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20》 【成文日期】2019-12-31 【点击率】769次 | |||
【公安概况】 2019年,中山市公安机关开展“践行新使命 忠诚保大庆”实践活动,完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两大安保维稳任务。深化智慧新警务和智慧公安建设,建成警企联合创新中心、新一代反恐情报指挥中心,实施并完成“四标四实”(标准地址、标准作业图、标准基础网格、标准建筑物编码和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设施)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智慧公安的中山模式”获《小康》杂志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会议的“两会”期间作封面专题报道。推进“扫黑除恶”“飓风2019”“打双抢”(打击抢劫、抢夺)、“抓盗贼”等专项行动,刑事案件立案数比上年下降2.27%,破案率增长3.35%,实现2017—2019年刑事立案量“三连降”、破案率“三连升”,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恶势力犯罪集团、涉恶团伙,查封扣押冻结资产,查处公职人员和村干部等核心战果增长50%、54%、14%、1058%、140%,“打双抢”专项行动取得历史性成效,全年共接“双抢”警情254件,下降87.6%;破案率提升至98.4%。持续推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9月7日,中山市获国家禁毒委员会评为全国40个禁毒示范创建工作先进城市之一。以“一把手”工程推进“法治公安行动计划”,建成智能化执法办案场所7个,刑事案件执法问题数下降20.65%,执法质量明显上升,全年涉警信访案件下降15.98%。全年全市公安工作考评综合成绩排名广东省第7,公安工作满意度排名广东省第5。中山市公安局驻东区兴中道26号。
【打击刑事犯罪】 2019年,中山市刑事案件立案2.69万件,比上年下降2.27%,破案1.41万件,增长3.35%,刑拘1.15万人,增长9.57%,刑事犯罪打防实现“立案连续七年下降、破案连续五年上升”。中山公安机关以刑侦部门为主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年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6个、恶势力犯罪集团20个、涉恶团伙312个,分别是上年的1.5倍、1.23倍和1.14倍;扣押、查封、冻结总资产8.12亿元,查处公职人员和村干部48人,投案自首128人,分别是上年全年的11.58倍、2.4倍和2.13倍,工作成效获广东省公安厅扫黑办公室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以命案规格侦办“双抢”犯罪,全年“双抢”警情下降87.6%,现案破案率为98.4%,“双抢”警情零发案天数206天。开展命案侦破工作,年内全市命案发案32件全破,发案是1995—2019年最少的一年;侦破命案积案10件,是上年的5倍。以命案侦破带动打击劫持、爆炸、绑架、放火、故意杀人、抢劫、强奸、故意伤害八类严暴犯罪,全年八类严暴案件立案798件、破案801件(含破2018年案件120件),立案量连续7年下降,破案率85.34%。组织开展“飓风2019”专项行动,全年发起参与“飓风”集群战役20次,侦破大批有社会影响力的大要案件,全市“飓风2019”专项行动综合成绩并列全省第一名,其中,持续打击治理电话网络新型犯罪,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479件、刑拘499人、逮捕308人,分别增长7.96%和13.15%、下降3.14%。打击涉枪犯罪,查破制贩枪弹类犯罪案件23件,刑拘60人,公诉涉枪犯罪嫌疑人28人,缴获气枪35支及各类以火药为动力的枪支6支。强力缉捕网上逃犯,上网逃犯到案1388人,增长13.31%。其中,2名公安部督捕的网上逃犯全部到案,完成清零任务。
【打击经济犯罪】 2019年,中山市公安经济犯罪侦查部门推进护航金融“利剑行动”“猎狐2019”等专项行动,全市经济犯罪案件立案1420件,比上年下降8%;破案992件,增长1.4%;刑拘1044人、逮捕572人、移送起诉759人,分别增长31.5%、1.4%和38%;涉案金额31.54亿元、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72亿元。年内,中山市经侦部门坚守侦查破案主业,借助“智慧新经侦”建设成果,重点开展护航金融“利剑行动”,打击非法吸存、网络传销、地下钱庄、银行卡、假币等突出金融犯罪,在全省考评中并列全省第一名。开展“猎狐2019”追逃行动。依托经侦资金查控系统等平台,抓获在逃境外犯罪嫌疑人信息管理系统库内的外逃人员4人,抓获新增逃犯6人,“猎狐2019”专项工作在全省排名并列第一。年内,中山市公安经济犯罪侦查部门履行协作配合职责,接受市纪委监委以信访、举报等渠道移送案件事项43件,立案38件、破案38件、刑拘13人、逮捕3人、移送起诉5人、取保26人、监视居住35人,协助市纪委监委办理边控续控3批次。
【缉毒禁毒】 2019年,中山市公安禁毒部门侦破毒品刑事案件447件,逮捕涉毒犯罪嫌疑人412人,查处吸毒人员2296人次,破获3人以上涉毒团伙案件59件,缴获各类毒品7.42千克,破获公安部目标案件3件、省公安厅目标案件14件、市部门案件49件。开展娱乐场所涉毒清查整治行动2847家次,清查治安黑点652次,出动警力9137人次,查处涉毒娱乐场所2家,现场查处涉毒人员8人,缴获毒品冰毒4.69克、K粉11.76克,责令场所停业整顿3个月。核查1.93万名可疑涉毒人员信息,核查率91%,抓获涉毒犯罪人员8人,查处吸毒人员20人。对全市参加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吸毒人员、戒断3年未复吸人员、所有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及货运、客运、寄递运输、校车等从业司机共1.17万人次进行毛发检测信息采集,其中呈毒品阳性267人,均全部纳入重点人员予以关注。年内,由市公安局牵头成立的广东省内首家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协会新接收会员企业660家,开展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管理培训和易制毒化学品专管队伍培训,发放宣传资料2万份。是年,中山公安禁毒部门检查易制毒化学品企业3243家,查处易制毒化学品违法企业38家,缴获盐酸、硫酸等化学品5.4吨,依法给予相关企业处罚并责令整改。全年“禁毒2019两打两控”专项工作总成绩位居广东省第一;开展“雷霆19”全省集中研判专项活动,《中山毒情概要以及涉毒资金流向特点分析》《微信流水涉毒风险研判分析技战法》分别获省“专题情报分析报告优秀奖”和“禁毒情报技战法优秀奖”。
