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故事
饾中秋,中山人的美食飨宴
【作者】陈琳琳 【文章来源】中山市档案局(馆) 【成文日期】2020-05-13 【点击率】2366次

    据《香山县志》记载:“中秋泛芋祀神,老稚各以其班,携酒肴,畅饮月下,曰饾中秋。”
    中秋旨趣,赏月之余,全在一个“饾”字。“饾”,常作“饤饾”,有将食品堆迭在盘中,摆设出来之意。 唐代韩愈有诗《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云:“呼奴具盘飱,饤饾鱼菜赡。” 宋代洪迈的《夷坚丙志·生肉劝酒》曰:“张归而愠曰:‘……羊一槃,猪一槃,鸭、鸡各一槃,凡四品,槃各四巨楪,皆生物也。饤饾虽丰,岂复可食!’”由“饤饾”释义可解,中秋节对于吃食的重视,不仅要求丰富的种类,而且追求量多的铺排。
    清代香山小榄人何大佐著有《榄屑》一书,记载了明清时期小榄的一些历史事件和社会风情,内容碎杂,涵盖甚广。其中《榄溪岁时记》提及了小榄人过中秋节的情形,似乎赏月倒是其次,热闹的节日前后,都在围绕着准备吃食的忙碌中度过。
    何大佐在《榄溪岁时记》中,首先提及的不是赏月的月饼,也不是祀神的牺牲,而是一种名为“糖鸡”的果品:“以沙糖、石膏和煮,范作仙佛、龙鱼、鸟兽、花果等形,谓之‘糖鸡’”,似乎与流行于北京、四川一带的“糖人”相类,因其形状各异、颇具趣味,是孩子们喜爱的甜食。
    旧时的小榄,糖鸡是中秋必备的果品,每家每户在祀神祭祖的时候,会将它与月饼、柚子、芋头等,一同佐以拜祭。因此,节前几日,各糕饼商铺的手艺人已制作好大量的糖鸡,与月饼一起出售,销量极好。糖鸡也是吉祥的象征,多做成公鸡的形状,因公鸡代表雄阳,所以糖鸡有祈求子嗣的寓意。如今糖鸡在中山已很难寻觅,据《小榄镇志》的记载,大概是在上个世纪中期,糖鸡就逐渐被粉团范作的“狮子”、“寿星公”、“猪仔”、“鲤鱼”等糕点所取代。
    除了糖鸡,还有一样常见的中秋供品,也寄托着吉祥的愿景,那便是芋头。中秋节吃芋头,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习俗,各地普遍都有,不过寓意不同。如《潮州府志》记载的,潮州人是为了纪念元末汉人杀鞑子,吃芋头称“剥鬼皮”;又如一些地方取芋头谐音“余头”,吃芋头寓意着日子有富余。中山人的“饤饾”里面,芋头的摆放也是有讲究的。八月十五夜晚,仲秋良辰,在祭月赏月之时,将芋头摆在供桌的正中,外边围着一大堆小芋仔,寄寓着“天上月圆,一家大小团圆”的美好愿望。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堆叠满中秋赏月供桌的,还有本地的时令果蔬,有柚子、鸡心柿、菱角、木瓜、酸姜、连壳白豆等等。将椰丝、藕丝、木瓜丝、菱角肉等,配以砂糖和炒香芝麻“捞”过,甜香中透着果肉的清气,爽口又解腻。
    美好的仲秋之夜,有圆月辉映、家人相伴,一晚如何尽兴?于是又有十四日夜叫“迎月”,十五日夜为“赏月”,十六日夜叫“追月”的说法。《榄溪岁时记》记载:“十六、七、八日,以酒馔叙饮,谓之‘追月’,家家多制小螺下酒。”闲聊赏月,紫苏炒田螺(或石螺)下酒最美妙,吃前是一盘,吃完还有“一盘”(空壳),寓意“长食长有,生生不息”。在小榄和东升等地,人们还喜欢在赏月时吃鱼生,称为“捞鱼生”,对于外地人来说,可谓是稀罕事了。
    《榄溪岁时记》还提及旧时榄乡中秋送礼的惯例:“富家皆买杂盒、猪肚、酒肉,馈妻之父母赏节,贶女婿、外孙则以月饼、糖鸡、香柚等物,俭约者则彼此折金相酬酢,有契谊者亦然。”由此可见,中秋赠礼,无论是敬馈长辈,还是赠赐晚辈,都以吃食为主,这是富余人家的荣光,阖家其乐融融的表现。若以礼金相赠,反而疏远了,这是俭朴人家的无奈,或是生意友朋的礼节。
    在如今物质丰裕的年代,人们对于饮食的追求,越在精而不在多,“饾中秋”也有了更多的方式和新的内涵,但昔日那份敬天厚地、感物念亲的节日情感,依然令人追怀。


资料参考:
《榄屑·榄溪岁时记》何大佐 著
《中山市志》

上一篇: 从一纸诉状谈到传统榨油工艺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小榄麦氏的菊艺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