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2015)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6》 【成文日期】2015-12-31 【点击率】1041次

【组织工作概况】 2015年,中山市各级组织部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重点、突破难点,组织工作各项任务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显著,加强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监督,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基础,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全市有基层党组织6512个,中共党员107562名,年内新发展党员2317名。中国共产党中山市委员会组织部(简称“市委组织部”)驻东区松苑路1号市委大楼4楼。

 

【党组织建设】2015年,市委组织部贯彻全省基层工作会议及全省高校、国企、社会组织等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立足中山实际,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坚持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基层治理。10月15日,市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召开全体成员第一次会议,传达学习省有关会议精神并部署当前基层治理工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组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主持会议,市委秘书长、领导小组副组长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制定《全市基层治理工作方案》,重点梳理农村土地“三项治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10项工作,统筹部门力量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从严从实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30个,推动全市镇区领导干部入户走访群众、两新组织及驻村单位,解决群众实际问题4万个。在市镇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市委书记带头,层层传导压力,落实党建责任。6月30日,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表彰全省农村、“两新”组织优秀党组织书记的决定》,授予中山市东区党工委书记和坦洲镇党委书记“优秀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称号,授予阮金成、彭泳勇、萧润元、何发顺、胡仲华和吴星权6位同志“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称号,授予李萍、欧钜伦、王奎、徐冬梅、张晓玲和邱文波6位同志“优秀‘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称号。加大基层保障力度,市镇两级财政投入基层党建经费1.2亿元。推进机关党建工作,落实《党组工作条例》,按要求对党组进行设立、撤销、变更,全市新成立党组23个。理顺机关党建管理机制,落实层级管理责任。创新开展“阳光先锋”机关党组织和党员驻点联系、志愿服务群众工作,各单位投入活动及帮扶资金400万元,服务群众1.5万人次,对口联系群众1300户,认领并完成群众“微心愿”639个。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机制。推进“一核四联”(指以党代表为核心,党代表所在党组织、村(社区)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群众组织紧密联动)书记项目,整合各层面的党建工作资源,首次以“党建+公益”形式搭建“红色创投”活动平台,带动部门配套和社会捐助资金3000万元,服务群众50万人次。组织各级党代表参加“党代表+社工+党员志愿者”和“党代表统一活动日”活动。5月5日,面向社会举办以“我身边的正能量”为主题的全市首届远程教育微电影、微视频观摩交流活动。在第四届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课件观摩交流活动中,中山市报送的《医院里的故事》获全省一等奖第1名。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实效。以“精品质 铸品牌”为主线,通过“两新演说家”“向日葵缤纷志愿服务”“品质两新读书悦”、女子三人篮球赛及党员积分服务兑换等系列活动,深化“品质两新”建设,激活两新组织党组织发展的内生动力。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1500次,11万人次参与,举办两新学堂等讲座120场,服务企业2000家,培训1.2万人次。探索总部党建、公益类枢纽型社会组织党建等新模式,扩大党组织及党的工作的有效覆盖。

 
2014―2015年中山市中共党员和党组织情况表

项 目2014年2015年增加数2015年比
           2014年增长(%)
党员情况(人)党员总数10573810756218241.7
女党员数359843728513013.6
35岁以下党员数4039639542-854-2.1
高中文化以上党员数837138615124382.9
在岗职工党员数605406229617562.9
发展党员情况(人)发展党员总数2309231780.3
女党员数10511022-29-2.7
35岁以下党员数18201778-42-2.3
高中文化以上党员数22252237120.5
党组织情况(个)基层党组织总数数633065121822.9
基层党委数1701932313.5
党总支部数272254-18-6.6
党支部数588860651773.0

 

 

【干部队伍建设】 2015年,市委组织部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和市委中心工作配班子、选干部、建队伍。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从严从实开展干部培养选拔、管理监督及考核评价等各项工作。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科学编制全市各类培训计划,重点举办全市处级干部专题研讨班、中山干部学习论坛及主体班次。全市培训各级领导干部4500人次,完成中组部、省委组织部调训40人次。举办中央党校“创新驱动发展专题研讨班”成果汇报会,完成学习成果汇编2本。改革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培训费管理办法,增强办班单位的自主性、能动性。10月,开始改版升级“中山市干部在线学习网”,实现全市公务员网络培训全覆盖。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制发《市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程》《市直单位和镇区领导班子分析研判制度》等4个干部工作文件。规范市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年共讨论任免市管干部9批120人次,其中提拔任用28人次。对全市镇区领导班子开展专题调研和分析研判。选派对口帮扶潮州挂职锻炼干部18名和援疆医生3名。从严开展选人用人核查整治。实行凡提必核,对拟提拔市管干部考察对象进行个人有关事项和干部档案“两核查”,取消部分干部考察对象资格。制定调整不胜任现职和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的意见,对部分领导干部进行组织调整。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坚持开展日常监督预警告诫,对41名处级及以下干部发出函询、诫勉通知。组织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按规定开展随机核查。开展干部档案专项审核,完成市管干部档案初审、复审和复核工作。执行离任检查制度,对8名离任的党组织书记进行离任检查。修改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首次将法治建设作为独立指标组进行考核,加大创新驱动发展考核权重。

