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工作(2014)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5》 【成文日期】2014-12-31 【点击率】1262次

统战工作

【统战工作概况】 2014年,中国共产党中山市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简称“市委统战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大局,坚持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学习实践活动;加强走访调研、宣讲服务、对外交流、区域合作等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进多党合作事业,健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建言献策等机制;培育统战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协同治理、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凝聚力量参与慈善公益,助力社会和谐善治;坚持打造品牌拓展对外联络,打好“社团牌”“文化牌”“青年牌”“中山牌”“海外牌”,助力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提升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市委统战部驻东区松苑路1号市委大楼8楼。

【多党合作与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2014年,市委统战部在多党合作和党外知识分子领域工作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为主线,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健全参政议政制度,牵头制定《中山市党外人士建言献策直通车制度》和《中山市政协委员产生和退出工作办法》,拓宽党外人士参政议政渠道。在民主党派对口联系单位开展特约人员聘任工作,有特约人员110人,特约人员聘请单位扩展至14个职能部门。组织特约人员参加职能部门开展的系列考察调研和建言献策活动以及工作情况通报会,加强党外人士与党政部门联系沟通,强化党外人士的民主监督职能。健全建言献策机制,引导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新型专业镇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调研,形成涉及经济转型升级、混合所有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教育改革等方面调研成果;借助市“两会”平台,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优势,为中山发展建言献策。2014年,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提交人大议案1件、建议16件,提交政协界别提案55件、个人领衔提案178件,其中的重点建议和提案主要由党外人士提交。借助暑期座谈会、市长座谈会,搭建党外代表人士建言献策平台。健全党外干部培养使用机制。举办统一战线第11期和第12期“智·汇”讲坛,市基层知识界人士联谊会会长、秘书长培训班和市党外干部培训班,帮助党外人士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履职能力。探索建立党外人士实践锻炼基地,安排民主党派成员到对口联系单位跟班学习。完成民建市委会、农工党市委会领导班子和部分市政协委员、政协常委的届中调整,为2016年党派及市政协换届工作做好准备。11名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入选第七期“中山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民进市委委员徐杰撰写的《着力制度完善、彰显特色优势——浅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优化完善》获2014年度全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优秀奖。联合市委组织部对全市党外干部进行专题调研,了解中山党外干部情况,做好民主党派后备干部民主推荐工作,为民主党派构建科学的人才梯队创造条件。启动《中山市民主党派志》修编,促进多党合作事业传承发展。2005年9月21日成立的市知识界人士联谊会(简称“知联会”)有创会会员67人,2014年,市知联会成立法律社会、科技卫生、财政经济、文化教育和规划建设等5个专业委员会。市知联会被纳入市枢纽型社会组织培育计划名单,截止2014年4月,全市24个镇区和市卫计局、市教体局均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组织――知联会,逐步推进基层知联会规范发展,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现“两个第一”,即第一个在镇区一级成立知联会,第一个完成基层知联会组织全覆盖。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 2014年,市委统战部深化服务职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联合市工商联到基层商(协)会、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发展瓶颈,形成《关于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发挥各级工商联桥梁纽带作用,服务和推动新型专业镇建设》调研报告,为促进全市经济扶持政策落地、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决策参考。召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经济社会情况通报会、推进新型专业镇建设企业家代表通报会、市领导与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等,分析中山经济发展形势,宣传扶持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把握机遇,用足、用好、用活政策,提振发展信心。举办商会会长和企业家培训班,帮助非公企业转型升级。各级工商联、商会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对外交流拓展商机。市工商联(总商会)与美国中山总商会签署友好合作意向书和友好合作备忘录,组织基层商会、行业协会和异地商会代表赴澳门参加“2014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前往美国和古巴开展商务考察活动,为企业开拓国外和境外市场搭建平台。全市各级工商联全年组织经贸交流、考察活动70次,参加人数3000人次。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市场,落实《中山市与潮州市对口帮扶框架协议》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山市和潮州市专业镇对口帮扶工作的意见》,与潮州市工商联(总商会)开展互访,组织中山的企业家赴潮州考察投资环境,促成中山市照明电器行业协会与潮州市陶瓷协会、小榄镇工商联(商会)与潮州市电子机电协会达成合作意向。注重转化调研成果,成立中山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举办第四期新生代企业家培训班,组织企业家代表拜访香港中山侨商会。

【民族宗教领域统战工作】 2014年,市委统战部协助市委成立宗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职责、信息沟通、应急响应等制度,密切成员单位间的共同联系,形成合力,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举办宗教业务培训班,加强调查研究,理清中山市宗教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和谐寺观”创建活动,联同市民宗局、公安局、国安局等部门和各镇区开展为期1年的宗教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古香林寺、永寿寺、白衣寺、隐秀寺的重建和扩建,加强东区、古镇2个穆斯林临时聚礼点的管理。加强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做好省基督教第十次代表会议、省道教协会第五次代表会议、省佛教协会第六届代表会议的代表推荐工作。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部门镇区联动的宗教工作格局。开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主题宣传月活动和民族宗教政策宣传进机关、进基层、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在西区和黄圃镇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暨中山市“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文艺巡演。

