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8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龙头、突出中心、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要求,推进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思想政治建设】 确立科学发展观在部队和武装建设的指导地位,加强军分区党委机关、基层武装部建设。开展“信念、使命”主题教育。开展镇区党(工)委书记党管武装述职活动,创新发展党管武装。针对敏感时期开展形势战备教育和经常性思想教育,确保官兵思想稳定、士气高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举办民兵预备役“迎奥运、庆八一、强体质”军事体育比赛。对台宣传成绩突出,被省军区表彰为对台宣传先进单位。
【战备训练】 组织首长机关开展作战方案计划修订和对接工作,参加省军区组织的军事演习,进一步深化作战准备。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及时做好车辆、物资、人员等准备工作。奥运前后,认真组织参加市举行的2008反恐应急演习,做好重要目标的保卫工作,严格落实战备制度,为奥运安保工作做出贡献。分批集中轮训全市专武干部、民兵营长、连长、排长和专业骨干,组织驻军、民兵预备役和市水利局等单位举行防洪抢险演练,提高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国防动员工作】 发挥国防动员委员会各机构的职能作用,市“101”工程即将竣工。“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派出5辆车并采购相关物资,组织企业应急生产救灾帐篷4000顶,按要求运抵汶川灾区。组织中山钢结构有限公司运送60吨321钢桥和6名技术人员赴四川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圆满完成救灾任务。从普通高等学校招收16名士官。贯彻征集对象主体调整的新要求,高质量完成449名新兵征集任务。
【军分区机关正规化建设】 严密组织“条令月”活动、预防事故案件和政治性问题教育整顿、防事故、保安全专项治理等整顿活动,提高官兵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职责感。抓好司机队伍作风整顿,严格车辆派遣,加强武器装备管理,进一步规范国防教育训练基地枪弹动用审批手续,做好保密工作,保证军分区的安全稳定。
【增强综合保障能力】 按照上级资产预算管理改革要求,全面清理军分区资产。进一步规范营区管理,被广州军区表彰为营区房地产正规化管理优秀单位。财务管理科学正规,被广州军区表彰为住房资金管理决算会审优秀单位。完成部分战士新式服装套测和发放工作。
【基层武装建设】 抓好基本教育、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设施“四个基本”建设,严格按照《广东省基层人民武装部“四个基本”建设实施细则试行》,采取召开现场观摩会、明确时间表、领导机关分片指导帮带等方法,抓好基本建设,25个基层武装部全部达标。东河哨所建设全面进步,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完成年度训练和保障任务。
【中山军分区改革开放30年】 改革开放后,中山县委和政府注重人民武装工作建设,成立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和中山县国防动员委员会。1983年12月,县人民武装部更名市人民武装部。中山升格地级市后,1989年归广东省军区直接管理。1994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撤销市人民武装部,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省中山军分区。同年6月28日,中山军分区正式挂牌成立。
中山军分区成立后,履行职能,抓好全市武装工作。1999年5月,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和中山军分区司令部印发《中山市民兵,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方案》,压缩基干民兵,扩编民兵应急分队。1999年9月,在兴中体育场举行中山市民兵应急分队、预备役分队成立大会。2000年11月,组建民兵高射炮兵营。2003年3月,市委、市府两办与中山军分区制定《中山市“十五”期间人民武装动员建设计划》,编制民兵团4个。2004年6月28日,举行庆祝军分区成立10周年大会。2005年7月1日,广东省海防民兵哨所现场会在中山东河哨所召开。2007年7月,在兴中体育场举行民兵预备役力量建设成果展示,展示军事科目7个、13个分列式方队,观摩人员1万余人。2008年,按照省军区部署,做好全市25个基层武装部的“四个基本”建设,经省军区考核获16个优秀、9个达标。当年12月,首次举行镇区党(工)委书记、党管武装第一责任人述职活动。
2005年5月22日、30日,中山遭遇洪水灾害,军分区领导率领全市民兵预备役人员奋力抗洪抢险,做出了应有贡献。2007年1月,五桂山发生山火,调动民兵应急分队800多人,奋战7小时,扑灭了大火。
1996年、1998年、2001年和2004年,中山连续4次获广东省“双拥模范城”称号,2004年和2007年,连续2次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赵周彦)
附:2008年中山军分区领导名单
司 令 员:陈金胜
政治委员:张朝良
副司令员:方九师
参 谋 长:陈 锋
政治部主任:秦广良
后勤部部长:郑大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