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8》 【成文日期】2017-12-31 【点击率】275次 | |||||||||||||||||||||||||||||||||||||||||||||||||||||||||||||||||||||||||||||||||||||||||||||||||
【组织工作概况】 2017年,中国共产党中山市委员会组织部(简称“市委组织部”)以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落实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和省委二次、三次全会,市委二次、三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抬头看齐、带头示范、埋头实干、回头评估、点头满意“五头并进”,对接中山新一轮大发展,提升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水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得到省委组织部、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表扬。7月19日,根据部机关内设机构调整安排,市委组织部成立干部三科、干部四科,调整组织一科、组织二科工作职责,撤销党代表联络科,合并市远程办与干部培训科;调整后有内设科室13个。市委组织部驻东区松苑路1号市委大楼4楼。
【党组织建设】 2017年,中共中山市委组织部以基层党建的组织建设科学化、党员管理规范化、组织生活制度化、作用发挥常态化“四化”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提出重点任务23项,并细化为具体措施50条。推进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省网络考学活动参考率100%、平均分排名全省第二位。完成党组织和党员信息采集工作。采取市领导带头挂点包村,选派第一书记等措施,投入1.3亿元以项目化管理推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镇区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解决问题2.4万件,277个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全部通过省验收,完成治理整改土地乱占、乱卖、乱租“三乱”案件133宗;全部兑现省下达的征地补偿款3200万元;兑现历史遗留征地留用地欠账202.96公顷;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率94.7%。统筹推进机关、国有企业和学校党建工作,开展25个镇区和43个机关党组织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在“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新活力·新跨越”主题实践活动,“两新”组织党员培训学院授课95场次,“红色创投”筹集资金230万元,“党建+公益”活动惠及15万人。12月8日,中山市“两新”组织党工委在古镇镇召开中山市“两新”组织“两个覆盖”(指党的工作、党组织覆盖)工作推进现场会。推进党员电化教育,开展以“我身边的正能量Ⅱ”为主题的第三届微电影微视频大赛,收集作品215部,比上届增长86.9%。
2016―2017年中山市中共党员和党组织情况表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详见“市情概览”篇“政治建设”。)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推进】 2017年,中山市直有关单位、共青团组织扶贫组结合扶贫工作重点任务,强化组织引领,选派优秀党员干部,采取措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强化“党建+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市司法系统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对口肇庆市德庆县开展“党支部对户”精准扶贫帮扶活动,形成全系统党员参与的大扶贫格局。结对单位选派干部确定帮扶主体和对象,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结对关系,帮助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帮扶措施,发挥扶持政策、项目资金的激励导向功能,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支持和鼓励党员推广新品种、运用新技术,在脱贫项目实施中先行先试,引办和创办示范项目、示范基地。以先富带动后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山市委员会、中山市青年联合会联合火炬开发区青联和火炬区青年企业家协会组织对口帮扶肇庆市怀集县冷坑镇爱二村,强化工作调研,入户探访慰问贫困户。助力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和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加强扶贫地村级组织的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强化扶贫项目规划导引和宣传。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成联合扶贫工作组,选派6名党员干部进驻肇庆市封开县金装镇大林村,开展环境美化工程,清理垃圾堆积污点和主要排水渠,进行村路建设、储水池建设、水电路灯安装工作,通过实施一次性奖励补助鼓励贫困户开展新房建设。推进对内宣传,通过设置宣传栏、召开全本村民代表大会、解答村民代表疑问、组建微信群,宣传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向各单位宣传扶贫建设项目,争取职工及相关协会、爱心企业到大林村实地调研并捐款60万元。强化两地工作业务交流和培训学习。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织深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布江达县调研考察援藏项目,并实地调研考察创建小康示范村的雪卡、孜木中、木巴3个村的项目建设情况以及县城的立面改造工程。探索两地交流培训、技术帮扶事宜,鼓励中山建筑企业和行业协会到工布江达县帮扶小康示范村建设、危房改造和周转房建设。将工布江达县干部纳入中山干部培训计划,安排2名受援地藏族干部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住房保障办公室和住房保障服务中心交流学习公租房管理、分配等业务。
