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山市委员会(200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9 【成文日期】2008-12-05 【点击率】2414次


【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 22527日,在市政府会议中心召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根楷,市委副书记、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陆国良等市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和闭幕式。常务副主席余荣伟在大会作十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副主席李武彪向大会作市十届政协常委会提案工作报告,主席郑金钻在闭幕大会上发表讲话。会议通过投票方式选举林艳芬为市十届政协秘书长,甘畅辉、林艳芬、萧顺轩为市十届政协常委。12名政协委员代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专委会和港澳工作组发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到会听取发言并讲话。与会委员列席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听取市政府工作报告等,并视察市重大建设项目——市博览中心和古神公路。会议表决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山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议》。主席郑金钻,常务副主席余荣伟,副主席王远明、苏伟强、吴月霞、李武彪、周信、麦建章、吴竹科及市政协委员共314人出席会议,市政协历届老领导,在中山的省政协委员,市政协顾问及有关人员50人列席会议。


【市政协常委会议】 全年召开常委会议4次。130日,召开市政协第十届第四次常委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到会通报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市政府《关于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提案办理情况》。会议审议通过增补林艳芬为市第十届政协委员等有关事宜。625日,召开市政协第十届第五次常委会议,会议通报在中山的省政协委员和市政协委员参与抗震救灾的主要情况以及市政协视察内河涌整治的有关情况,审议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主题发言材料《关于健全和完善中山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议》。829日,召开市政协第十届第六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有关人事安排事项:增补吴绍森为市政协委员,并任命为市政协副秘书长;任命郑小芳为市政协经济建设工委副主任、李国新为市政协提案和法制工委副主任、方炳焯为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免去方炳焯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职务;任命胡波为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张铁为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免去张铁市政协文体委员会副主任职务。会议听取关于市政协第十届第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办理情况和关于贯彻落实全省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会议精神提高文史资料工作水平的若干建议的有关报告,书面通报镇区政协委员工作室开展活动情况、上半年专委会活动情况,审议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补充发言材料。122日,召开市政协第十届第七次常委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通报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政协提案的办理情况。会议审议市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草案)、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提案工作情况报告(草案),审议并通过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议程(草案)和日程(草案)。审议通过增补刘秀莲、余元龙、黄晓光、周星华为市政协委员。会议通过任命郑均潮、仇婉萍为市政协副秘书长;免去仇婉萍市政协办公室副主任职务;任命刘秀莲为市政协港澳台侨和文史工委主任。


【重要纪念活动】 429日,举行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60周年座谈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484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市政协主席郑金钻,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志刚,副市长司徒伟湛,市政协副主席王远明、苏伟强、吴月霞、李武彪、周信、麦建章、吴竹科及老领导林藻、苏松勤等30多人参加座谈会。常务副主席余荣伟主持座谈会,市民盟、市民革、市九三学社、市民进、市农工党、市致公党、市民建和工商联代表分别在会上发言。


【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 923日,在市会议中心召开。市政协委员代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与市政府领导就如何健全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进行协商。主席郑金钻主持会议,市长作讲话,常务副市长代表市政府通报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副主席吴竹科代表市政协作《关于健全和完善中山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议》专题发言,市政协常委程禹斌和委员聂洪文就完善廉租房制度和完善市住房保障工作建言献策。政协委员与市长们协商议政,达成共识。副市长韩泽生、冯煜荣、唐颖、郝一峰、谭培安,副主席王远明、吴月霞、周信等出席协商座谈会。围绕本次协商座谈会的主题,46月,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成员与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调研活动,听取市直有关部门和部分镇区的意见建议,组写专题报告,并经常委会议专题讨论,深化调研意见,力求为市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出改革创新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政协委员学习会议】 331日,在市会议中心举行政协委员学习会议。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贺优琳传达全国两会精神,省委宣传部讲师团团长曾凡光解读全国两会精神。市政协领导郑金钻、余荣伟、王远明、吴月霞、李武彪、周信、麦建章、吴竹科和林艳芬及在中山的省、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历届正副主席,政协联谊会理事及市政协机关干部、市委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机关干部、各民主党派市委委员、支部主委300多人参加学习会议。王远明主持会议,并通报重点提案督办分工、市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有关安排和镇区政协委员工作室组建情况。会议结束后,郑金钻率农林委视察南朗镇红树林,开展恢复海岸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调研。吴月霞、林艳芬率经济委赴大洋电机有限公司、胜球灯饰公司开展调研考察。李武彪率提案和法制工委到珠海市政协考察,探讨交流提案办理等有关问题。吴竹科率城建委到市环保局和经贸局开展节能减排情况调研。


【迎春茶话会】 130日,在京华酒楼举行中山市各界人士迎春茶话会。市领导及老同志林藻、苏松勤等出席。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市政协常委,全国、省劳动模范,少数民族和知识分子代表等各界人士200多人出席。郑金钻主持茶话会,麦建章代表各界人士发言,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


