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5》 【成文日期】2014-12-31 【点击率】1231次 | ||||||||||||||||||||||||||||||||||||||||||||||||||||||||||||||||||||||||||||||||||||||||||||||||||||||||||||||||||||
组织工作【组织工作概况】 2014年,中山市各级组织部门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落实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和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建设适宜创业、适宜创新、适宜居住“三个适宜”的幸福和美中山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全市有基层党组织6330个,中共党员105738人,年内新发展党员2309人。中国共产党中山市委员会组织部(简称“市委组织部”)驻东区松苑路1号市委大楼4楼。 【党组织建设】 2014年,市委组织部加强各领域基层组织党建工作,完成村级组织换届。全市276个村(社区)选出“两委”即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和村(居)民委员会班子成员1686人,其中书记主任“一肩挑”246人,占90.4%;“两委”干部交叉任职1093人,交叉任职率88.3%,实现省委提出的“两个80%”目标任务。优化村级干部队伍,在镇区机关中选派19名优秀中层以上党员干部担任村(社区)“第一书记”,选派326名优秀公安民警挂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简称“平安书记”),强化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实施村级后备干部“青苗工程”,选拔村级后备干部151名;从优秀异地务工人员中选聘603人担任村(社区)“两委”特别委员。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各镇区排查确定问题特别突出村3个、软弱涣散农村(社区)党组织25个,调整不胜任的党支部书记5人,安排挂点联系领导48人,下派干部147人,开展专项整治109项,解决各类问题566个,新建或改扩建活动场所37个。建立镇区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全市镇村两级5300名干部每周二固定开展驻点联系工作。做好党员管理,制定《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中山市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做好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的党建工作,指导14个基层党委进行换届。协调成立市委教育和体育工委,将全市高校党组织划归工委进行统一管理,理顺教育系统党建体制。在东区开展试点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服务群众工作。开展建党93周年纪念活动,做好党内关怀工作,向全市符合条件的1.07万名村(社区)老党员及1183名生活困难党员下拨生活补贴。加强党代表履职载体建设。开展2014年党代表统一活动日活动,在全市18个镇全面试行党代会年会制,制定《中山市试行镇党代会年会制工作指引》;启动党代表结对社工帮扶弱势群体工作,增设个人党代表工作室10个。 2013—2014年中山市中共党员和党组织情况表
【干部队伍建设】 2014年,市委组织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落实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和市委中心工作配班子、选干部、建队伍。发挥组织部门审核把关作用,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干部任免9批次,任免市管干部258人次,对78名市管干部兼任社团职务进行审批,对467名正科级干部职务任免进行备案,对党群序列市直单位67人进行副科级任职资格审查。完善竞争性选拔机制,明确竞争性选拔适用范围和规模。审核6个镇区的34个中层领导职位和9个市直单位的44个科级职位竞争上岗方案,公推遴选市公安局3个市管职位和137个科级职位,探索防止简单以票取人、以分取人的有效途径。制定中山市镇区机关设置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政策,为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以外的23个镇区设置科级非领导职数166个。强化干部队伍道德建设,开展领导干部尚德行动深化拓展年活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实施镇区差异化考核,精简考核指标数量;规范评分办法,增强考核评价的激励约束作用;建立党群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形成统一的市直单位绩效考核体系和“督考合一”的考核模式。 坚持从严抓干部选拔任用,从严管理干部。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开展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 工作(指专题报告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民主评议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对离任的5名镇区党委书记和14名市直单位党组织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进行离任检查。执行讨论任免干部会前报备制度,派员列席部分讨论任免干部会议。做好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完善审计监督制度,联合市审计局制定《中山市领导干部任前经济责任承诺制度》 《中山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年度报告制度》 《中山市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对12名离任“一把手”开展离任审计,对4名镇区党政主要领导、2名市直单位“一把手”开展任期内同步审计,对市政协办、市人大办等7个单位离任领导开展经济责任事项离任交接。从严出国(境)管理监督工作,对917人次市(部)管干部因私出国(境)申请进行政审。收集全市所有省管、市管干部的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开展市管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归档整理、信息录入、抽查核实等工作。开展干部档案专项审核,完成850卷市管干部档案的初审和复审。 【人才工作】 2014年,市委组织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增强人才集聚效应。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政策体系、平台载体、服务管理、工作机制等方面推进人才工作,培养吸引一批紧缺之才、实干之才、创新之才。