办公室建制,之后各镇侨务机构亦陆续恢复或设置。1979~1984年,贯彻落实中央“侨改户”政策,土改时被划为地主、富农成分的2247户中山华侨、港澳同胞全部落实改变成分。配合复查涉侨历史冤假错案,为周守愚等31名被判死刑的归侨侨眷获平反昭雪。至1986年,全部平反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冤假错案,落实待遇。1983~1990年,落实农村侨房政策,全部退还“土改”和历次政治运动被没收征收的华侨和港澳同胞私房3394户,面积41.28万平方米。至2008年,退还农村侨房3449户43.28万平方米,退还城镇住宅侨房2184户29.94万平方米,对有申诉且符合条件的297户城区私改非住宅侨房业主,落实退还侨房290户355间,面积5.16万平方米。1994~1996年,落实出境定居人员待遇,市属机关事业单位出境的离退休人员250人和属企业事业单位565人的生活补贴获解决。2003年,多次反映侨胞对殡葬管理工作的意见,促成全国政协、国务院侨办、省政府组成联合调研组3次到中山调研,及时纠正清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各级侨务部门坚持“联谊、服务、引导”的方针,广交朋友,加强旅外中山社团、乡亲与家乡的感情联系。1979年,第三届小榄菊花会,接待入境参观团体280个,海外及港澳同胞1.43万人。1989年~2008年,中山主办了3届世界中山各中学同学恳亲大会,协办7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参加大会的世界各地中山乡亲超1万人次。1985~2008年,连续举办22届华裔青年夏(冬)令营,接待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600多名华裔学生,通过“寻根”及学习中华文化,增强对祖籍国和家乡的认同感。20多年来,为多名祖籍中山的外国政要寻到祖屋或亲人。1988年以来,推动海外和港澳地区成立中山社团43个。在全省率先成立留英和留澳中山同学会。2006年,成立中山市海外交流协会。
开展以侨引资、引智、促贸工作。配合“3·28”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等经贸活动,促成1300多家侨资企业落户中山,投资超50亿美元。2004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侨资企业商会,搭建侨资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协助企业解决货物通关、股权转让、生产营运、办理证照、劳工短缺、劳资纠纷、行政收费等方面遇到的困难。2008年,成立中山市留学回国人员联谊会。
2001年,组织21名企业家到越南、柬埔寨经贸考察,参加中国广东省与越南胡志明市经贸合作交流会。2004年,组织民营企业家到东帝汶及美国考察。2005年,组织部分侨资企业家赴韩国参加第八届世界华商大会,组织三乡、大涌镇领导及民营企业家21人到智利、秘鲁、巴西、阿根廷等国经贸考察。2006年,组织民营科技企业协会到泰国拜访中华总商会、青年华人商会,考察当地市场。组织民营企业家35人到美国夏威夷等地参加经贸展览,考察市场,寻觅商机。
1978~2008年,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捐资赠物达14.8亿元。已故日本华侨吴桂显向中山教育事业捐款3700万港元,资助兴建中山第一所大学——孙文学院。市华侨中学校董会董事长、旅港同胞蔡继有3次自费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宣传复办华侨中学,带动侨胞捐资集资近3000万港元,建设华侨中学。1981年2月,美国华侨王达雄以其妻子命名捐资21万元人民币,建成沙溪镇笑来幼儿园,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山华侨捐办的第一所幼儿园。已故旅港乡亲、香港知名实业家杨志云带动杨氏家族捐资6000多万港元,支持市人民医院建设。2000年,市侨务局发起“手拉手侨务助学活动”。2001~2008年,接受助困助学捐款400多万元,资助市内未完成义务教育的农村特困生、失学生和城镇贫困职工子女2100人次。(郭岱云)
附:2008年市侨务局领导名单
局 长:郑向荣(9月止)
副局长:郑伟枢(9月止) 林 宇(9月止) 赵锡雄(6~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