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同盟中山市委员会(2013)
【作者】中山年鉴编撰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4》 【成文日期】2013-12-31 【点击率】2041次

【民盟中山市委会概况】 2013年,中国民主同盟中山市委员会(简称“民盟中山市委会”)下设基层支部19个,发展新盟员14人,转入盟员1人,去世4人,共有盟员289人。其中,女盟员120人,高级职称140人,中级职称115人,平均年龄54.3岁。盟员任市人大代表3人,其中人大常委1人;市政协委员16人,其中政协副主席1人,政协常委4人。任特约监察员、特约检察员、特约审计员、特约教育督导员共4人。民盟中山市委会驻兴中道1号市政协大楼7楼。

 

【思想建设】 2013年,民盟中山市委会注重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市委委员、支部主委、盟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骨干盟员集中学习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多党合作事业提出的新要求,并统一部署各基层支部开展学习活动,将学习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穿全年的支部学习教育活动中。以纪念“五一口号”65周年为契机,组织盟员认真学习盟章盟史,召开座谈会,共同回顾多党合作事业的历程。4月,民盟市委会正副主委、市委委员、骨干盟员等参加中山市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65周年大会,主委马志刚代表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作发言。组织开展“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要求各支部引导盟员深刻理解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本质要求和实践路径。组织盟员开展读一本好书、读好一本书的读书学习活动,并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

  做好宣传理论工作,组成民盟宣传信息和理论工作组,由市委会副主委赵晷湘担任工作组组长。制订《关于进一步做好宣传信息和理论工作的方案》,促进盟的宣传信息和理论工作的开展。拓展盟务宣传交流平台,9月初开通中山民盟网站,设走进民盟、民盟要闻、统战要闻、自身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盟员天地等栏目,特别开辟盟史展览、修身学堂等专栏。在2013年市委统战部举办的多党合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征文活动中,民盟市委会有6篇论文入选,其中张华的《人才生态观:参政党人才建设的理念及实现途径》获优秀论文奖;郑建仁撰写的《论大学生就业难的误判、根本原因与对策》获2013年民盟中央举办的民盟教育论坛优秀论文奖,并应邀出席9月在河南省开封市召开的民盟中央2013年高等教育研讨会,作为广东民盟的代表作大会发言。张华、夏建军被民盟广东省委参政党理论研究会吸纳为会员。

 

【组织建设】 2013年,民盟中山市委会探索新时期盟务工作新特点、新规律。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组织市委委员、支部正副主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骨干盟员参加市委统战部举办的“智·汇”论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专题讲座、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报告会等。4月,举办新盟员学习班,由专职副主委段亚平主讲,回顾多党合作的历史,介绍民盟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增强盟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7月,举办市委委员、支部主委暑期培训班,学习总书记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建立市委委员联系支部工作制度,规定市委委员除本身所在支部外,分别联系另一个没有市委委员的支部,加强支部间的联系互动。坚持“三个为主”(以协商确定的范围和对象为主,以大中城市为主,以一定的代表性人士为主),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全年吸收14名政治素质好、作风正派、学有专长,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员入盟,接收1名外地盟员。培养、举荐优秀年轻盟员,副主委黄振球被选派到市金融局挂职,直属支部张华被推荐到市旅游局跟班学习3个月。

  拓展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渠道,充分发挥盟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特约“四员”的作用。担任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盟员先后参加东部快线建设、雨污分流工作的视察调研活动。詹曙波、刘春风、苏炯莉、闫胜利分别被聘任为市特约“四员”,詹曙波在新一届市特约“四员”聘任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副主委赵晷湘、段亚平被市政府聘为政务目标管理专家评审委员,参加市绩效办组织的绩效考评指标完成情况的察访核验工作;市委委员赵湘被推荐为中共市委督查专员。

 

【参政议政】 2013年,民盟中山市委会坚持把促进全市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发挥民盟群体智力优势,提高协商能力和水平,积极建言谋策。1月,在市政府征询意见时提出用“全域中山”理念助推中山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政府对镇区经济合作的引导与支持、以加快镇区商业中心建设为突破口推动中山城镇化、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4点建议。在8月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负责人暑期座谈会上,盟市委围绕“加强中山战略平台建设、提升区位优势”的主题向中共中山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12月,在市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会上,盟市委提出关于翠亨新区建设、“十二五”规划指标、外贸稳定发展、金融创新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利用公办学校空余学位解决企业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小孩就读公办学校问题、预防和惩治“恶意欠薪”行为的6点建议。

  围绕全市“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和美幸福中山”的核心任务,民盟中山市委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好政协大会发言和提案工作。“两会”期间,提交提案建议39件,内容涉及民生、经济、教育、文化、医疗、环保、行政、交通及食品安全等方面,包括《关于体教结合,促进我市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建议》等集体提案6件、《要求加强政府对镇区经济合作的引导与支持》等代表委员意见建议33件。政协全会上,副主委黄振球代表市委会作题为《推行积极老龄化政策,促进老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会发言,针对人口老龄化压力日益加大的现状,提出倡导推行积极老龄化的对策建议。大会发言整理为集体提案上交市政协十一届二次全会,被列为重点提案,由副市长杨文龙督办,同时被民盟广东省委提交为省政协大会书面发言和省政协提案。

  2013年,民盟中山市委会与市旅游局进行第二轮对口联系。5月,盟市委正副主委与市旅游局领导举行对口联系座谈会,互相通报情况,计划下一阶段工作,同时围绕2013年初盟市委的提案《关于实施“十个一”旅游文化工程,推进我市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建议》进行探讨。

 

【专题调研】 2013年,民盟中山市委会健全完善参政议政工作机制,调动基层支部和广大盟员的政治热情参与课题调研,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制定《参政议政课题调研工作管理办法》,各支部于3月申报支部课题,4月经市委会课题评审组讨论,评定14个立项课题。支持支部开展调研活动,除下拨支部参政议政费外,增拨支部课题经费。各支部提交的调研报告、提案建议中,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支部张舒广撰写的调研报告《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分析及防范的建议》被民盟省委采纳。

  年初,确立以新型城镇化为市委会专题调研课题,成立课题组到中共市委政研室、市交通运输局、市环保局以及小榄镇、三乡镇、民众镇等地进行10多次实地调研,并赴河南洛阳考察洛阳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12月初形成调研报告《以农村社区建设为突破口,促进中山新型城镇化建设》并报市委统战部。调研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是要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完善公共服务、健全民主政治5点建议。

 

【社会服务】 2013年,民盟中山市委会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工作新渠道。与市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共商合作项目;到市民政局了解中山社会管理工作情况,商讨筹建民盟专家义工队。盟员服务社会,主委马志刚多年协助爱兰基金会为家庭贫困学生提供资助,每年捐助善款约100万元;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支部吴燕华坚持到社区、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石岐中学支部韩毅多次协助市妇联组织开展亲子心理团体健康辅导活动;侨中支部王世勋以“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为平台,举办《名师大讲堂》——“走进高要”和“走进罗定”2次大型支教活动,共有1600多名体育教师参加。医卫支部程国何、杜恒胜送医送药下乡,为边远地区群众义诊。直属支部杨林珊、刘丹动员各方力量为西藏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并远赴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开展扶贫献爱心活动。

(宋邝敏)

上一篇: 中国民主同盟中山市委员会(2012)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国民主同盟中山市委员会(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