【打击食品药品犯罪】 2019年,中山市公安食品药品犯罪侦查部门依托“飓风2019”专项行动,打击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涉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全年全市立食品药品案件290件,破案285件,刑拘98人,逮捕79人。牵头破获“7·22”特大假冒注册商标专案,捣毁生产窝点11个、仓储窝点10个,抓获涉案人员134人,刑拘118人,现场查获大批假冒“黑人”“高露洁”“中华”等品牌牙膏,涉案价值2亿元。食品药品犯罪打击工作获公安部批示认可,并获省公安厅表彰。
【警卫及重大活动安全保障】 2019年,中山市公安警卫部门完成各类警卫勤务104批次(活动34批次,路过70批次),其中内宾一级1批次、外宾一级1批次、内宾二级17批次、外宾二级1批次、内宾三级46批次、外宾三级5批次、其他警卫勤务33批次。开展系列业务培训和技能大练兵活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和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安保维稳工作。
【治安管理】 2019年,中山市涉黄破案数175件,逮捕涉黄人员347人;涉赌破案数217件,逮捕涉赌人员383人;涉公交扒窃立案285件,比上年下降51.5%。侦破“1·10”特大“黑油站”非法经营案、“1·15”特大网络赌博案。组织公安部督办的“11·16”特大跨境网络组织卖淫案件第四次统一收网行动,相关工作获公安部肯定,并于11月6日获中央电视台12频道《一线》栏目报道;侦办的“2·15”春节档电影侵权盗版案件获公安部嘉奖令表彰。在全市开展“平安物流”排查治理工作,全面从严管控敏感物流。收到敏感物资线索67条,年内全部完成核查。累计查获寄递涉外敏感物资11批15件。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临时身份证全城通办、“立等可取”服务举措,提升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5月,在石岐分局、东区分局开展临时身份证立等可取试点工作。优化人才落户政策,取消毕业生报到证,畅通落户“最后一公里”。
【打击涉环境领域犯罪】 2019年,中山市涉环境领域犯罪刑事案件立案125件,破案65件,刑拘97人,逮捕61人,含直诉11人,提前超额完成省公安厅下发的“飓风2019”涉环境领域犯罪刑事案件任务指标。年内,市公安局3—9月间侦破涉野生动物案件25件、案值超100万元。彭某军污染环境案,张某文等人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污染环境案,王某华涉嫌非法处置垃圾环境污染案等案件受媒体关注,并获省公安厅的肯定。
【监所管理】 2019年,中山市公安监所管理部门新收押3.46万人。其中,看守所收押1.29万人、强制戒毒所新收803人、拘留所(含收容教育所)新收2.09万人。第二人民医院南区分院收治427人次,门诊量1.4万人。推进“智慧新监管”建设,落实监所技防系统改造项目资金3392万元、“智慧新监管”项目资金2493万元、“智慧磐石”项目资金293万元以及监所信息化改造项目资金751万元。参与“扫黑除恶”“飓风2019”等专项行动,监所转递线索1628条,协助破获刑事案件1104件,连续破获部督案件2件、省督案件3件、陈年命案7件。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市拘留所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1334宗,成功化解1225宗,矛盾化解成功率91.82%。组建专职收押队伍,完成车辆、装备以及办公、生活场地的实地调研。开展35名拟特赦人员释放后危险性评估,提升监所服务大局能力。推进监室悬挂点整治、监所“铁桶工程”(围绕监所安全开展软件、硬件整改活动,消除公安、武警执勤安全隐患),夯实律师会见室改造、食物量新标准专项检查等工作,建立完善食堂采购、代购点购物、网上顾送等监所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创新监所管理机制。全市公安监管场所协助破案工作在全省排名第二,“智慧新监管”建设在年度考核中排名全省第二。
【出入境管理】 2019年,中山市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开展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三非”外国人专项治理,打击妨害国(边)境管理违法犯罪活动。全年中山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内地居民出入境证件232万证次,比上年增长3.04%。其中,自助办证一体机办证量118万证次,占出入境证件办理总量的50.86%。办理外国人证件2349证次,港澳台居民证件1160证次,口岸签证办公室受理签证373证次,办理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297证次。提前完成“飓风2019”打击妨害国(边)管理犯罪专项行动考核目标,查处“三非”外国人1080人,增长41.92%,遣送“三非”外国人489名。侦破省公安厅督办的“2019—009”号专案,抓获出售出入境证件的犯罪团伙成员2个,侦破跨境组织卖淫案1件,端掉卖淫窝点4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1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安保和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安保期间,核查涉稳重点人员出入境信息2.24万人次。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智慧新出入境”建设,实施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和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复制推广国家重点发展区域移民和出入境措施12条。