【项目化管理模式提升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 2017年,中山市19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共确立“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基层突出问题治理、村(居)党务管理、民生建设4类问题的整顿项目114项,并投入项目整改资金1.32亿元。坚持市镇村三级联动,推动整顿责任具体化。明确挂点市领导、镇区党委(党工委)书记、村(社区)第一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四类主体”的整顿工作责任。19名市四套班子党员领导挂点包村,带动市级资源、资金、项目下沉基层;镇区党委(党工委)担负项目实施主体责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落实直接责任,管理好项目台账,细化分解任务,落实预期目标、工作措施、责任人员、完成时限等具体工作;村(社区)第一书记发挥职能优势,争取市镇资源,定期汇报项目进度,推动形成整顿合力。加大投入和监督力度,推动整顿项目实施精细化。市财政下拨市领导固本强基联系点建设专项经费200万元用于19个软弱涣散村(社区)整顿工作。镇区党委(党工委)建立整顿项目任务分解表,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并加强经费检查考核。镇区财政部门开通“绿色通道”,提高整顿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市委组织部、市委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跟踪督查经费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确保项目资金科学合理使用。项目建设情况纳入镇区实绩考核,以及镇区党委(党工委)书记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
【国企党建重点任务清单落实】 2017年,中山市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全面加强党建工作,抓好国企党建工作的政治责任。9月,市委组织部和市国资委联合出台《全市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重点任务措施清单》,明确23项任务90项工作措施、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成立督导组每月督导检查,以“1个问题建1个账号、整改1个问题销1个账号”为机制,动态管理整改落实情况。至年底,完成任务17项。出台“1+N”国企党建制度文件,在国企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专章编制国企党建规划,配套制定、修订《中山市国资系统党委书记工作会议制度》等国企党建制度11个。完成全部92家市属全资、控股企业的章程修订工作,市属全资、控股企业实现交叉任职、双向进入。设置国资委、集团公司和下属全资控股企业“三级一线”纪检监察组织架构,组建由76人组成的纪检监察队伍。启动国资委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市场化选聘。加强工作检查指导,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对落实情况、业务招待、公务用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建任务落实等情况开展党建工作年度大检查。制定国资委党委委员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规定党委委员每年参加联系指导企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班子会议不少于4次,参加企业党组织的“三会一课”不少于2次。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实行“一企一策”,实现党建目标责任与经营目标责任联动,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薪酬直接挂钩。
【党代会代表违纪违法处理规范化】 2017年8月,中山市制定《中山市党代会代表违纪违法及时处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党代会代表在任期内,受留党察看以上处分的党代会代表,终止代表资格;因涉嫌违纪违法被免去党政领导职务的,停止执行代表职务。明确纪检部门和组织部门的责任分工,加强沟通对接,建立党代会代表资格异常情况同步通报、实时协作机制。纵向上按照层级管理和干部管理权限,区分市管干部和非市管干部,分别确定处理权限。明确市委、市纪委、市委组织部、选举单位、代表所在党组织在处理党代会代表资格工作中的不同职责。规范操作流程。对应当终止市党代会代表资格的市管干部,由市纪委作出党纪处分时,一并报请市委决定终止其代表资格(同时担任镇党代会代表的,资格一并终止)。对非市管干部,由代表所在党组织根据市纪委审理或处分意见,会同选举单位提出建议,报经市委组织部由市委批准。对应当停止代表职务的市管干部,由市委组织部报请免职时,一并报请停止执行代表职务。对非市管干部,由所在党委(党组)决定免职时,提出停止执行代表职务建议,按程序报选举单位,再经由市委组织部报市委批准。办法的实施解决党代表违纪违法后,纪检部门作出处分决定与组织部门对党代表资格处理不同步,导致代表身份“空挂”、代表资格处理滞后,以及处理该类情况缺乏统一、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等问题。至年底,共对31名市镇党代会代表作出资格终止处理。
【干部队伍建设】 2017年,中山市加强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监督,完成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组织筹备工作,完成全国和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的推荐选举考察工作。推进教育培训工作,培训各级干部5593人(次)。开展领导班子分析研判44次,市委常委会讨论市管职位任免18批187人(次),遴选援藏援疆和对口帮扶云南昭通、广东潮州的干部43名。组织24名政法系统和镇区干部双向挂职锻炼,接收到中山挂职干部11批共45名。完成112个单位共1.32万名公务员信息采集工作。巩固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成果,落实 “凡提四必”(指对干部档案必审,对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核,对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对有信访举报和发现问题必查),核实69名拟提拔市管干部考察对象的个人有关事项,诫勉处理领导干部4名,收到党员干部群众来信来访113件(次),提醒谈话领导干部2名,检查11名离任镇区党委(党工委)书记和10名市直单位“一把手”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情况,对11名涉嫌违纪违法的市镇党代表作出停止执行代表职务或终止党代表资格的处理。完善2017年考评体系,发挥考核作用。
