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2019)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20》 【成文日期】2019-12-31 【点击率】640次

【组织工作概况】 2019年,中共中山市委组织部(简称“市委组织部”)聚焦党建、干部、人才、公务员四项主责主业,推进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为中山重振虎威、高质量崛起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树立大抓基层导向,以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抓手,协同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简称“主题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落实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做好公务员工作。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当地人才政策。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做好组织工作,结合主题教育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打造新时代“讲政治、讲学习、讲团结、讲担当、讲廉洁”的“五讲”组织工作干部队伍。1月,根据中山市机构改革方案,市委组织部统一管理公务员工作,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担的有关公务员管理职责划入市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对外加挂市公务员局牌子。市委组织部驻东区松苑路1号市委大楼4~5层。

 

【党组织建设】 2019年,中共中山市委组织部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抓手,以规范化建设、组织力提升为重点,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

    落实党建主体责任 研究制定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要点和工作规则,修订《市委党的建设主体责任清单》《镇区党委(党工委)党的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市直单位党组(党委)党的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实现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

    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持续推进村(社区)党组织设置专项整治,推动村(社区)升格为党总支(党委),督促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

    实施“头雁工程” 开展“四不”书记专项整治,加快培养书记储备人选,优化村(社区)“头雁”队伍。推动国有企业管理骨干和支部书记“双向培养”。开展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

    扩大两新组织“两个覆盖” 全省民营企业百强、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党组织组建率100%;有党员的711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党组织单独组建率80%。成立互联网行业党委,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广东凯行律师事务所被全国律师行业党委评为全国律师行业先进党组织,255所公办中小学党组织实现100%全覆盖,4所高校院系全部设立党组织,3所高校成立思政课教师党支部。加强公立医院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化 实施南粤党员先锋工程,全年新发展党员2212人。推广建立“党员示范岗”,深化模范机关创建活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5600项。发挥全市镇街党校主阵地作用,举办各类培训班1031场次,培训党员13万人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2019年,中山市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最突出的主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全市镇街、市直单位、基层党组织11万名党员参与主题教育。

  市委常委会开展第一议题学习76次,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19次,带动全市各级100个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活动1000场次。市委常委深入镇区、企业、分管部门督导宣讲,市委主要领导开设“书记讲堂”,为全市6000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党课。实行市、镇领导班子导学,第一书记领学,基层党支部书记带学,党群服务中心辅学,指导组督学。利用红色资源,整合开发杨殷故居等4条红色教育现场教学体验路线,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档案文献展,开办“初心课堂”读书班。依托“三会一课”(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主题党日、“学习强国”平台、基层党校、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案例教学、微信公众号等阵地,开展基层党支部学习教育。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学习3.47万次、“第一议题”学习1.82万次、专题学习1.38万次、革命传统教育4877次、形势政策教育4532次、先进典型教育6974次、警示教育4779次。

  围绕中心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市委班子聚焦主题主线,完成调研课题33个,各镇区各部门完成调研课题816个。开展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课题调研50个,完成“重振虎威行动”深调研课题24个,形成政策建议稿25份。

  树立问题导向,深刻检视整改。贯彻“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要求,结合巡视巡察整改、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好民生实事、抓好8项专项整治落地见效等工作,系统梳理制约中山发展“四个之困”(土地碎片之困、产业升级之困、交通瓶颈之困、队伍建设之困),制订中山重振虎威“十大方案”,推进“交通攻坚年”“项目落地年”“稳企安商年”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山落地生根。

  ·资料链接·

    “四个对照”:指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

    “四个找一找”:指找一找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存在的差距;找一找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存在的差距;找一找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差距;找一找在思想觉悟、能力素质、道德修养、作风形象方面存在的差距。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大培训】 (详见“市情概览”类目“政治建设”分目)

 

【干部队伍建设】 2019年,中共中山市委组织部贯彻中央、省委巡视整改工作要求,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找根源、定举措,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强的专业培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学习大培训,全年安排培训班次77期,培训11975人次。树立正确导向选配干部。针对省委巡视反馈的突出问题,加大全市干部统筹使用力度,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理顺干部管理职责,把镇街领导班子成员纳入市管干部范畴,取消正科级及以下干部选拔任用备案,强化各镇街各单位党委(党组)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领导和把关。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研究制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具体措施以及在重大专项工作中精准选用考核激励干部的举措。修订市直单位、镇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引导激励广大干部在重大专项工作中干事创业。从严管理监督干部。

 

【公务员管理】 2019年,中共中山市委组织部落实新修订的公务员法,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公务员工作。创新公务员招录选调模式,加大2020年选调生和急需紧缺专业公务员招录工作宣传力度,首次对中山生源大学毕业生、“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博硕士优秀毕业生开展定向精准宣传。全市89个职位成功报名人数比上年增长319.8%,设置职位数、成功报考人数、中山生源数均为2018年来最高。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专项选拔乡镇公务员5人。用好用足用准公务员职级晋升政策。做好新修订公务员法的学习贯彻。

 

【人才工作】 2019年,中山市人才工作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聚焦实体经济发展,提高人才支持力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中山重振虎威、高质量崛起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

    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 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职称制度改革、柔性引才管理、博士后工作绩效评估、民营经济引才补贴、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留创园资金管理等人才政策实施细则8个,为聚集各类人才提供政策保障。

