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总工会(2013)
【作者】中山年鉴编撰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4》 【成文日期】2013-12-31 【点击率】1923次

【工会工作概况】 2013年,中山市有基层工会14164个,工会会员近162万人。中山市总工会(简称“市总工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国工会十六大会议精神,适应新形势,构建贴近基层、贴近职工群众的工会工作格局,带领全市广大职工,为开创“三个适宜”幸福和美中山共同事业新局面做贡献。市总工会被广东省总工会评为2013年度广东省工会工作优秀单位,获“固本强基特等奖”“工资集体协商特等奖”“工会经费收缴工作优秀奖”“职工群体性事件信息报告处理先进奖”“工会工作创新奖”,中山工会官方微博被全国总工会“劳动我最美”全国职工微博大赛评为优秀官方微博。市总工会驻东区桂园东路10号。

 

【工会组织建设】 2013年,市总工会启动3个月集中建会行动,借工会经费税务代收之势,推进未建会单位的工会筹建工作。重点帮助和指导投产开业3年以上、职工人数25人以上的未建会企业筹建工会委员会,25人以下的企业由区域性工联会或行业工联会覆盖。全年全市新建基层工会组织1829家,涵盖单位4435个,发展工会会员16万人,完成工会组建三年规划任务。推进“职工之家”创建活动,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打造星级职工之家示范点。全年全市有教育工会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工会委员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工会委员会、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会联合委员会、中山ABB变压器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4家基层工会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山火炬开发区分公司工会分会、中山市人民医院手术麻醉工会小组、中山通伟服装有限公司第一分厂车间工会分会、中山市华艺灯饰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十二车间工会小组4家基层工会分会(小组)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小家。

 

【职工权益维护】 2013年,市总工会依托市、镇两级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将工资集体协议履行情况纳入劳动保障监察书面审查内容和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纠正和处理违法违约行为。全年全市建立工资集体协商企业14846家,覆盖职工87.48万人,其中行业性工资集体协议13份,覆盖企业932家;区域性工资集体协议162份,覆盖企业5011家,完成工资集体协商三年规划目标任务。以各级职工服务中心、12351职工维权热线、工会领导干部接访日、律师接待日为载体,做好工会信访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全年接待职工来电来访2402宗,涉及2436人次,为职工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70多万元。协助党政有关部门,介入调处职工群体性事件28宗。推进在规模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将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全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成功调解劳动纠纷6555宗。联合市人社局等单位开展中山市第二届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暨“百佳雇主”评选活动,树立中山企业、工业园区和雇主新形象,共评选出195家劳动关系和谐企业、10个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100名“百佳雇主”。

 

【职工帮扶救助】 2013年,市总工会深化工会传统帮扶品牌活动。春节送温暖慰问157户特困职工、847户困难职工家庭,发放慰问金112.9万元;“春风行动”吸引招聘企业180家,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求职人数达4000人;夏季送清凉活动市总工会拨款36.5万元,慰问高温作业岗位职工近10万人;大病救助、金秋助学、“阳光就业”行动等活动救助668名困难职工,帮扶金额75.52万元。坚持开展“职工解困互助月”活动,募集资金148.2万元。向167名特困职工赠送每份保障金额为10000元的广东省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甲种),有效缓解职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大义工队伍建设力度,举办工会义工骨干培训,提高义工服务水平。围绕帮扶救助、法律援助等工作重点,组织策划开展“主题活动统一行动日”活动,开展春运返乡服务、“送岗位、送法律、送技能、送保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日等活动。

 

【劳动竞赛】 2013年,市总工会推进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举办“超级工人”之“超级警察”大型电视竞赛活动。在全市电力、卫生、通信、邮政等系统开展10个大类32项职工技术技能竞赛,参赛职工人数达3.9万人。开展“安康杯”劳动竞赛,吸引4500多家企业参赛,10万名职工在活动中参加不同形式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学习。开展全市职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收集合理建议9.12万件,创造效益4.16亿元。联合市质量技术协会等有关组织举行第三次中山市质量管理(QC)小组代表大会成果发表会,对31个优秀成果进行现场发表;组织参加由广东省质量协会、省总工会、省妇联、省科学技术协会、团省委主办的“南粤之星”发表会,中山参会的优秀成果获金钻奖1个、金奖2个、银奖6个。

 

【职工文化建设】 2013年,市总工会结合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国工会十六大会议精神,开展“共筑中国梦”百姓宣讲进企业、“增值·圆梦”女职工修身学堂进企业、“千人修身感悟”征集等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委托培训和发放培训补贴等方式推动职工技能培训,提升职工技能。组织中级、高级平版印刷工及维修电工技能培训,带动各级工会整合资源,推动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全市有4万多名职工参与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中山供电局技能培训学校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中山金港源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广东依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开展“送法律、送文艺、送技能、送健康”“四送下乡”活动,全年送戏下乡194场,举办文艺演出40场,惠及职工群众12.59万人次,送书下乡11528册,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全年新建省市级“职工书屋”49家,开展赠书活动,举办职工阅读感想分享会,引导职工积极阅读。市公安局等4个单位被评为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三乡宝元鞋厂被评为“广东省十大书香企业”。

 

【职工类社会服务组织】 2013年,市总工会推进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建设,打造工会服务体系,发展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3月在市兴中道8号工人文化宫三楼建立“心灵港湾”职工心理咨询服务中心,11月在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成立工会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同月在市工人文化宫成立五一工人艺术团(职工文艺创作工作室)。探索建立起“工会为主导、社工为承担、义工为配合”的“三工”联动职工服务新机制,实现工会、社工、义工三种服务力量有机整合。

 

【中山市首家“心灵港湾”职工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2013年3月27日,市总工会发起并推动实施的“心灵港湾”职工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在兴中道8号工人文化宫三楼成立,由6名专业咨询师主理。中心功能设置包括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区、电子阅读区、绘画测评区、多媒体活动区以及团体活动区等,免费为全市广大职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利用网上信息平台与互动平台,将线下专业咨询、电话热线咨询与线上多媒体平台相结合,构建融服务预约、在线咨询、知识普及、交流分享为一体的心理咨询网络空间,为职工提供求助渠道。招募心理义工,组建有102人的“一周一点心”职工心理义工队伍,发挥心理服务影响力。全年,共进行一对一咨询近1000人次(每次1小时);团体(家庭)咨询共18次,有210人次参与。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35场,约6500名职工参加。

 

【中山市工会社工综合服务中心】 2013年11月5日,中山市工会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在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成立并投入使用。中心通过引入专业社工力量,构建以工会为主导、社工为承担、义工为配合的工会服务队伍,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专业社工方式,建立集职工帮扶、工伤(职业病)职工关爱、职业安康、维权支持、就业与再就业、义工指导等服务于一体的专业社工综合服务基地,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免费社工服务。

(覃立剑)

上一篇: 中山市总工会(2011)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山市总工会(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