【干部管理监督事项“一网流转”】 2017年,中山市依托全市公务员干部人事管理系统,开发干部管理监督信息化平台,实现干部出国(境)“一网”审批、个人事项“一网协查”、干部任免“一网报备”等管理监督事项“一网流转”,解决干部管理监督中纸质审批数据统计难、保管难、更新慢、信息沟通繁琐等问题。平台设置干部因私出国(境)审批、因公出国(境)备案、备案人员增减册、照片核对等出国(境)管理审批功能,审批结果同步更新至相关单位(镇区)和出入境管理部门,干部出国(境)相关情况可及时查询;设置证照管理功能,掌握证照归还情况,对延迟归还证照的党员在线发送提醒归还短信。至年底,全市各单位通过平台办理市管干部出国(境)审批5218人次,办理出国(境)在线报备1.89万人。打通组织部门与公安户政、出入境、国土、工商、外侨等部门的信息通道,干部管理监督部门可通过平台提交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协查请求,相关单位根据职责权限在规定时限内对委托协查事项进行线下查询、线上反馈,降低沟通成本,至年底,完成干部及家属子女个人事项网上协查161批次。开通干部任免“一网报备”功能,各单位(镇区)可通过网上提交干部任免会议的备案议题、会议时间、地点等7项基础信息,以及“是否需要报市委组织部审核”“讨论任免人数”“任免职位职数”等近70项拓展信息,市委组织部干部管理监督部门在网上对相关信息备案审核后,作出是否派员参加会议的决定。全年平台完成干部任免会议会前报备934次。
【中山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2017年10月13日至11月24日,中山市直单位和部分镇区39名中青年干部在中山市委党校进行封闭式学习培训,课时6周。课程以加强中青年干部党性锤炼、理论修养,提高中青年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目标,设置“党性修养与党性锤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山实践”“素质提高与能力提升”三大模块课程,结合专题讲座、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结构化研讨等教学形式,设计“中青年干部谈成长”“信仰的力量”“学员畅谈十九大”等专题学习课程39个,进行杨殷故居及中共一大旧址参观、重温入党誓辞等现场教育,与云南省昭通市中青班合并上课交流等环节。开展调研,形成资政文章和调研报告39篇,全部通过专业老师的现场答辩,部分优秀论文在《香山论坛》专栏发表。
【人才工作】 2017年3月,中山市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若干意见》,在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建设中山市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园,推动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联合创建省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促进创新创业主体与要素资源相对接,形成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人才生态系统。落实人才服务,依托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各园区产业平台创业服务中心,将人才服务范围扩展至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等方面,构建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产业人才综合服务体系。
市主要领导利用传统节日和人才节期间带头与高层次人才代表直接交流,推动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打造高层次人才联谊会服务平台。成立企业人才服务小组,通过走访企业了解企业人才需要,为企业人才解决工作和生活实际困难。举办2017年第四届“中山人才节”。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科技产业园区和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的支持力度,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力。
2017年中山市新增人才统计表
【中山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2017年,中山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集聚紧缺适用人才,打造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提高人才服务水平,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人才新政 2017年,中山市制定《关于进一步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包括“提高党管人才水平、实施‘中山英才计划’、实施‘中山优才工程’、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完善人才服务体系”5部分共18条,在党管人才工作机制、高端人才精准引进、紧缺适用人才培养、特色平台建设、综合服务保障等方面破除制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在高端人才精准引进、紧缺适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突破。《意见》将18条意见细化为53项具体任务,显现政策红利。25个镇区均成立以党委(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年内,吸引海内外45个团队申报市级创新创业科研团队,比上年增长114%。共引进博士221人,增长35%,硕士1750人,增长18%,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1047人,认定和评定高层次人才220人。至年底,全市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18人、“广东特支计划”专家10人、省市级创新科研团队41个。 人才高峰论坛品牌 2017年,中山市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举办第四届“中山人才节”,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主题,打造“人才高峰论坛”特色人才工作品牌,举办10项招才引智活动,吸引9名院士、120名专家教授、326名博士和2万多名海内外人才齐聚中山,1575家企业、94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签订人才合作项目42个,促成洽谈对接项目134个。 新型聚才平台 2017年,中山市推动产才融合,助力创新发展,以产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精准引才。支持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创新平台(分支机构)、重点实验室。年内新增大师工作室7个,立项市级创新创业团队1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分支机构2个。先后赴美国、加拿大开展25项招才引智活动,在美国硅谷、波士顿等地建立海外人才工作机构3个,服务企业招才引智。