 

【人才工作】 2015年,市委组织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增强人才集聚效应。围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人才政策和机制创新,擦亮人才工作品牌。统筹开展人才工作专项调研。发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作用,调动成员单位积极性,调研了解全市人才发展态势和现行人才政策实施情况,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并获市委充分肯定,为做好“十三五”时期人才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引。举办中山人才节,以“人才产业云”为主题,通过开展珠三角人才工作联盟第三次会议等12项招才引智主题活动,吸引线上线下6万名海内外人才(包括院士1名、专家教授67名、博士186名)、1060家企业、8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参加,正式签约人才项目53个。创新人才评价机制。3月20日,制定实施《中山市企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评定管理暂行办法》,以科研创新能力、业绩贡献情况和行业社会评价为主构建指标体系,评定首批100名企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优化人才服务。依托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组织董事长圆桌会议、尚峰论剑、修身沙龙等专题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特色服务,全年举办各项活动203场,服务各类人才1万人次,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被评为“5A级社会组织”。全年全市培养引进各类人才52801人,其中培养人才40595人,引进人才12206人;有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人,入选“广东特支计划”3人,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3个及市级创新科研团队7个。

 
2014―2015年中山市专业技术人才情况表

单位:人
项 目2014年2015年
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数3091233638
按职称分类
高级职称人数44094445
中级职称人数1512516119
初级职称人数1054613074
注:1.2014年统计范围为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有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
  2.2015年统计范围为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
  3.统计单位为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2015年,中山市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显著。围绕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建设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高标准严要求地落实各项任务。坚持领导干部带头。组织市镇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抓好整改落实和立规执纪。全市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讲专题党课800场,参加学习的党员干部5.5万人次。树立以坦洲镇城管执法分局局长温武坑为代表的践行“三严三实”先进典型,抓好“为官不为”专项整治,对41名干部进行组织处理。聚焦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深入查找不严不实问题,全市各级党委(党组)整改班子不严不实问题169个,整改个人不严不实问题1696个。推动专题教育常态化。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穿始终,学习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把“三严三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推动干部在深入学习、剖析反思、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检身正己,全市专题培训处级以上领导干部3030人次,31985名党员参加“党章知识测试”。通过专题教育,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推动全市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思想和作风保证。

 

【第二届“中山人才节”】 2015年3月27—31日,2015年第二届“中山人才节”以“人才产业云”为主题,举办珠三角人才工作联盟第三次会议、中国社会创新(中山)基地成立仪式暨博士后论坛、中国(中山)海洋工程人才产业论坛、“智慧城市”海外博士创新创业推介会暨技术项目对接会等12项招才引智主题活动,61616名海内外人才(包括院士1名、博士186名、专家教授67名)、1060家企业、8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参加,正式签约人才项目53个。审议通过包含8项共建内容的珠三角人才工作联盟合作备忘录。人才节举办珠三角人才工作联盟第三次会议,分段实现区域合作和共赢。举办中国(中山)海洋工程人才产业论坛,邀请专家作主题报告,与新能源、海洋工程、船舶制造等重点产业相对接;举办“人才产业云”平台建设合作洽谈会;举办新型专业镇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项目洽谈会、现代服务业人才科技金融合作高峰论坛、“智汇中山”人才洽谈交流会;举办教育、卫生计生、现代服务业、事业单位人才招聘专场,实现人才与产业共振。举办“智慧城市”海外博士创新创业推介会暨技术项目对接会;在保障招才引才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从“广发英雄帖”改为对250位报名的海外博士“靶向筛选”,邀请55名具有深度意向愿意在本地创新创业、与本地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实现人才与科技互促。由省人才办牵头,举办珠三角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路演;建立珠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投资“种子”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向创新型科技人才流动和聚集。举办现代服务业人才科技金融合作高峰论坛,实现智本与资本融合。“人才产业云”涵盖“区域云”“创新云”“创业云”和“金融云”促进资源要素线上线下匹配对接;“智汇中山”人才洽谈交流会同时设置网络招聘专区;“人才产业云”平台建设合作洽谈会、现代服务业人才科技金融合作高峰论坛、会场展示等活动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突显“人才产业云”主题。开发2015年“中山人才节”场景应用(LiveApp),实现无需下载即可进行交互式体验,提供活动通知、活动地点导航、图片视频分享等功能,辅以手机短信、二维码等拓宽宣传渠道,实现智网与智库共享。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广东药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签订人才合作协议,组织两岸四地知名高校博士生、高级工程师到中山考察交流;举办青年人才创业计划大赛,创业项目涉及电子商务、文艺创作、休闲娱乐等,实现创新与创业并举。

 

(张演强)

上一篇: 综 述(2015)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宣传工作(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