【边防管理】 2019年10月,中山市边防支队原6个边防派出所(含91名转隶人员)划归南朗、坦洲等镇区分局。1月,市公安局接收原市打击走私办公室的组织、指导反走私综合治理联合行动和专项行动,联合督办、组织协调有关执法部门查处跨地区、跨部门走私案件,组织与周边地区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合作,以及承办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机构交办的其他事项等具体职能,推进各项打击走私专项行动。全年查处涉走私案件665件,案值3.16亿元,案件量比上年增长171%。打掉走私团伙13个,刑拘143人,逮捕70人,行政处罚136人。查扣涉案车辆110辆、船舶100艘,冻结涉案账户资金1300万元。完成中山市15次重大考试试卷监护任务,执行中山慈善万人行、马拉松等重大安保勤务,出动警力298人次,救助遇险群众52人。“国门利剑2019”专项行动、成品油专项行动列入省公安厅考核,排名位居全省前列。6月,创办中山《打私在线》专刊,向上级部门推送打私相关信息,其中“1·10”成品油非法经营系列案获省领导批示肯定、查获的民众镇“8·28”特大冻品走私案件获各级领导认可。 (黄少梅)
【出入境边防检查】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及国防与军队改革的统一部署,2019年1月1日0时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山边防检查站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简称“中山边检站”),由正团级武警部队改制为正处级公安机关,原武警部队官兵集体转业为人民警察。上级部门为国家移民管理局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2019年,中山边检站提高服务水平、严密口岸管控措施,便捷通关手续、减少候检时间、节省企业营运成本、提高口岸区位竞争力,落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广东省公安机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举措”涉边检管理的5项服务措施,持续提高通关服务水平。全年查验出入境人员111万人次,出入境船舶2万艘次,船舶查验量继续居全国边检站第二位,出入境边防检查群众满意率99.99%。年内,中山边检站开展应急处突演练,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和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安保工作主线,实施精准打击防范,抽调20名机动警力赴珠海完成总站跨站支援联合演练任务。 (窦 凯)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2019年,中山市公安交警部门推进交通事故预防、交通秩序整治、拥堵治理、智慧交通建设应用、车驾管服务等工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管理中山模式。采取加重道路交通安全考核比重、实施重点镇区挂牌督办、推进“平安村口”建设、强化安全隐患治理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实现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数“事故四项”指数稳中有降。全年全市累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44.2万起(现场查处36.8万起、非现场查处107.4万起),比上年增长16.1%。其中,查处酒驾醉驾6961起(含酒驾3883起,醉驾3078起),增长76.8%;查处货车超载2473起,增长110%;查处国道省道6类严重违法行为1.77万起,增长749%;查处高速公路9类重点违法4164起,增长4283%;农村行动日共查处重点违法3407起,增长221%。发生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1527宗,死亡231人,受伤1260人,直接经济损失209.76万元,事故宗数减少58宗、下降3.7%,死亡人数减少13人、下降5.3%,受伤人数减少59人、下降4.5%,直接经济损失减少11.9万元、下降5.4%;发生一次死亡3人的较大道路交通事故1宗。建成“互联网+智慧交通”立体体系。年内,中山公安交警部门完成“互联网+智慧交通”建设二期工程并通过综合验收,全市主城区195个路口实现高峰期智能调优控制、5条道路平峰期智能动态绿波控制,通过互联网数据对城区交通信号系统实施全智能调控管理,技术应用位于全国前列。制定实施铁骑警务、线上线下快处轻微交通事故等治堵措施10项,在南外环路、北外环路和国道105北段设置小型车辆专用车道、12个交通微循环设施,缓解交通拥堵,拥堵指数1.31,高峰拥堵指数1.50。深化“放管服”改革措施,承担转籍信息网上转递、机动车销售企业快捷代办登记项目全省试点,12月26日,市公安局在交警支队举办“无人车管所——智慧车管自助办证厅”启用仪式,建立省内首家、全国领先的“一站式、全流程、体验式”智慧车管所,可办理除驾照考试科目二(场地驾驶技能考试)、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考试)以外的车管业务25种,至年底,无人车管所共办理机动车业务122宗,其中补换行驶证号牌27宗、变更机动车联系方式10宗、核发机动车免检合格标志85宗;驾驶证业务323宗,其中期满换证167宗、驾驶证损毁换证2宗、驾驶证补证换证2宗、变更驾驶证联系方式37宗、驾驶证遗失补证受理37宗、安全驾驶信用查询78宗。
