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工商业联合会(2014)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5》 【成文日期】2014-12-31 【点击率】1949次

中山市工商业联合会

【市工商联工作概况】 2014年,中山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简称“市工商联”)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深化服务职能、增强服务功能,促进中山市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至年底,市工商联负责联系指导的基层商(协)会80个,其中镇区工商联(商会)24个、异地商会31个、行业商(协)会25个。年内新增会员企业2342家,总数14079家。市工商联驻东区兴中道1号市政协大楼右附楼二楼。

【参政议政】 2014年,市工商联会员中有全国人大代表1名、省人大代表2名、市人大代表51名,有省政协委员4名、市政协委员65名。在中山市“两会”召开期间,市工商联会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建议49件。市工商联界代表在市政协大会发言《加快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步伐 创新低碳经济发展“中山模式”的意见建议》,被市内多家媒体报刊转载刊登。6月,市工商联分片到32个基层商(协)会调研,听取行业和企业在经营生产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意见和建议,形成《关于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商会组织建设】 2014年,市总商会被认定为中山市首批枢纽型社会组织之一。市工商联研究的“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专题条目成为中山市社会工作委员会的第二批社会创新观察项目。该项目通过引导基层商(协)会创新服务方式方法,举办座谈、组织调研、对外联谊等活动,建立有效机制,配合市委市政府做好企业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和群众工作,确保中山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制定《中山市“五好”镇区工商联建设工作规划(2014—2017)》(“五好”指领导班子好、会员发展好、商会建设好、作用发挥好和工作保障好)和《中山市“五好”镇区工商联建设考评办法》,推动镇区工商联“五好”建设,提高全市工商联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年底,省工商联在全省开展“五好”县级工商联、“五好”镇街工商联评选活动。经各镇区工商联对照标准自评、市工商联考察推荐、省工商联实地抽检复查等程序,南头镇、小榄镇、横栏镇、古镇镇、大涌镇、黄圃镇、三角镇、火炬开发区、五桂山、沙溪镇、民众镇、坦洲镇、板芙镇13个镇区工商联获评为“五好”镇街工商联。强化枢纽型组织架构,主动吸收异地商会、行业协会为团体会员,扩大服务覆盖面。全年新增异地商会8个、行业协会13个。

【商会服务企业】 2014年,市工商联搭建政企交流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市领导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和市长与中山市知识界、工商界代表座谈会等,解答企业家在产业转型升级、政府优惠政策、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国有领域、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新型专业镇建设、再工业化战略等方面的疑惑。组织会员企业负责人参加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经济社会情况通报会、推进新型专业镇建设企业家代表通报会等主题情况通报会,请市委书记薛晓峰、市长陈良贤等市领导通报情况,现场收集企业家对市委、市政府最新决策部署的意见建议,为中山市新一轮转型跨越问智借力。

  实施“走出去”战略,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为会员企业拓展市场、转型升级提供展览会、人才交流会、投资环境推介会等平台。促进粤澳合作,组团参加2014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会、澳门国际品牌连锁加盟展论坛及展览、第19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落实中山—潮州商(协)会联络机制,组团赴潮州市考察投资环境,与当地的企业家交流对接,探讨和交流就经贸合作、投资发展等议题,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组团参加湖北省广水市在中山市举办的投资环境宣传推介会。随市政府经贸团赴美国和古巴进行商务考察活动,通过签署友好合作意向书、备忘录及参加商务考察活动,拓展中山与美国和古巴的商务联谊交流与合作。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题,有针对性、分层次在中国人民大学、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中山市社会主义学院分别举办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专题研修班、新生代企业家培训班和镇区工商联、商(协)会秘书长、专干培训班等,教授内容为中国改革与发展新趋势、互联网金融、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商会规范化建设等。

  市工商联结合“六五”普法工作安排,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企业常见法律风险及其防控》等法律法规书刊600本派送到各基层商(协)会。联合市司法局向全市所有登记注册的异地商会发出倡议书,倡议各异地商会依照《人民调解法》的规定自愿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至年底,全市有6家基层商会、4家异地商会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诉调对接机构。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2014年,市工商联会员企业在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中捐出善款1.18亿元,其中参加2014年慈善万人行活动捐款6019万元。组织24个镇区工商联(商会)、47个行业商(协)会及异地商会代表共80人参加慈善万人行活动。继续实施市工商联党组2013—2017年扶贫助学活动,2014年各镇区工商联资助大学生79名、中小学生102名,资助款项50万元。发动会员企业筹款120万元,支持河源紫金县好义镇远光村扶贫水改工程建设项目;引导各商(协)会节俭办庆典,把节约的经费用于服务慈善公益和社会公益事业,帮助贫困和有需要的人。

【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 2014年5—6月,市工商联组织4个调研组,分片召开24个镇区工商联(商会)、行业商会、异地商会和部分企业代表座谈会,听取目前非公有制经济、行业和企业在经营生产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意见和建议,形成《关于中山市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调研报告》(简称“报告”)。报告全面反映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包括招工难、用工成本上升;外地员工入户、外地生源入学、房价高待遇偏低;各种资源要素的供需矛盾,导致企业留不住一线技术操作工和高科技尖端人才,即使招到人才也难留住人才,造成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中举步维艰;企业融资难,中山市银行业贷款多以小额贷款为主,贷款资金规模小、利息高,不符合企业需求;税收政策上,中小企业准予税前扣除的项目非常有限,企业利润低,相比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承担相对较高的税赋;扶持政策未能帮到急需得到帮助的企业;部分企业受到一些无牌无证小企业的恶性竞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转型升级的目标和方向;经营管理者素质偏低,家族化管理普遍存在;企业社保费用逐年增加,企业用工成本增大等。针对企业发展的问题和困难,市工商联在报告中提出政府应加大中山市城市形象宣传力度,制定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优化政务环境,推动维权服务等建议。

                                                                                                                                         (冯钿明)

上一篇: 中山市工商业联合会(2013)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山市工商业联合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