【调研视察】 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热点问题,市政协及各专委会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有镇区内河整治情况、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公屋建设和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海岸生态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宜居城市和提高民生质量、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和旅游文化、医药发展和医疗保健、安全生产、平安中山、大交通网络建设、工人权益和妇女权益的维护、中山广播电视大学发展、宣传文化事业、通讯网络发展、游戏游艺产业基地发展、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发展、金融海啸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等40多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协助全国政协开展发挥港澳人士优势和作用,扩大对外开放专题调研。协助民革中央开展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状况调研。配合省政协开展加快发展风能发电、促进全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探索解决全省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新途径、广东公路建设重点项目占用耕地补偿和基本农田易地补偿情况、人口环境资源现状对策、装备工业自主创新现状与对策等课题调研。


【提案征集与办理】 全年收到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提交的书面意见和建议257件。经提案委审查,立案210件,占总数的81.7%。其中,经济建设类33件、城建类74件、科教文卫体类63件、社会保障类12件、民主法制类7件、其他21件。经主席会议审议确定,《关于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建议》等7件提案为重点提案,由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亲自督办。各承办单位认真办理提案,明确责任、规范程序,通过座谈会、见面会等形式,向委员报告具体办理情况或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并组织委员就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情况、咀香园传统食品生产情况、第18届中国国际游艺机博览会暨2008中国(中山)国际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商贸洽谈会筹备情况等进行视察,提案全部办复。提案办理过程中,市政协领导率有关专委会围绕《关于大力扶持我市游乐设备产业集聚发展的建议》、《关于理性应对人口机械增长,促进和谐中山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市各镇区体育馆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城中村整治,推进我市城中村更新改造的建议》、《关于大力扶持我市游乐设备产业集聚发展的建议》等重点提案进行调研,推动提案办理。


【抗震救灾】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市政协积极投身抗震救灾,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折合4320.6万元,其中港澳委员捐款超1000万元人民币。医卫委领导及有关委员直接参与组织和指挥医疗队赴灾区救助及接收伤员。文体委委员多次参加义卖活动,通过《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广播电视台以新闻和公益广告的形式广泛宣传,配合组织抗震救灾公益演出,倡议社会各界进行爱心捐助。积极支持中山援建汶川漩口镇工作,派出2名副主席赴灾区察看灾情,与当地领导共商重建工作。

 
【文史工作】 调整充实文史资料委员会,成立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聘请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市政协主席郑金钻等领导任编委会顾问,副主席王远明任编委会主任,省政协、省社科院、中山大学等10多位省、市专家学者聘为编委会委员。利用网络、公共图书馆、出版发行等平台,扩大文史资料的读者群和社会受益面,与市图书馆开办文史资料专区。推进文史资料专题化、系列化、学术化工作。出版《春秋岭海——近代广东思想先驱纪事》、百年中山文史系列丛书《水文与人文》、第61辑《中山文史》(宗教专辑),结集出版2008年《政协文萃》。


【联谊接待】 全年接待全国各地政协及港澳台侨客人982000人次。包括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副主席李蒙、孙家正,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王忠禹、郝建秀,全国政协港澳台委员会副主席陈佐洱、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纽小明,全国政协委员李敏,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汤炳权、温兰子,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孙安华,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阳宝华,吉林省政协副主席赵家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张朝生,原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次仁卓嘎,湖南、江苏、吉林、青岛、北海、柳州等外省、市政协参访团,广东部分市政协和省政协港澳台侨委视察团,市政协港澳政协委员视察团,省政协文史委员会视察团,外事侨务委员会视察团等。


