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工作(200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9 【成文日期】2008-12-01 【点击率】2217次


【简况】 2008年,统一战线工作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中心工作,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优势和作用,激发统一战线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三个适宜”新型城市做出贡献。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围绕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组织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展“四个一”(组织一系列专题宣传、举办一场文艺晚会、组织一场参观学习、开展一次征文活动)纪念活动。在市社会主义学院和香港大学分别举办各民主党派市委委员、支部主委培训班和党外领导干部香港大学公共行政管理高级研修班。开展政治交接主题教育活动。走访统战成员集中的单位并召开领导干部座谈会,宣传多党合作有关方针政策和统一战线有关知识。举办“同心杯”乒乓球赛。


【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举办海联会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会同市侨务局、市侨联协助加拿大温哥华第七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筹委会做好筹备工作,协助市委、市政府组团参加恳亲大会。海联会与市青联等共同在中山、澳门两地举行第十二届中(山)港澳台青年联欢活动。海联会与香港工业总会珠三角协会联合举办“兴达杯”乒乓球友谊赛。在市社会主义学院首次举办港澳中青年乡亲国情培训班,支持香港中山五桂山同乡会成立,协助香港中山榄镇同乡会等多个同乡社团开展换届就职及新春敬老活动,加强与香港太极总会等友好团体的往来。接待来访的夏威夷中华总会馆等团体。协助海联会副会长杨凯山在三角镇高平村开展助医行动,为南区渡侨药房解决管理遇到的问题。处理港资企业的来信来访及为港澳、海外乡亲处理相关事情。组织海联会成员为四川灾区捐款。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 举办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中山工商联成立55周年座谈会。协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行业协会工作会议。与市工商联共同举办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政议政辅导会。做好省第二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省光彩会2008年换届有关人选的推荐。开展“百企联百村”互帮互助活动。组织162个非公党组织与162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进一步增强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责任。组织市各行业协会商会、镇区商会有关负责人参加市政府举办的《劳动合同法》讲座和全市规范劳动争议代理问题座谈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赴加拿大参加第七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及商务考察,了解行业协会商会民间化改革后的发展状况,通过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征求意见和建议,并形成多篇调研报告上报。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培训工作,在市社会主义学院举办全市行业协会商会、镇区商会秘书长和干事培训班,市工商联(总商会)执委和基层商会会长培训班,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秘书长赴深圳家具协会参观考察。在香港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别举办市行业协会商会会长企业管理知识高级研修班,工商联(总商会)及基层商会会长高级管理研修班。组织商会会长赴杭州市萧山区工商联(总商会)考察学习。协助市委办公室转发《市委统战部关于做好我市镇区商会换届工作的意见》,指导市工商联(总商会)开展商会换届工作。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开展无党派人士登记工作、无党派人士主题教育活动,选派无党派人士参加培训,组织外出参观交流,开展参政议政成果游等活动,本部人员在全省无党派人士主题教育活动总结大会作经验介绍。做好市知识界人士联谊会换届工作。


【民族宗教工作】 围绕宗教团体开展公益活动和社会服务情况,到市内7处宗教场所调研。与市高校联系,宣传宗教政策和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加强大学生的反渗透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会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举办民族宗教事市、镇、村三级网络员培训班、宗教教职人员培训班。利用中秋等节日,慰问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做好来访接待工作。


【纪念改革开放30年】 12月22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中山统一战线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举办反映中山统一战线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图片展览,内容有“领导关怀、多党合作工作、港澳台海外工作、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民族宗教工作、孙中山纪念活动专题、自身建设”等,图片300多张。编撰出版《我们一起走过——中山市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与改革开放30周年》一书,并于12月22日举行首发式,在中山多党合作历史上尚属首次。全书以近30年来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提交的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为线索,结合中山各项建设事业取得的成效,采取平实的语言和大量的图片,分8个篇章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履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责所取得的成果和中山改革开放事业所取得的成就。该书被编入《广东统一战线丛书》,是全省唯一由地级市编撰入选的书籍。


【专项督查调研】 6月,与市委办、组织部组成联合督查组,围绕各部门学习贯彻《中共中山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中共中山市委关于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实施意见》情况。就加强统一战线理论的宣传教育,加强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切实做好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加强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建立健全统战工作机制等进行专项督查调研。召开23个单位参加的6场座谈会。此次调研会由市委办形成《中山市加强统一战线建设,促进“五大关系”和谐发展》一文上报省委办公厅,并在其内部刊物《工作交流》上发表,得到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周镇宏批示,充分肯定中山统战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民主党派负责人和知识分子代表座谈会】 8月27~28日,召开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暑期座谈会,主题为“继续深入开展政治交接主题学习教育活动,为建设‘三个适宜’新型城市作贡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根楷,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副书记等出席,苏伟强主持会议。陈根楷寄语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与市委、市政府同心同德,围绕建设“三个适宜”新型城市,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树立党外人士良好形象,做到有为有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通报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工作思路,与会人员围绕教育、科技、人才引进、促进企业股权流动、建设生态市等问题建言献策。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暑期座谈会从1989年起举办至今已20年。本次座谈会首次邀请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


