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8年,开展新形势下退休干部管理服务问题研究,慰问离退休干部,组织老干部外出活动,继续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参与迎奥运中山健身行活动和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汇演。至2008年,全市有离退休干部1.5万人,其中离休干部500人。
【慰问离退休干部】 2008年春节期间,为全市800多名副处级以上离退休干部和255名转制企业老干部开展春节慰问。与市委组织部、人事局赴广州、佛山、珠海等市慰问曾在中山战斗或工作过的老干部230人,全年慰问重病、特困离退休干部80多人次及近2年去世的离休干部遗属40多人次,上门走访重病和有困难的老同志68人次,探访患病住院的老干部170多人次。
【提高离退休老干部补贴】 为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42名转制企业离休干部按政策增发1~1.5个月的生活补贴。企业离休干部死亡抚恤金从7月起按机关离休干部标准发放。为方便老同志就医,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协调,为转制企业离退休干部换发新社会保障卡。与市财政局、各大定点医疗机构举行座谈会,磋商提高离退休干部看病就医服务质量问题。调整长期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离休干部的护理费标准,由400元调至800元,审批通过11名符合条件的离休干部享受此标准。对医疗费用较高且家庭有特殊困难的老同志给予困难补助,全年为患重病、大病或生活困难的50名老同志补助22.71万元。
【老干部活动】 集中组织老干部外出参观6批次,其中组织14级以上老领导到三角、神湾、坦洲等镇参观工农业生产建设各1次,老领导参加黄圃镇国际食洽会展览,转制企业离休干部参观中山升格地级市20周年成就图片展,八大支部支委到深圳、东莞市参观学习。配合抗震救灾宣传,市老年摄影研究会整理展出图片100多幅,北京奥运会期间,展出会员作品5期。老干部诗词研究会以歌颂改革开放30年为主题,编辑出版《春风化雨》一书。
【关心下一代工作】 联合市委宣传部、市体育局等单位,在全市开展“北京奥运,有你有我”主题活动。编印《奥运知识》小册子5万册,向青少年普及奥运知识,宣传奥运精神。开展奥运征文比赛和奥运知识电视擂台赛。推广古镇组建少年志愿者的经验,努力培养孩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及时编印《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书5万册,组织青少年学习英雄少年事迹。继续开展一帮修德,二帮心态,三帮诚信,四帮礼仪,五帮就读,六帮就业,七帮戒毒,八帮戒网瘾,九帮残疾,十帮后进的“十帮”活动。通过“十帮”,受益和不同程度转化的青少年13514人。
【迎奥运中山健身行】 6月26日,市老干部局、市体育局、市老年体协在市体育馆举行银发飞扬耀五环——广东省百万老人迎奥运中山健身行暨中山市第九届体育节启动仪式。市领及老领导谢明仁、李斌、徐文泽、简国森、苏松勤等应邀出席。500多名老同志展示太极拳、腰鼓舞等体育项目,抒发期盼奥运,祝福祖国的心愿。老干局在此次活动中获国家、省有关部门颁发的优秀组织奖。
【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汇演】 10月23日,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老干部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在中山纪念堂举办全市离退休干部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汇演,其规模之大,老干部参与人数和参演节目之多为历年之最,1000多名老同志观看演出。
【中山老干部工作改革开放30年】 市老干部工作机构自1979年建立以来,致力于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1979~1981年,县委首先复查老干部的历史遗留问题,为50多名冤、假、错案的老干部平反,为35名老干部更正工龄。1982年,国家对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实行新的离休制度,县委陆续为符合离休条件的退休干部改办离休,颁发《离休干部荣誉证》。对行政14级以上未担任司局级职务和行政18级以上未担任处(县)级职务的离休干部分别给予享受司局级和处(县)级政治、生活待遇。老同志离休后基本政治待遇不变,凡有3名以上离退休干部的单位建立老干部活动组,离退休干部较多的单位建立老干部党支部。 1986年,成立市离退休干部学校,2003年3月更名市老干部大学。每年春、秋季开班,半年结业,主要开设书法、诗词、电脑、舞蹈、保健等适合老干部需求的课程,学员人数不断增多,至2008年,参加学习的老干部达3万人次。老干部团队和协会多次在国家、省、市比赛中获奖,并与周边地区老年团体交流联谊。市委、市政府每季度组织副科以上(1988年后改为副处级以上)老干部学习报告会,学习理论,了解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及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每季度组织原四套班子领导和14级以上的老同志参观学习,确保老同志离开工作岗位后仍然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每年召开全市副处以上离退休干部春节团拜会,市领导带队赴广州、佛山、珠海等市慰问曾在中山战斗和工作过的离退休干部,通报中山的发展情况。 1991年,市政府拨款及社会各方捐赠共1100多万元,在华柏路47号兴建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之后,市财政拨款逾1000万元新建和改造旧场所。至1992年,为离休干部解决住房266户,安排子女就业247人。老干部工作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收集各方意见,撰写调研报告供市委决策,使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能随着中山经济发展而逐步提高。 1996年,中山在全省较早建立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离休费保障机制、医药费保障机制、财政支持机制)。离休干部的生活费能按时足额发放,医药费能按离休干部公费医疗的有关规定实报实销,从未拖欠。对于离休干部的特殊困难,市政府每年设立补助款项,纳入年度预算,使离休干部“两费”在正常的保障机制之外增加特殊保障。 2000年6月,成立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谢明仁担任主任,各镇区相继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镇两级关工组织发动离退休干部在自愿量力就近就地开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办好事,做实事活动。2000年起,市老干部局每年举办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带动老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离退休干部按规定阅读文件,参加会议和政治学习。2001年10月,在全省率先制定市属公有企业离休干部实行集中管理和退休干部实行属地管理的政策,市老干部局接管离休干部和副处级以上退休干部315人,24个镇区接管科级及以下退休干部4600多人。市政府第十一届第4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将企业离休干部与机关离休干部收入水平基本持平的决议。是年11月,市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离休人员实行年功补贴,分别按在职人员各职级、月岗位津贴标准的40~50%计发,2003年7月调至70~80%。离休干部的特需经费标准由原人均年600元调为900元,退休干部的特需经费标准由原200元调为400元,对易地安置中山的离休干部给予每月200元的生活补贴。 2000年和2006年,根据离休干部年龄偏大,发病率高的情况,两次调升护理费标准,抗战时期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护理费增至每月300元,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护理费增至每月200元,因公受伤或因病瘫痪等原因,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的离休干部护理费增至每月800元。2003年,市制定《关于解决非财政核拨事业单位离休干部与行政机关离休干部收入差距问题的意见》。1999年和2004年,两次调升企业退休干部补充养老金。至2004年,企业、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的离休费与机关离休干部离休费完全持平,并实行同步增长。(吴 奋)
附:2008年市老干部局领导名单
局 长:邓翠娟(9月止) 郭惠冰(9月起) 副局长:高尔基 武康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