【公共网络安全管理】 2019年,中山市公安网络安全部门推动“净网2019”专项行动、智慧新网安全建设,提升全市网络安全水平。推进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提升关键基础设施防护能力。完成系统等级保护备案498个,完成测评数473个;对全市509家重点行业单位开展网络摸查工作,排查整治网络安全隐患,提升重点行业、重要部门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综合防护水平;开展网络安全执法,全年查处不履行安全义务行政案件825件,查处网络黑接入、黑服务、黑应用等黑产案件46件。强化网络安全宣传。组织举办“净网2019”专项新闻发布会、网络安全宣传周等大型活动4场,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80场次,派发宣传资料3000份,累计3000人参加网安部门举办的网络安全专题培训讲座。加强互联网巡查处置工作,预警网上涉全市敏感线索740条。重点做好网上巡查执法及引导工作。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违法行动,通过“中山网警”头条号开展网上巡查,全年发布网络辟谣、网络防骗、涉网法规等帖文429篇,累计阅读量近1亿次,评论11万条,点赞10万次。其中,小榄微信群侮辱交警、大涌镇制衣厂微信群转发打架视频、坦洲镇微信群传坦洲骑手送餐超时被坠楼3个打击谣言案例入选省公安厅十大典型打谣案例。1月,“中山网警”头条号获评全省最具影响力警务头条号、全省最具影响力网警头条号称号,4月,获公安部新闻宣传局最具影响力警务头条号称号。开展“净网2019”专项行动,打击黑客破坏攻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网络水军等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侦破各类违法犯罪案件167件,逮捕307人。侦破公安部督办的案件6件,牵头侦破“飓风”专案3件,其中包括侦破中山首个网络水军团伙非法经营案和全国最大网络域名劫持犯罪的黑灰产业链专案。完成网安分区中心及工作站建设,全市5个网安分区中心及2个网安工作站全部投入使用。
【“110”接处警及巡警工作】 2019年,中山市公安机关巡警部门出动巡防警力35.8万人次(其中设卡查缉出动警力21.37万人次),刑事警情3.31万件起,比上年下降22.82%;治安警情10.36万起,下降1.83%,破获各类案件5292件(含刑事案件1329件、治安案件3963件),抓获在逃人员223人、涉毒人员1063人、涉盗抢人员1072人、其他违法犯罪嫌疑人员5562人。启用“智慧指挥云平台”并部署到各公安分局及派出所,同步推进“动态勤务系统”“图上指挥调度系统”“重大案事件指挥系统”和“高分可视化展示系统”等11个子系统建设。印发《全市110统一接处警工作机制(试行)》,实现全市统一接处警,全市“110”警情统一由市公安局接警、处警;改变工作模式,将接警岗和处警岗分开,做到“接处分开”。最大限度压缩指挥层级、减少中间环节,优化分配全市24个公安分局247个巡区警力,进行网格化处警,市公安局“110”将警情直接派发到辖区派出所,路面民警处警终端同步接收警情,直接指挥路面警力,实现扁平化和精准指挥。年内,受理、处置各类报警164万件(日均4517件)。其中,受理刑事警情3.31万起、治安警情10.36万起、交通警情44.78万起、消防警情1137起、求助咨询20.66万起、举报投诉警情2.36万起,受理流转举报线索1296份;督查组随机抽查接警员3500起警情;回访“110”警情2300起;开展对公安分局处警暗访10次。开展“双抢”警情针对性警情分析研判,助推全市开展“打双抢、降警情、多破案”专项打击行动,全市“双抢”警情下降86.8%。 强化市际治安卡点查缉工作,筑牢全市外围治安防控圈,中山市39个市际治安卡点通过省公安厅检查组交叉考核验收。落实常态化勤务运行机制,发挥治安卡点“护城河”和“过滤器”作用,高速公路服务区案发率大幅度下降。推动中山市、云浮市的省际公安检查站协作共建,建立联勤联动联处机制,提高跨区域应急处突能力。至年底,双方启动联动联处机制5次,出动警力180人次,检查可疑车辆1250辆次,可疑人员5800人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相互借鉴学习中山市“智慧公安”先进经验与云浮市省际公安检查站的建设经验及查控战法,推动两地协助共建共赢。
【警务督察】 2019年,中山市公安警务督察部门开展专项督察32项,开展现场督察行动670次,检查内部单位873个、社会单位444个,发现问题972个,发出公安督察通知书15份,提出督察建议1165条;网上督察单位2611次、案件2941件、警情5672件,发现问题1890个,发出公安督察通知书1份,提出督察建议1523条,新建网上督察系统1个;接听“12389”电话投诉1517次,受理涉警投诉135宗,办结133宗,属实或部分属实37宗,下发公安督察通知书12份,倒查问责19人,禁闭6人,停止执行职务2人;办理维权案件68件,追究侵权人员刑事责任33人,对侵权人员行政处罚36人,有效维权人数106人。强化专项督察,研发智慧监督系统,汇集党风廉政、纪检、督察、法制、审计、信访的“六位一体”监督部门信息数据,实现存储内部监督数据档案、多维分析监督研判、动态预警、彰显基层绩效和智能搜索查询、手动数据导入、视图对接推送等功能。组建专职网上督察工作业务队伍,在全市公安机关督察部门全面推广使用智管强警平台——智慧监督系统和移动督察应用程序(APP);加强涉黑恶线索摸排、涉黄赌问题暗访、涉吸毒专项治理,依托“12389”举报投诉平台和“110”接警处中涉黑恶、“黄赌”线索的分析研判,加强相关部门移交问题线索核查力度,对可疑问题线索全部落实暗访核查,对重点线索同步开展一案双查,发挥督察暗访组职能。强化警情案件网上抽查,督促查纠漏洞问题,依托警综系统和智慧监督系统,对警情流转不及时、行政刑事案件受立案不及时、不如实破案立案等突出问题进行查纠。定期导出省公安机关警务评议系统中群众初次回复的“110”警情月度评议数据,围绕警务评议系统中“出警慢”“民警未到场”“未收到报警回执”等不满意事项,应用警务评议系统和智慧监督系统开展分析研判和流转核查,推进警务评议工作,落实接处警工作规范。年内,结合全市公安督察实际,制定《中山市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规定(试行)》。及时主动为公安机关及民警,特别是基层一线执法单位和民警提供维权服务和保障,年内慰问受到不法侵害的民警2人,为1名民警受到不实投诉澄清正名。