3月29日,在市博览中心举办综合性人才节——首届中山人才节,举办创业大赛、校企合作、项目推介、人才招聘等15项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支撑体系,吸引两岸四地(指祖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澳门地区)30所高校、2.6万名海内外人才、1000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参加,正式签约人才项目59个。成立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俱乐部),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联谊交流、修身提升、共谋发展平台,开展“董事长圆桌会议”“人才走基层”“人才林”植树等活动166场,接待参观人员8195人次。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大“新三百”企业人才工作力度的意见》 《关于在中山翠亨新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等人才政策,调整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加强人才培育储备,评选第七期中山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从115名符合条件申请者中选拔40名“中山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发挥人才引领示范作用。实施镇区基层适用人才储备计划,开掘“人才池”,计划3年内选拔100名优秀人才到镇区工作,优化镇区人才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2014年从市直国有企事业单位选派首批30名优秀人才进入“人才池”。全市有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4个院士工作站、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3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省级创新科研团队和9个市级创新科研团队。全年培养引进各类人才4.92万人,其中博士40人、硕士534人、本科6399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780人,中级2448人;高级技师67人,技师141人。 【村(社区)“第一书记”制度】 2014年,中山市贯彻《广东省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试行在镇区机关中选派优秀干部担任部分村(社区)“第一书记”,优化村级组织班子结构,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夯实党在农村基层执政的基础。根据村(社区)实际,村(社区)党组织软弱涣散和干群关系紧张、不稳定因素较多的村(社区)可在镇区机关中选派优秀干部到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暂时负责主持该村(社区)全面工作,履行“一把手”职责,排名在现任书记前面,是该村(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第一负责人。2014年,镇区机关中有19名优秀中层以上党员干部担任村(社区)“第一书记”。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试点工作】 2014年,中山市被定为全省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试点,要求在2015年2月前完成855卷市管干部档案审核。截至2014年11月底,完成复审276卷。中山市把审核工作作为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作为检验干部能力素质、考察干部的平台与机会。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雷彪牵头成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并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公务员管理办公室)等单位领导。从全市抽调10名业务骨干参与,要求各单位、各镇区选派2人轮流到审核现场跟班学习1周。审核人员对照工作手册要求逐项审核清查。建立健全干部人事档案出入库、缺失材料补充、审核认定、保密、回避等工作制度,做到室内有制度、管理有帐册、查阅有记载、出入有专人。 【首届中山人才节】 2014年起,中山市将每年3月28日定为中山人才节,以打造“人才的节日、智慧的盛会”为宗旨,通过举办创业大赛、校企合作、项目推介、人才招聘等活动,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支撑体系,实现人才共聚、智慧共享、价值共创、发展共赢。首届“中山人才节”活动时间从3月25日至4月2日,举办15项活动,吸引来自两岸四地及海内外的2.6万名人才,1000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参加,正式签约人才项目59项。其中,举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座谈会暨健康医药产业人才项目推介会,组织海外博士及在中山市成功创新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召开座谈会,洽谈、引进健康医药产业项目和人才;举办海外博士项目对接洽谈会,组织100名留学博士参加活动,组织市内重点企业、风险投资公司、主权投资公司、银行保险等机构等与海外博士项目进行分组对接洽谈;举办青年人才创业计划大赛;举办重要人才载体建设合作洽谈会,组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院士工作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要人才载体的依托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中山大学博士生会,共同探讨洽谈共建、合作、提高事宜;举办校镇企人才合作座谈会,邀请10家高校、10家重点企业、10个镇区等开展合作座谈;举办高等院校技术成果推介会,利用高等院校科研力量和资源,鼓励高等院校技术专利项目与中山企业合作、转化;举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项目洽谈会,邀请文化创意、程序设计类高校、企业、人才参与,重点推介发展中山市游戏游艺产业;举办两岸四地高校暨中山潮州人才合作交流会,组织祖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澳门地区两岸四地高校高层代表、博士生代表、潮州市人才代表等200人就深化两岸四地人才合作进行研讨交流;举办大型招聘会和教育系统人才专场招聘会,邀请明阳风电、中炬高新、棕榈园林、达华智能、大桥化工、格兰仕等300家企业设立招聘摊位。 2013—2014年中山市专业技术人才情况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