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1-1997) 【成文日期】1997-12-01 【点击率】4474次 | |||
【中山军分区】 1994年3月26日,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撤销中山市人民武装部,同时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省中山军分区。同年6月28日中山军分区正式挂牌成立,9月成立军分区党委(常委)、纪委和直属党总支。1994年6月至1997年5月机关设军事处、政治处、后勤处,并分别成立党支部。1997年6月,军事处改为司令部、政治处改为政治部、后勤处改为后勤部,其中司、政机关升格为副师级单位,后勤机关仍为正团级单位。辖33个镇区武装部(1997年上半年撤并中区后辖30个镇区武装部)、11个部委办局武装部、1个民兵国防哨所、1个国防教育训练中心(即军分区教导队)、1个民兵武器仓库,以及接管的省预备役师驻中山的直属队2个营和2个连。 【部队、民兵预备役建设】 重点加强基层人民武装部干部(以下简称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抓好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应急分队的军事训练,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对全市基层武装部近百名专武干部进行了逐个调查摸底,通过个别谈心,向地方有关部门和镇(区)领导了解情况,基本掌握了专武干部的思想状况、工作能力、基本素质等情况。每年年初召开武装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部署新年度的任务。加强对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的组织领导,4年共训练基干民兵3500多人次和预备役官兵500余人次,合格率均达到100%。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完成急、难、险、重任务,3次协调中山驻军和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2300余人次参加扑灭山火抢险行动,险情面积达100亩;5次组织近3000人次参加抗洪抢险及抗御台风工作,抢修危险路段16处,抢救出价值3000多万元物资一批。1996年7月起,分两批完成了预备役军官的授衔工作,共授衔251人。1994年基层民兵组织建设在全省达标评比活动中获总分第一名;1995年,预备役通信营参加中南五省区专业技术竞赛,有两个项目分别获第一和第二名;1997年中山市预备役部队参加广东省预备役师建师10周年阅兵庆典活动,被评为全优单位。 【思想政治建设】 坚持每季度集中5天时间组织党委中心组带机关进行理论学习,认真抓好人员、时间、内容和效果的落实。重点学习了邓小平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哲学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以及“十五大”文件等。狠抓了党纪法规教育和廉政建设,使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遵纪守法,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保持廉洁勤政的优良作风。 【后勤工作】 着重明确管理目标,突出管理重点,落实管理责任,严格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能力。在财务和公用物资的管理上,加强监督,确保帐目清楚,帐物相符;在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上,积极做好疾病预防和治疗工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黄平军) 附录:1991~1997年主要领导名单 军分区司令员:王宏恩 军分区政治委员:赵福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