    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力度 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专家人才工作制度。及时更新补充党政领导联系服务专家管理办法。成立人才服务小组,上门走访专家人才100余人次。完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园平台业务功能,整合有关部门的人才入户、津补贴申领、人才认定等33类122项人才创新创业服务项目,提供可供查询的创新创业政策155条,对接全市25个镇区135个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平台访问量30万人次。推进人才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代理办、同城办”,提升人才服务效率。利用中山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镇区人才活动中心等平台,举办“大师面对面”等各类人才专题活动85场,累计服务人才5000人次。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人才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问题。

   “雏鹰归巢”育才计划启动 完善本土青年人才库,实行人才成长全周期跟踪联系服务,引导青年人才支持家乡发展、投身家乡建设。举行百名“双一流”大学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交流会,在坦洲镇等地举行中山市青年人才“梦想启航”菁英汇等活动,引导青年人才体验中山的创业创新环境,了解中山的产业优势和人才需求状况,1000名市内青年人才参与活动。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圈融合发展 举办2019年中山人才节,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中山发展论坛等招才引智活动。推进多项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在中山落地转化。推动建设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760澳门互动区”,带动港澳青年到中山市创新创业,累计为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现代服务等300个项目团队提供孵化服务,创业带动就业753人。

    人才工作水平提升 到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小榄镇、横栏镇、坦洲镇等镇区开展人才工作调研,支持南区、横栏镇、沙溪镇结合实际制定积极开放、务实管用的人才政策。其中,横栏镇率先成立镇一级高层次人才联谊会,高标准建设人才服务中心以及人才公寓;坦洲镇、南区制定专门的人才政策;小榄镇提供1500万元财政资金,解决高层次人才历史性补贴问题。实施乡村专业人才培育工程,评审认定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各2个,完成“粤菜师傅”培训79人次,开展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4281人次。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委托广东省电子商务商会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培训学员54人次,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

    人才工作宣传 利用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加大中山市人才政策、基层人才工作创新实践经验、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向专家人才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政治引领增强人才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组织老专家人才讲述个人奋斗、建功立业事迹,激发广大知识分子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2019年中山人才节】 2019年3月23日至4月2日,中山市举办投资经贸洽谈会暨中山人才节系列活动。该届中山人才节围绕“湾区时代·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主题,以“招揽大湾区高端人才及团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有效对接港澳科研成果转化”为重点,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中山发展论坛、港澳科技人才创新项目对接会、“智汇中山”人才招聘会3大类12项招才引智活动,吸引包括64家高校和科研院所、21个内地和港澳地区重点实验室、1384家企业人才以及4名院士、353名专家教授、361名博士等4.9万名人才参与,服务对接项目64个,“智汇中山”人才招聘会吸引线上线下538家企业、3.3万名人才参加,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汇聚中山。

    人才发展高峰论坛 3月28日,举办以“改革开放再出发,共建活力大湾区”为主题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山发展论坛。活动邀请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香港新华集团主席、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蔡冠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原司长、南丰集团行政总裁梁锦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原巡视员陈宣庆等嘉宾作主旨演讲。蔡冠深、梁锦松、王福强分别以“粤港澳大湾区与中山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人才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度解读”为主题,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以及中山抓住机遇,对接湾区创新资源和要素,加快融入湾区发展。3月29日,“科技·人才·产业圆桌论坛”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举办。论坛聚焦引才育才,探讨科技、人才、产业融合发展。同日,中山智能制造人才技术创新论坛(智能锁具专场)在小榄镇大信皇冠假日酒店举行。论坛从行业趋势分析、创新能力提升、强链补链延链、协同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山市智能锁企业发展。举办大师面对面——“艺谭”高端文艺人才系列讲座。活动邀请中山籍著名艺术家、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院长李海鹰作题为《粤港澳大湾区流行音乐的光辉岁月与未来展望》的主旨演讲,其以亲身经历结合流行音乐艺术,从不同视角探讨改革开放40年粤港澳流行音乐的光辉历程。

    人才·产业·项目对接活动 3月23日至4月2日,先后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中山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人才、产业、项目对接活动。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中山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按企业组和个人组角逐产生奖项12个,吸引及培育优秀的创业青年在中山创新创业。引进一批来自海内外的高端平台、高技术项目、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入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打造高端产业化基地;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落户中山,将建设以创新药物研发、生物医药产业孵育为目标的综合性药物研究机构,打造在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影响力的药物创新中心;古镇灯饰创意产业平台、智能家电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等项目签约,服务中山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组团镇区人才活动 各镇区组团发挥招才引智主体积极性,由翠亨新区、黄圃镇、古镇镇、横栏镇、坦洲镇等牵头,组团内其他镇区参与,分别举办东部组团粤港澳大湾区中山生物医药产业高峰论坛、东北组团人才创展会、西北组团“英才荟”、南部组团创新创业项目路演会等系列活动。东部组团粤港澳大湾区中山生物医药产业高峰论坛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支志明等知名专家就生物医药产业开展深入研讨;东北组团人才创展会推介创新创业和营商环境,达成签约项目16个;横栏镇制定《关于实施横栏镇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若干措施》(简称“横栏镇人才十条”);横栏镇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坦洲镇人才活动中心等镇区人才交流服务平台成立。

(黄春明)

上一篇: 综述(2019)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宣传工作(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