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统一战线知识活动】 从7月起,会同市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一系列学习、宣传统一战线知识及澳门基本法活动。征订和学习《统战知识知多少》一书;选出一支优胜队伍参加全省统战知识竞赛初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向部分党员、干部、教师和大学生发出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统战知识的认识程度;11月,会同中山日报社举办了“迎澳门回归统战知识知多少”有奖问答活动,与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和澳门乡亲祝国庆、迎回归委员会联合举办中山市迎澳门回归统战知识竞赛,市工商联代表队夺得冠军。活动历时近半年,成为中山50年统战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宣传活动。
【贯彻落实三大发展战略和“工业立市”战略目标】 积极发挥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和市总商会的桥梁作用,在“3.18”招商洽谈会期间,仅台商签订的投资意向项目就达76宗,协议投资2.43亿美元。6月25日,邀请市领导和工商局、税局、农业银行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代表召开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共同探讨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内外因素及非公有制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实现“工业立市”战略目标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达成了要加大服务力度,提高办事效率,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发展环境的共识。7月23日,配合国有企业的转机换制改革,协助政府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会同工商联、劳动局、总工会等部门举办私营企业与下岗职工洽谈会,共有27家私营企业进场设摊招聘,有800多名下岗职工到场求职,62名下岗职工被招聘到私营企业就业。注意调动民主党派成员和党外知识分子队伍中高素质人才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为实现科教兴市、依法治市战略目标献计出力。
【民主党派工作】 分别于6月和7月举办各民主党派支部主委培训班、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暑期座谈会以及党派机关办公室负责人工作座谈会,协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协助中共中山市委建立市委领导与民主党派主委联系交友制度,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继续做好推荐民主党派成员和党外人士担任特约“四员”工作,11月会同市政府办公室召开民主党派与市有关单位对口联系情况交流会,进一步推动对口联系工作。12月,召开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纪念中发[1989]14号文件发表10周年座谈会,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和干部“四化”方针,建立党外后备干部名册,把后备干部范围扩大到市直属事业单位和部分大型国有企业,提高了党外后备干部的数量和质量。11月上旬,推荐了5名党派成员为第二批“680”工程培养对象。此外,协助中共中山市委做好市七届政协换届工作,落实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工作;协助九三学社中山市委筹备成立市委会。
【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统战工作】 全面推进基层商会组建工作。4月,在全市统战工作情况交流会上,邀请镇区代表介绍商会工作经验,使镇区领导和统战干部加深对商会作用的认识;协助条件较成熟的镇区筹备成立商会,协助古镇商会做好换届工作。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教育和服务,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为商会会员讲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趋势和合同法等有关法律知识;强化工商联的服务职能,协助市工商联建立民营企业培训中心,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培养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建立统战部领导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联系制度,使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积极发挥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联络处的桥梁作用,出版了一期《中山乡谊》会刊,协助夏威夷中山同乡会做好第三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的筹备工作。会同市侨办和侨联组织50多名香港中山社团青年回家乡参观及与中山青年举行联欢活动。注意做好港澳各同乡社团的协调工作,引导他们团结起来为促进家乡建设、维护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贡献力量。做好重点人物,如孙中山先生侄孙孙乾先生、台湾原“国防部长”陈履安等人的团结争取工作,加大了对台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发挥孙中山先生故乡的独特优势,促进对台经济文化交流。
【调研与信息工作】 6月,召开统战系统信息员工作会议,表彰了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科室。分别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状、回归前夕的澳门社会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撰写了《关于我市个体、私营经济的调查》和《“一国两制”条件下澳门统战工作的调查与思考》2篇调研报告。全年共向市领导和上级统战部门报送信息40多篇,其中中央统战部采用2篇,省委办公厅采用6篇,省委统战部采用10篇,市委办采用16篇。
【基层统战工作】 4月,召开全市统战工作情况交流会,总结1998年基层统战工作情况,布置了1999年的工作任务,市委副书记出席了会议,并要求镇区党政领导要切实重视、支持基层统战工作,保证“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制定了《镇(区)统侨办工作考核评比实施办法》,分别于4月和7月召开基层统战工作情况交流会,加强对镇(区)统战干部的指导交流。6月初,与市委组织部及编委办联合召开镇区组织委员会议,专门讨论了镇区统侨办机构设置问题,要求全市26个镇区原则上都要单独设立统侨办公室,开创了基层统战工作的新局面。许多镇区根据实际情况开拓了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北区开辟了民营企业工业园,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火炬开发区专门成立了火炬开发区港澳同胞、海外乡亲联谊会,进一步拓展对外联络交往的渠道;南朗镇着重开展了对孙乾、李东海等重点人物的联络团结工作。(孙燕珊)
附:1998年主要领导名单
部长:韩泽生 中山市各民主党派基本情况表 党派名称 | 成立 时间 | 总人数 | 基层组织 | 主委 | 副主委 | 届次 | 换届 时间 | 支部数 | 小组数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山市委员会 | 1956 | 137 | 9 | 1 | 司徒伟湛 | 彭卓垣 刘居上 刘智伟 | 七 | 97.1.15 | 中国民主同盟 中山市委员会 | 1947 | 210 | 16 | 1 | 邓建珍 | 姚海岩 赵晷湘 | 八 | 97.1.12 |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山市委员会 | 1956 | 100 | 5 |
| 梁忠树 | 傅锦云 | 七 | 97.1.20 | 中国民主促进会 中山市委员会 | 1983 | 109 | 9 |
| 姚本棠 | 黄永波 黄渭涵 | 二 | 95.7 |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山市委员会 | 1983 | 94 | 6 |
| 黄华裕 | 白宝敏 | 三 | 97.4.10 | 中国致公党 中山市委员会 | 1981 | 118 | 8 | 1 | 谭焕东 | 赵博超李 铮 | 三 | 97.1.9 | 九三学社 中山市委员会 | 1999 | 45 | 3 | 1 | 高渭彪 |
| 一 | 99.9.18 | 合计 |
| 813 | 56 | 4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