【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2014年,市委统战部加强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载体的培育,支持和推动各镇区港澳同乡社团建设。制发《中山市港澳同乡社团组建工作指南》,明确港澳同乡社团性质和职能,规范工作流程。新组建港澳同乡社团组织12个,中山市港澳同乡社团总数68个,其中香港39个、澳门29个。完成中山海外联谊会(简称“海联会”)换届工作,新一届理事会成员251人涵盖26个国家和地区。组织港澳乡亲回乡举办庆祝香港回归17周年座谈会,开展摘荔品荔、赏荷花展和“又见岐江桥嘉年华”等活动。丰富文化统战内涵,联合香港中山社团联合会等同乡社团举办“港澳梦·中山情”中(山)港澳青年歌唱大赛;协助举办“家·国·情”中山香港两地文化交流联欢晚会;联合纪委、教育等部门举办“廉在我心·美德传承”中(山)港澳台小学生亲子书法比赛和中山海外港澳乡亲书画联展;加强港澳青年与中山青年的交流合作,借助中山市青年联合会、中山海外青年联谊会、中山市侨界青年联合会及香港中山青年协会、澳门中山青年协会等青年社团组织网络,加强资源整合,组织港澳台青年乡亲在市社会主义学院举办国情培训,开展“走进中山”考察活动,联合团市委及香港同乡社团组织香港青年举办“寻找家乡的故事”寻根之旅活动。发挥伟人故里优势,深入开展对台交流,支持协助省委台办和市政府组织对台交流考察活动,加强与台湾重点社团以及工商、金融、科技、文教界的沟通交流,宣传推介翠亨新区战略平台。做好台北市军官学校校友会、第八届黄埔论坛嘉宾团、“粤台学子中华情”暑期交流团接待工作,加强交流合作。

【统战理论研究】 2014年,市委统战部建立调研工作长效机制,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及新形势下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突出问题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市委统战部“创新首办香港中山文化节 以文化统战为载体拓展港澳统战工作新局面”工作获全省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中山市异地商会的现状及引导研究》论文获全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一等奖。民进市委委员徐杰撰写的《着力制度完善,彰显特色优势——浅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优化完善》论文获2014年度全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优秀奖。推动《中山市家庭企业接班人现状及引导》调研报告成果转化,成立中山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形成《发挥各级工商联桥梁纽带作用,服务和推动新型专业镇建设》等调研报告。

【中山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 2014年4月30日,中山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在中山市委党校召开一届一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联谊会领导班子,广东全通教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炽昌当选会长。联谊会致力成为新生代企业家完善自我管理、提升综合能力、敢于担当、成长成才的优质平台及具有良好社会声誉和影响力的新生代精英组织。联谊会有创会会员206人。

【培育统战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2014年5月,中山市总商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市慈善总会、市清风自游人公益服务中心、市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联合会、市共同长大公益服务中心共7社会组织被市枢纽型社会组织认定委员会认定为中山市第一批枢纽型社会组织。市委统战部推进镇区工商联、知联会、港澳同乡社团3大基层组织载体建设,全市24个镇区实现工商联、知联会、港澳中山同乡社团组织全覆盖。在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教育、卫计系统率先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组织。发挥市工商联(总商会)、市知联会的辐射带动作用,健全组织机构,增强服务功能,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市总商会成为中山市第一批枢纽型社会组织,市知联会、小榄镇商会、横栏镇商会被列入枢纽型社会组织培育计划。印发《中山市“五好”镇区工商联建设工作规划》,推广小榄镇商会经验,推进镇区工商联、商会和知联会的规范化建设。联合有关部门在异地商会探索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新中山人服务中心,促进新老中山人融合。开展“筑梦中山·智慧同行”党外知识分子服务社会系列活动,黄圃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题教育活动、西区党外知识分子实践基地建设、南朗重启光明计划、火炬开发区政治共识主题教育活动、古镇电子商务营销平台建设、三乡镇级重点课题调研活动、阜沙成长加油站行动、石岐区情知多少考察活动、沙溪法律服务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首批9个市镇知联会共建项目启动,镇区知联会的智库作用和社会服务功能显现。

【中山市党外人士建言献策直通车制度】 2014年,中山市把“建立党外人士建言献策直通车制度”纳入市民主法制领域改革2014年工作任务。市委统战部拟订《中山市党外人士建言献策直通车制度》,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同意,于8月11日印发实施。该制度分类总结近年来中山市党外人士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见建议的各种渠道方式,把暑期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做法固化,并细化具体措施。主要是建立党外代表人士意见建议直通制度,规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可直接向市委、市政府或市党政班子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提出意见建议的形式分为书面形式或约见面谈,并明确提出意见建议的人员范围、事项范围和受理、登记、报送、督办的程序。要求对意见建议能即时回复的,办理部门应在15个工作日内答复意见建议人,需要采取工作措施和落实相关要求的,应在3个月内反馈办理结果;建立党外人士信息专报制度,专题刊登党外人士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撰写的建言献策和情况反映类重要信息,由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工商联、市知联会向各自联系成员采集,经市委统战部编发后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所提意见建议涉及领域的分管市领导。规范市委、市政府与党外代表人士重大专题协商座谈和重要情况通报工作,将暑期座谈会、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经济形势通报会等纳入制度性安排,列入每年的全市政治协商计划。要求每年底召开1次党外人士意见建议办理落实情况反馈座谈会,由市政府及相关工作部门针对经济工作、社会民生热点问题,对党外人士所提意见建议的采纳办理情况进行反馈,通报落实措施和工作进展。

【“港澳梦·中山情”中(山)港澳青年歌唱大赛】 2014年9—10月,中山海外联谊会联合香港中山社团联合会、香港中山西区联谊会、香港中山青年协会、澳门中山青年协会、中山市青年联合会举办中(山)港澳青年歌唱大赛。歌唱大赛先后在中山、香港、澳门举办以“青春启航·放飞梦想”和“唱响主旋律 ·共圆中国梦”等为主题的初赛4。10月25日,在香港举办总决赛,吸引500名中(山)港澳青年报名参赛,2000名中(山)港澳乡亲及各界青年到场观看。中山队获得冠军,香港一队获得亚军,澳门队和香港二队获得季军。

                                                                                                                                          (吴芷韵)

上一篇: 宣传工作(2014)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政策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