【中山市政协改革开放30年】 30年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山市委员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团结民主大旗,参与国家和地方大事的政治协商,围绕市中心工作进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履行职责,为中山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积极发挥政协政治协商在民主化科学化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以全委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为平台,对全市的大政方针和重点工作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政治协商活动,提出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市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会探索会务改革,程序不变、议程不减,缩短会期。期间,组织全体委员视察市重大建设项目,为委员知情问政创造条件。开通“网上两会”,架设政协委员与市民对话交流平台。会后,将文件汇编成电子文本,并从市政协网登载,促进会议资源有效利用。从1990年起,率先在全省建立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制度,每年对全市带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与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为政府决策和改进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18年来,市政协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人才资源战略、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建设环保健康社会、促进水利建设上新台阶、促进农民转移就业、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加快专业镇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升级、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组织委员开展专题调研,与市长协商座谈,提出大量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民主决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市政协把民主监督与协商议政结合起来,寓民主监督于调研视察、提案等活动中,围绕影响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家机关作风建设和行政效率提速等内容,组织政协委员深入调研,力求提出有理据、有分析、操作性强的建议。通过组织委员参加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基层评议机关作风活动进行民主监督,促进机关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围绕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及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组织委员开展调研,了解社情民意,形成调研视察报告、提案,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交通和能源基础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与安全、医疗、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环境保护和治理等问题,提出《关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建议》、《关于建设全市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议》、《关于解决我市城镇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建议》、《关于理性应对人口机械增长,促进和谐中山建设的建议》等大批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探索提案督办形式,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和市政协分管副主席联合督办重点提案,并建立政协提案在线动态管理系统,对提案从提交、交办、办理、答复、反馈全过程进行实时跟踪管理,增强提案工作的透明度和时效性,促进政协提案办理由“答复型”向“落实型”,由“交办型”向“督办型”转变。
  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政协中山市委员会全体会议工作规则》、《政协中山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政协中山市委员会主席会议规则》、《政协中山市委员会秘书长会议工作规则》、《政协中山市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则》、《政协中山市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政协中山市委员会视察工作条例》、《政协中山市委员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政协中山市委员会关于规范市政协委员参加会议活动的规定》等多项制度。制定修订多项政协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如政协机关出国()管理、保密工作管理、计算机及网络管理、规范机关接待工作、机关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政协组织不断充实,代表性增强,政协委员由75人发展到2008年的337人。19966月,经与市劳动局、市总工会等协商,市政协第七届第九次常委会议讨论并通过增补市优秀外来员工,中山千叶风扇厂喷漆工人古文平增补为政协委员。此后,每届政协在工会界别均有基层企业的务工者代表任政协委员。政协界别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后社会阶层构成的变化,吸纳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由原21个界别增至29个。专委组由7个增至14个。政协委员的知识层次、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市第十届政协委员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委员总数的48.5%,中高级职称占41.5%19902008年,有20名政协委员获中山市十杰市民称号。
  紧扣团结和民主主题,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组织的作用,加强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的联系沟通,每年组织港澳委员回家乡或到内地视察,增进港澳委员对祖国发展的了解。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夕,积极协调推动成立香港中山社团联合会,进一步凝聚爱国爱港力量。支持海外乡亲举办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以爱国、爱乡、友谊为主线,联合世界各地的中山乡亲和四海宾朋。切实发挥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挖掘研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风俗等多个领域的史料,以文会友,以史联谊,承传先进文化。
  进一步理顺和充实政协机关机构设置,健全镇区工作网络。200511月,市政协机关在设置办公室的基础上,增设提案和法制工委、经济建设工委、科教文卫工委、港澳台侨和文史工委。2008年初,全市24个镇区设立了政协委员工作室。
  30年来,召开政协全体会议34次,常委会议137次,主席会议216次。从1990年起,每年召开市长与政协委员协商座谈会共19次。收到政协提案2300件,立案2254件,办复2213件。开展调研、视察活动1600多次,形成意见与建议1200多条。征集各类史料1000多万字,编辑出版《中山文史》61辑。及时归纳整理工作资料,编辑《中山政协通讯》、《会议文件汇编》、《政协文萃》、《政协提案工作材料选编》、《中山政协信息》等刊物资料。接待各级政协组织、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宾客41202.5万多人次。


【成立中山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 市政协十届六次常委会议审议同意,成立中山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
  923日,成立中山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并于当日下午在市政协6楼会议室举行颁发聘书仪式,向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中山市政协主席郑金钻、广东省外事侨务委员会主任吕伟雄、广东文史学会会长张磊、广东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林有能颁发顾问聘书,聘请市政协副主席王远明为主任,市政协常委麦汝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胡波、市政协港澳台侨文史工委主任刘秀莲聘为副主任,广东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郑集思等8人为委员。
  编委会成立后即展开工作,在发掘研究、征集整理和选题上,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的合作,步整合资源,坚持文史资料专题化、系列化、学术化相结合,重点做好中山各领域、行业近百年发展史的研究和史料的编撰工作,计划在2010年以《水与人文》等16个专题出版前百年中山文史系列丛书。编委会成立3个月,向水利、城建、教育、医疗、侨务、传媒等部门和南朗、沙溪、三乡、石岐等镇区以及中华百年老字号咀香园、沙溪凉茶等企业征集史料并整理和出版。丛书由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作总序,于200812月已出版开篇之作《水文与人文》和由王远明、王杰等编著的《春秋岭海——近代广东思想先驱纪事》。(赖晓宇)


附:2008年市政协正副秘书长名单

  秘书长:郑桂兰(2月止) 林艳芬(2月起)

  副秘书长:黎再添 麦汝祥(6月止) 张国安 吴绍森(6月起) 郑均潮(9月起) 仇婉萍(9月起)

附:2008年市政协办公室正副主任名单

  主 任:郑桂兰(1月止) 林艳芬(1月起)

  副主任:仇婉萍(9月止) 何星朗(12月起)

上一篇: 市政协(1991-1997)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山市委员会(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