【庆祝海外联谊会成立20周年】 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中山升格地级市暨中山海外联谊会成立20周年,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召开一个座谈会,出版一本中山海联会20周年纪念画册,组织一个专题报道,举办一台“活力中山·活力海联”专题晚会,举办一场迎奥运“海联杯”中山、香港篮球友谊赛,举办一场“海联杯”高尔夫球赛。


【培训、调研、信息、宣传工作】 举办统侨干部培训班等9期,培训1500多人次。推荐选派4名党外正科级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2年,分别到东凤、板芙、三乡等镇挂任副镇长,到市农业局挂任局长助理。撰写《中山市基层统战工作调研》、《浅议加强民主党派机关建设》、《中山市行业协会商会民间化改革与发展调研报告》、《加强团结和培养港澳青年代表人士的思考》和《积极引导宗教界服务社会建设和谐中山》等5篇调研报告报省委统战部,其中《中山市行业协会商会民间化改革与发展调研报告》获省委统战部2008年度全省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以“中山统战”网站、《中山日报》“岐海同舟”版为阵地,从基层入手,拓宽信息采写渠道,向省委统战部、市委办报送信息114篇,被中央和省采用22篇。采编《工作动态》4期。


【中山统一战线工作改革开放30年】 中山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等市委会7个,成员1000多人。30年来,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加强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各民主党派自觉接受中共的领导,加强自身建设。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市人大、市政协会议提出建议及提案2400件。2008年,市各民主党派调研可支配经费总额比1990年增加13倍。市委坚持把民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每年召开7~8次协商会、座谈会及通报会,通报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形成工作制度。从1995年起,司法机关、政府部门开展聘请特约人员和对口联系工作,接受党外人士的民主监督。市委明确规定党外人士培训选拔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领导责任。目前,7个民主党派市委会的主委均担任市领导职务,副主委担任市人大常委或市政协常委职务。本届373名市人大代表中党外人士134人,占36%,338名市政协委员中党外人士202人,占60%。2005年,成立以无党派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市知识界人士联谊会。2006~2008年,3名党外人士分别担任政府部门、人民团体、高校正职领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山复查归侨、侨眷历史刑事案件80宗,当中50宗51人撤销原判。复查历史冤假错案,使31名被判死刑的归侨、侨眷获平反。至2007年,落实侨房政策,退还农村侨房3449户43.28万平方米。退还城镇侨房2474户35.1万平方米,其中非住宅侨房290户5.15万平方米,对已拆非住宅侨房补偿4359万元。
  1985年,市委统战部联合市青联举办首届中(山)港澳台青年联欢活动,此后每两年一届。1988年,成立中山海外联谊会,会员发展到495人。2008年,中山海外联谊会举行20周年会庆,表彰19名入会20年、对中山海外联谊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乡亲代表。
  1989年,举办首届世界中山各中学同学恳亲大会。1991年和1994年,举办第二和第三届恳亲大会。1996年9月,支持马来西亚中山社团乡亲举办首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世恳会每两年一届,香港、美国夏威夷、中山、澳洲悉尼、澳门、加拿大温哥华等国家和地区相继承办。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加强与重点社团、重点人物及中青年专业人士的联系沟通。与海联会建立友好关系的港澳台及海外社团近200个。2003~2007年,接待港澳台、海外客人165批次9287人次。“三胞”捐赠达14.8亿元人民币。2008年7月,举办首届港澳中青年乡亲国情培训班。
  市委统战部一贯以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路线,引导非公有制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自觉履行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健康成长。2005年,5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获“广东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2006年,4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获“广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2008年,有4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获“广东省第二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市工商联(总商会)会员实施光彩事业项目85个,总投资1.3亿元,社会公益事业捐资超1.3亿元。
  中山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3个宗教团体,合法宗教场所17个,宗教信徒1.2万人。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决执行“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制渗透,打击犯罪”16字方针,建立健全三级宗教工作网络,市、镇区、村(社区)有民族宗教工作联络员400多人。宗教界参与扶贫赈灾、助危济困、施医助学等公益活动和社会福利事业做出贡献。至2008年,历年慈善万人行及各种公益捐款758万元。2007年8月28日,市佛教慈善中医诊所成立开诊,为低收入的群众免费施医送药。2008年,粤北发生严重冰冻灾害,市民族宗教界筹款20万元、衣服6300多件、棉被120床、大米、食油和文具等救灾物资,送往乳源瑶族自治县的瑶胞。“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市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三大宗教团体为灾区筹款262万元,捐赠大米和衣物等一大批。
  全市有少数民族44个,人口从1996年的856人升至2008年的9.6万人。2006年,成立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黄 璜)


附:2008年中共中山市委统战部领导名单

  部 长:苏伟强

  副部长:容仲贤 李燕仪 余振孝

 


上一篇: 统战工作(1999)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统战工作(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