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8年,市民族宗教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围绕民族宗教工作重点难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引导市民族宗教界积极回报社会。2008年,被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评为全省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民宗委和省体育局评为参加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突出贡献奖和组织奖。
【城市民族工作】 围绕市民族工作的重难点,在公安、工商、旅游、卫生、环保、城管等相关重点部门开展专题调研,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依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优势,在中学、大中专院校开展传统优秀民族体育项目,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挖掘提升少数民族文化。开展《关于我市穆斯林现状调查报告》专项调研。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教育引导和服务工作,为少数民族人士排忧解难,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及高考政策解读、更改民族成分工作。
【宗教事务管理】 加强对宗教团体的管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宗教团体和广大信众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为各类慈善活动捐款奉献爱心。天门白衣古寺、黄圃报恩禅寺、基督教沙溪隆都堂被省民族宗教事务委评为2005~2007年度全省模范宗教活动场所。协助市佛教慈善中医诊所到24个镇区为困难群众免费施医送药,成为全省首家深入镇区巡回义诊的佛教慈善中医诊所。协助市基督教两会举办改革开放30年“彰主爱颂和谐”——中山市基督教圣诞赞美晚会,展示中山基督教的良好形象。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5月,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成立北片分会,在小榄中国毽球训练中心、实验高中、中山中专、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等5所学校设立毽球、板鞋竞速和高脚竞速、陀螺、押加、射驽和珍珠球等项目训练基地。配合“阳光体育运动”工程,6月27日,与市教育局联合举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辅导教师培训班,24个镇区的70多名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毽球、陀螺、板鞋竞速和高脚竞速、押加等项目竞赛规则和训练方法。8月28日,市第一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板鞋竞速和高脚竞速训练基地在市实验高级中学挂牌。10月26日,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成立市第二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射弩和珍珠球训练基地。
【民族宗教界慈善公益活动】 民族宗教事业人士在各类慈善活动中捐款420万元。2月,市各宗教团体负责人、少数民族代表、信教群众代表,将筹得的善款20万元送到受雨雪冰冻灾严重的乳源瑶族同胞手中,企业筹款90万元帮助该县必背镇35户贫困农户迁出大山。为瑶胞捐送衣服6300多件、棉被120床、大米及食用油、文具等救灾物资一批。为四川地震灾区筹得善款262万元,并捐赠大米、衣物一大批。市佛教部分场所及社会热心人士资助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18名贫困生。在慈善万人行活动和为西区隆平村、神湾镇困难群众及统战系统职工解困等活动中捐款30万元。
【举办民族歌舞晚会】 4月26日晚,借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中山升格地级市20周年之机,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举办“民族和睦共发展,活力中山步步高”文艺晚会,邀请中央民族歌舞团到中山演出,为44个民族同胞奉献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大型民族歌舞晚会,3000多人观看演出。副市长郝一峰参与晚会主题歌《中山情韵》歌词的创作。
【出版《中山文史·宗教专辑》】 12月,历时2年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合编的《中山文史·宗教专辑》出版,成为全市第一本全面反映中山宗教发展历史的书籍,全书10万多字,分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人物事迹4个部分,详细记述三大宗教及其宗派在中山的源流、发展和近况。
【中山民族宗教工作改革开放30年】 1979年前,宗教教职人士有58人,宗教活动场所33间。1980年12月,中山第一间基督教堂太平堂复堂。至2008年,全市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三大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团体)17间,基督教临时聚会点3个,教职人士100多人,信教群众1.2万人。1996~2008年,中山的民族族别由25个增至44个,少数民族人士由856人增至9.6万人,少数民族干部2000多人。2002年,开展创建五好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实施每3个月1次的宗教团体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
2005年3月,市佛教西山寺、市基督教员峰堂被评为省文明宗教场所,之后,掀起争创文明宗教活动场所热潮。黄圃报恩禅寺、天门白衣古寺、基督教沙溪隆都堂建立人员、学习、教务、消防、财务、会计、治安、卫生防疫等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被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评为2005~2007年度省模范宗教活动场所。其他宗教场所(团体)也建立规章制度,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2006年9月22日,成立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首批会员221人。次年9月26日,开通“中山人·民族情”网站,为生活工作在中山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网络交流平台。
市民族宗教界开展扶贫、赈灾、助学、慈善万人行、免费施医施药、百寺扶千户等社会慈善公益活动。基督教开办世光、道光和奇恩等3间幼儿园、道光及良都等2间托儿所、道光电脑培训中心。1996年,市3个宗教团体为慈善事业和赈灾等捐款5.1万元,捐衣服6000多件。2007年,为遭受台风“碧丽斯”影响严重的韶关地区捐赠64万元及大米、食用油等物资一批。同年,开展“扬佛之光·共颂和谐”新年音乐祈福晚会、“扬佛之光·共颂和谐”书画展等活动,为市佛教慈善中医诊所项目筹款240万元;同年8月28日,市佛教慈善中医诊所在莲塘路开诊,至次年,有3000多名困难患病群众受益。2008年,为遭受50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的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同胞捐赠20万元,衣服6300多件,食油、大米、棉被等一批,并联系企业捐赠90万元,帮助瑶族同胞建设瑶寨新村。
2007年6月,参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的西部民族地区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开展《中山民间信仰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和《中山穆斯林现状调研》等课题研究。2006年,承担市政府《中山民间信仰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科研项目,2008年完成。2008年11月,在参加国家宗教局在长沙市举行的部分省市民间信仰专题研讨会上,中山介绍此项目成果,国家宗教局认为“该课题研究深入,走在全国前列”。(赵玉兰)
附:2008年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领导名单
局 长:王小曼(10月止) 李伟康(10月起)
副局长:曾健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