【公安法制】 2019年,中山市公安法制部门部署推进“法治公安行动计划”,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中山市公安局“法治公安行动计划”整治工作方案》和执法培训计划,全面整治执法办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和执法公信力,推动法治公安建设。通过与市检察院联合制定《关于刑事案件管辖问题会议纪要》,先后制定《中山市公安机关办理妨害国(边)境犯罪案件执法指引》《中山市户政业务服务管理操作指引》《中山市公安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涉黑涉恶线索核查工作指引》,编印公安部《公安机关现场执法指引》《广东省公安机关基层民警执法执勤手册》《广东省公安机关执法执勤用语规范》2.6万本,分发给一线执法民警、辅警,提升基层分局全体公安民警的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确保公安执法领域实现“三个减少、三个不发生”(减少执法瑕疵、涉警信访、执法责任事故,不发生冤假错案、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因执法不当引发的重大负面舆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和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安保期间,成立安保维稳战时执法服务队,为公安机关基层安保维稳执法工作提供法律服务。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执法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市公安局党委会带头学法制度,通过举办“法制大比武”、执法示范单位、法治标兵评选,开办法治讲座和座谈会及研讨会,组织法治征文活动等形式,提升公安民警依法履职能力。健全完善公安机关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制度,采用公职律师坐班、参与重大疑难案件审议、法律顾问座谈、执法培训等方式,用制度发掘、激励公职律师在公安决策的合法性论证、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及法律风险评估中的作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制定中山市公安机关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开展法制宣传,组织宪法宣誓、“12·4”国家宪法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6”国际禁毒日、“122”全国交通安全日、110宣传日、法治进校园等普法活动300场次。强化执法监督管理,提升抓执法质量,适时开展质量考评;年内组织案件质量考评6次,抽取考评案件1224件;约谈分局主要领导12个;制定年度执法执勤质量分析报告,全面查摆执法问题,形成执法执勤质量分析报告,并报送省公安厅和市委市政府、市检察院、市法院领导,印发基层分局参阅学习,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积累经验。强化现场执法执勤巡查结果运用,主动对古镇、东升公安分局部分取保候审案件开展巡查。围绕公安中心工作,对全市公安机关落实从严治党从严治警主体责任、警风警纪以及民警和辅警履职遵纪情况进行常态化明察暗访。通过采取法制和督察部门联合巡查和检、测、教、督的四合一战时巡查演练、执法音视频巡查等措施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执法问题和不正之风,查纠基层公安机关在执法管理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推进智能执法办案场所建设,12月17日,在2008年成立第一案件管理中心的基础上,在小榄公安分局泰丰派出所再成立第二案件管理中心(北部片区),提升北部片区执法服务职能效果;在五桂山分局执法办案中心、南头分局执法办案中心、东凤分局同安派出所办案区、三乡分局谷都派出所办案区、火炬开发区分局张家边派出所办案区、石岐分局宏基派出所办案区6个智能执法办案场所示范点的基础上,升级改造坦洲执法办案中心。推进执法视音频平台建设,每月进行执法音视频平台使用专项巡查,提升办案的软硬件建设,促进全局完成执法音视频平台和执法场所规范使用。