邀请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崔屹、清华大学教授范玉顺等海内外知名专家到中山市开展学术交流,分享国内外最新前沿科技动态,助力相关产业发展。借势自贸区建设,主动承接香港、深圳等发达地区外溢资源,推动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联合创建省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全市建成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及分支机构11个、院士工作站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43个、大师工作室30个。 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园建设 2017年,中山市推进生态园网站各项工作,组建市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园筹建办公室。线上部分完成招投标并开展相关工作,网站集聚创新创业服务机构152家、创新创业孵化平台123家、创业导师116位、创新创业中介机构31家。 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整合中山市人才政策、产业需求、企业信息和服务配套等资源,促进创新创业主体与要素资源相对接,解决人才创新创业中的资源分散、信息碎片化、协同程度低等问题,形成线上线下高效互动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人才服务 2017年,中山市依托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为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入户入学、医疗保健、公积金贷款等服务,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实行限期快速审核反馈机制,构建专业化、精细化的人才综合服务体系。发挥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作用,举办各类专题活动535场,服务高层次人才4万人次。探索推行“中山优才卡”服务,人才凭卡在社会保障、购房购车、职称评定等方面与户籍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并在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入户入学、医疗保健、政务服务、文体生活等方面享受优先便利服务。结合中山与云南昭通对口扶贫协作需要,组织第七期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到昭通开展人才交流服务和疗养活动。
【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完成】 (详见“市情概览”篇“政治建设”。)
【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 2017年,中山市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增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抓,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到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全过程,做到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人才工作和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坚决向十九大精神看齐。开展十九大精神大学习大培训。以“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为重要抓手,制定《关于在全市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学习大培训的实施方案》,发挥组织部门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作用,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强化指导督导,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全市各级组织部门配合市委、镇区党委(党工委)做好集中传达学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集中瞻仰革命遗存、开展大学习大培训督导等工作。抓好“关键少数”,接续举办全市处级领导干部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全市处级干部、镇区班子成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轮训班,培训干部1056人次。配合省委组织部调训37名干部参加全省省管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 中山市各级党组织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解读辅导、形势报告、座谈研讨、十九大代表巡回宣讲、支部书记上党课、培养宣讲小教员队伍、组织撰写心得体会、举办文艺汇演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学习新修订的党章。推动党的十九大代表闫文静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80场次。坚持定位高端师资,在处级以上干部研讨轮训期间,邀请省委宣传部讲师团,中央党校、省委党校教授等专家作辅导报告,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课程,观看《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专题片,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六个新”确定6个主题,由6位厅级市领导牵头抓好学习研讨。组织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继承和发展杨殷烈士精神座谈会”,中央党史研究室、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等30位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纵论杨殷烈士革命精神,推动塑造杨殷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品牌,推动党性教育再上新台阶。为全市10.8万名党员订购《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学习资料,组织参加全省“学报告 学党章”学习教育网络考学,优等率1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