【公安科技】 2019年,中山市公安科技部门推进“智慧公安”建设,初步形成“全警用数据、警务提效能”的工作格局。制订《中山市“智慧公安2.0”信息化总体规划(2019—2021年)》,规划三年分步走的“12345”战略,包括打造“1”个能力中心(大数据中心),“2”大抓手(智慧新指挥和移动警务)实现情指一体,“3”大保障(安全、运维、标准)保驾护航,夯实“4”大基础工程(警务云、视频云、新一代公安信息网、传输网),支撑“5”类新警务核心业务(智感防控、智侦合成、智情预警、智管强警、智服慧民)。通过资金、设计、监理、评审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软件第三方测试、国产密码应用防护的“七个统筹”对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项目实现统一管理,完成大数据中心、警务云计算平台、移动警务平台和视频智能应用等一批基础核心项目建设。推进智慧新侦查建设,探索构建中山公安智侦合成实战打击体系并投入试用;中山市公安局智慧审讯室项目年内通过省公安厅专家验收评审。创新开展大数据实战建模,4个模型获评为“全省二十大经典模型”,其中“缉枪神探”网络制贩枪弹犯罪打击模型被省公安厅选送申报公安部基层技术革新奖。推进刑侦移动应用程序(APP)建设,“广东刑技”APP应用成效在全省位于前列,全面推广经济犯罪“反诈先锋”APP试点工作成效获省公安厅肯定。建设完成13个镇区视频一期高清改造,实现公安信息网与网络安全网的数据共享,完成新一代公安信息网的基础网络建设,推动安全防御体系建设,统一全市公安网站建设。深化警企联创模式,在市公安局设立警企联创中心展厅,全方位展示智慧公安建设成果,接待各级领导参观27场次。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智慧公安活动与培训,发掘和培育大数据建模人才;组织参加在省公安厅第二届大数据建模大赛,市公安局重点人群挖掘管控模型、地域性犯罪人群预警及打击模型、缉枪神探模型、路网嗅探多维数据智慧追逃模型4个模型入选全省20个经典模型,4人获全省“建模能手”称号。
【公安信访】 2019年,中山市实施《中山市公安机关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暂行规定》《中山市公安机关初信初访办理工作暂行规定》等制度规范,使规范办理、有访必接、有信必复成为工作常态。中山公安信访部门累计接收各类信访事项1215件,比上年下降15.98%,纯案(剔除重复信访后的案件数)837件,下降13.71%;走访批次、人数分别下降26.04%和7.28%。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会议“两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与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等重要节点,梳理各类信访数据475条,筛查标注重点信访问题43件。全年全市公安机关组织领导接访日活动216次,接待群众284批396人。接收办理省委巡视组转交信访案件21件,全部按期高质量办结。提高初信初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初信初访化解率从2017年的66.8%提升为2019年的71.3%。打造“公安+律师+社工”信访工作新模式,全年值班律师接访案件370件,化解189件。完成公职律师参与评查重点案件4件;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信访社工,全年协助接访575批1002人次,实地走访54人次,完成个案跟进重点信访案件13件。
【“飓风2019”专项行动】 2019年,中山市公安机关以“智慧公安”建设为牵引,推进开展“飓风2019”专项行动。全市公安机关各警种、各公安分局联合作战,成效突出。“飓风2019”专项行动综合成绩并列全省首位,刑事案件实现立案连续7年下降,破案连续5年上升;在16个子专项中,有11个专项位列全省首位;打击盗抢骗、食品药品环境、黄赌毒等违法犯罪,破获大批涉及民生、群众关注的案件。全年“禁毒2019”两打两控专项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打击制毒犯罪、打击贩毒犯罪和管控制毒物品、管控吸毒人员为重点的专项行动)查处吸毒人员2296人次,破获毒品刑事案件447件,逮捕442人;捣毁涉毒团伙59个,侦破公安部目标案件3件、省目标案件14件;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和打击涉枪违法犯罪专项起诉31人,收缴各类枪支189支,子弹5000发,破获非法制贩爆炸物品案4件,起诉涉爆人员11人,缴获爆炸物410根、制造爆炸物原料及工具。护航金融“利剑行动”专项行动破经济犯罪案件992件、刑拘1044人,侦破“飓风85号”等重大案件;“净网2019”专项行动侦破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案件16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01人,逮捕307人。侦破“618”网络水军案等公安部督办案件6件,发起网络域名劫持黑灰产业链专案等飓风集群战役3起,其中网络域名劫持黑灰产业链案为2019年破获的全国最大域名劫持犯罪的网络黑产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破获电信诈骗案件1479件,刑拘499人,逮捕308人,捣毁窝点200个,缴获无线语音网关设备(GOIP)4套,挽回损失1135万元;发起“飓风7号”网络交友诈骗专案等集群战役4次。打击传统盗抢骗专项行动逮捕涉盗抢销人员2079人,逮捕涉诈骗人员569人,“双抢”警情比上年下降87.6%,刑拘655人,增长16.3%;破现案率98.4%,破积案165件。开展打击黄赌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逮捕涉黄违法犯罪人员346人,破获涉黄刑事案件174件,逮捕涉赌违法犯罪人员380人,破获涉赌刑事案件216件;侦破“1·21”组织卖淫案、“6·01”网络赌博案等大案要案。打击食品药品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侦破涉食品药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285件,刑拘174人,逮捕137人,破获“飓风173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涉案金额累计1.6亿元。打击妨害国(边)境管理违法犯罪专项共破妨害国(边)管理刑事案件55件,逮捕85人;查获涉妨害国(边)境管理行政案件“三非”外国人1130人,查处非法聘用外国人案件174件,侦破省督“2019—009”号出售出入境证件专案等重特大案件。打击走私“国门利剑”专项行动,全市查获涉走私案件665件,总案值3.16亿元。其中,查获冻品4966.09吨,案值1.46亿元;查获各类成品油约2600吨,案值约1700万元。开展“一长四必”和“刑事技术三大会战”专项行动,通过手印比对认定犯罪嫌疑人806人,通过DNA比对认定犯罪嫌疑人836人,通过人像比对认定犯罪嫌疑人907人。公安监管部门开辟“第二战场”效能专项行动获取各类违法犯罪线索1684条,协破案件898件,其中公安部督办案件2件、省公安厅督办案件3件、协破各类命案6件;追逃专项中网上逃犯共到案1388人,抓获境外逃犯11人,命案逃犯41人。 ·资料链接· “一长四必”:“一长”即县市区公安局局长总负责现场勘查工作,统筹解决现场勘查队伍人员、经费保障、装备配备、专业培训等问题,确保现场勘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四必”即现场勘查工作要做到必勘、必采、必录和必比。 “刑事技术三大会战”:即开展指纹、DNA、人脸图像比对破案会战工作。
【公安改革创新】 2019年,中山市公安机关按照“提站位、抓改革、控风险、强打击、实防控、真智慧、树形象”7个方面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全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谋划确定重点改革任务。推进“互联网+智慧交通”工程,提升综合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打造“智慧新监管”,创新监所管理新模式,实现监管督导检查智能化、风险管控立体化、情报研判精细化、应急指挥实战化。建设中山公安智侦合成实战打击体系,提升刑侦部门打击刑事犯罪的效能。深化“智慧公安”建设成果,推动出入境“智慧办证大厅”建设。探索建立公职律师参与涉警信访工作新模式,为调处化解疑难复杂涉警信访案件提供法律服务。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2019年,中山市公安机关强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以“智慧公安”建设为主线,科技信息化为支撑,统筹推进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于4月11日启动全市“四标四实”采集工作,至年底,累计采集标准地址72.86万条、实有人口521.96万人、实有房间576.41万间、实有单位35.66万个。年内,按照公安部新标准重新评定4个一级派出所和37个二级派出所,其中一级派出所建设任务完成率100%、二级派出所建设任务完成率308%。推进智慧派出所建设,全市建成派出所合成作战室7个,建设达标率100%;深化社区警务平台推广应用,推动移动终端为社区警务工作支撑,全市社区民警利用移动终端开展走访检查30万条,年人均使用率1000多次。推广应用摩托车智能感知防控系统(RFID),利用该系统破获盗窃摩托车案件30件,追回被盗摩托车21辆。受理无犯罪记录证明申请1.2万条,按时办结率99.19%。加强社区警务建设,全市277个社区(村)均建立超3人组成的治保组织,配备至少1名社区民警担任“平安书记”。开展“选树标杆”工程建设、“平安书记”建设,建立“民调入所”机制。11月,中山市公安局三乡分局谷都派出所和市公安局三乡分局肖家村派出所雍陌警务室、东升分局裕安派出所高沙警务室、南朗分局翠亨派出所海湾城警务室、石岐区分局宏基派出所大信警务室、小榄分局小榄派出所永宁警务室分别获省公安厅命名为“广东省岭南示范公安派出所”“岭南标杆警务室”。5名民警获评为“工作成效突出社区(驻村)民警”。
【公安便民服务】 2019年,中山市公安机关推行公安便民服务,推进警务机制改革,统筹协调各业务警种,落实系列改革措施,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提高审批服务效率。至年底,中山市公安业务的行政服务事项共282个,涉及出入境、治安、禁毒、交警、技防、网警、边防等业务,六办比率分别为100%、100%、45%、71%、99%、44%。组织对165项政务服务事项开展流程再造工作,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推动政务数据交换共享、电子证照应用、政务服务事项“同城通办”。9月,第一个警企合作共建的“多功能警务自助服务区”在东区利和购物中心开放,配备第一台多功能警务综合自助服务一体机供市民使用。 至年底,中山市公安局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理各项政务服务业务9698宗。其中,涉企业业务1159宗,户政业务3469宗,人口信息查询业务3500宗,港澳台居民居住证业务192宗,居民身份证补领、换领业务287宗,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业务276宗,边境管理区通行证核发业务815宗。完成政务服务事项网办51.99万宗,比上年增长3.69%。推进中山公安“自助办”改革,至年底,全市建成“公安业务24小时自助办理厅(区)”45个,配备各类自助设备180台,市民通过自助设备办理出入境、身份证、交通违法罚款缴纳和补、换领驾驶证等业务187.34万宗,占全市公安业务总量43%。11月27日,《人民公安报》刊登文章报道中山公安自助服务成果。
【流动人口管理】 2019年,根据中山市机构改革方案,中山市公安局承担原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的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居住证办理的业务职能,受理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居住证签注业务。中山公安治安部门将“中山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整合至“广东省人口管理工作平台”,于10月8日启动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居住证办理业务。实施便民利民举措,合理配置受理点,在派出所、辖区村居民委员会设置材料收件点,方便申请人就近申请。推广应用居住证业务非税二维码缴费和“粤省事”小程序申办业务,提供邮政部门上门收取居住证、送证上门的“双向邮寄”服务,实现申请人“零跑动”。创新思路,在火炬开发区的百人以上厂企试点实施由企业人事部门批量代办证照举措。开展流动人员随迁子女高考、中考居住证审核工作,全年为4220名高考、8627名中考考生(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提供资格审核服务,保障异地高考考生资格。协同市公安局交警部门规范明确居住登记回执、居住证办理业务法律效力,为有需求的流动人口提供指引。全年全市受理居住登记49.99万人、申领居住证24.11万人、补(换)领居住证14.25万人、居住证签注58.26万张。
【公安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9年,中山市公安机关围绕打防管控的核心职能,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九市和港澳警务部门在安保维稳、人员往来、办案会晤、移交逃犯、移交赃款赃物、案件协查等方面的执法合作。联合澳门警方侦破公安部督办的“11·16”系列特大跨境网络组织卖淫重大案件,斩断“人员链”“资金链”“技术链”和“利益链”,推进专业侦查打击能力建设。以服务保障大湾区建设为重点,围绕户政、出入境、交通等业务,提升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服务和支撑。落实优化往来港澳商务签注政策,通过全省赴港澳商务单位网上报备系统实现赴港澳商务办证零门槛、秒审批、一地报备全网使用,最大限度提高市民与企业办事便利度。推出注销户口通知书立等即取服务,对已合法取得香港、澳门永久居留权的中山市户籍居民,经核对资料、手续齐全,即可当场办理取得注销户口通知书。落实粤港澳大湾区9市高层次人才落户手续5天内办结工作要求,优先受理符合引进高层次人才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对提供有效、齐全证件资料的高层次人才落户申请,并予以当场办理。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共建共享新机制,通过加强平台建设,实现警务资源共享共用,打造“共享湾区”。
【中山健全毒品问题社会治理模式建设】 2019年,中山市公安机关围绕“智慧禁毒 精细治理”主题,强化全民禁毒工作理念,健全毒品问题社会治理模式。年内,中山市被国家禁毒委员会评为全国40个禁毒示范创建工作先进城市之一。 开展禁毒特色示范镇区创建活动,构建“六位一体”戒毒康复新模式 市公安机关开展禁毒特色示范镇区创建活动,打造东区、石岐区、火炬开发区、三乡4个禁毒示范典型镇区。构建“公安+社工+义工+关工+家庭+商协会”的“六位一体”戒毒康复新模式。至年底,全市管控吸毒人员3.28万人,戒断3年未复吸人员2.16万人,戒断率65.8%。中山户籍吸毒人员1.2万人,戒断3年未复吸人员7533人,戒断率63%。全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1055人,执行率99.9%。2018年9月,省委政法委将中山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正面化宣传和标准化建设纳入广东省首批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实践创新项目。 建立分片督导和“日通报、月考核”机制 加强与检察、法院等成员单位及其他省市的公安禁毒部门交流协作,组建禁毒情报研判打击专班,强化毒情线索研判分析和深挖打击。中山公安禁毒部门侦破毒品刑事案件447件,逮捕涉毒犯罪嫌疑人412人,查处吸毒人员2296人次,破获3人以上涉毒团伙案件59件,缴获各类毒品共7.42千克。在全省率先开展“清流”行动,查处非户籍吸毒人员,对吸贩毒前科人员进行摸底排查,重点针对非户籍吸毒人员落实同中山户籍吸毒人员同样的管控和帮扶措施。核查1.93万名可疑涉毒人员信息,核查贩毒前科对象1437人、抓获涉毒犯罪人员3人,核查可疑吸毒人员7526人,查处吸毒人员6人。 加强平台建设,开展“逢嫌必检”工作 2017年起,联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成立全国首家校局合作的毒品环境法医学实验室,在全国率先开展涵盖全市范围的污水验毒试点工作,累计对全市22个污水处理厂、8个污水泵站及重点小区、娱乐场所、河涌等进行7轮污水采样,采集样本8006个。全市冰毒、摇头丸等5种毒品的综合千人均消费量比上年下降39%,相关工作成效获世界权威学术期刊《Nature》刊载报道。2018年起,联合教体、交通、国资委在全省率先运用毛发筛查验毒新手段,累计对全市3.31万人进行毛发验毒采样,检测出毛发含有毒品残留321人,全部纳入重点关注对象。2014年起,在全省率先开展“逢嫌必检”(入所必检、酒毒同检、场所临检、特种行业普检)工作,累计对6万名违法犯罪嫌疑人进行涉毒检验,入所检验率100%,发现尿检呈阳性人员4460人。 依托大数据缉毒禁毒 2017年起,研发全国首套禁毒专用电子笔录系统和中山禁毒情报信息系统,构建大数据禁毒模型,创新内外网紧密结合、涉毒嫌疑度积分预警、涉毒财富资金分析等技战法和警种合成滚动作战侦查等新模式,为缉毒禁毒工作提供情报支撑。全年利用禁毒情报信息化系统批量研判产出涉毒线索7740条,侦破毒品案件69件,查处吸毒人员285人。 优化场所管理 建设“公卫合作”医院,利用第二人民医院南区分院收治患有重病的在押人员或戒毒人员,2017—2019年累计收治病残吸毒人员517人;2019年,第二人民医院南区分院在原有80张收治床位的基础上新增至180张。落实场所管理举措,推动娱乐场所污水检测,发现污水毒品浓度异常情况则立即开展查处,实现涉毒场所全部管控。加强全市1208家易制毒化学品经营、使用和仓储企业的安全检查和培训。督促寄递企业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项制度”,全市邮件快件实名信息化率超99%。 开展学校毒品预防教育 2016—2019年,全市中小学生连续多年无一人沾染毒品。全年开展各类禁毒宣传活动累计1万场次,全民禁毒知识知晓率97.4%,禁毒工作群众满意度96.1%。创新运营“中山禁毒”微信公众号,通过推送涉毒案例、禁毒资讯等热点资讯及开展有奖禁毒微信小游戏等互动方式,获网民关注27万人次。 (黄少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