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工作(2007)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8 【成文日期】2007-12-04 【点击率】1341次


【保密工作】 2007年,按照省委保密委员会和省国家保密局的部署,紧密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全面推进“警钟长鸣、查漏补缺、网络安全”三项保密工程,构筑“保密管理、技术和思想”三道防线,取得明显成效,无发生失、泄密事件。
  3月30日,召开市委保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传达贯彻全国、全省保密局长会议精神,总结2006年全市保密工作,审议通过市委保密委员会2007年工作要点。市委副书记、市委保密委主任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全市经保密工作业务知识培训考核取得《保密工作岗位资格证书》的专(兼)保密干部802人。
  保密宣传教育 7月,市纪委、市委保密委联合在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中,首次把保密教育内容纳入学习月。期间,全市共举办保密教育专题会、学习会和播放警示教育片87场次。8月14日,举办现代办公设备泄密窃密技术演示会。市四套班子领导,各镇区、单位的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共2023人观看。11月7~8日,与市人事局联合举办全市保密工作岗位业务培训班,各镇区、市副处级以上单位的专(兼)保密干部或涉密部门、部位的人员共423人参加学习,其中在岗继续教育培训186人,初次教育培训237人。为市人大办公室、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财政局、审计局、公路局、招生办、中国银行中山分行、小榄镇等单位举办保密业务知识讲座。利用《中山市国家保密局》网站,编发《保密工作简报》4期和《保密宣传教育参考资料》7期,反映全市保密工作动态,介绍保密管理知识等,提高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
  保密监管 3月,与市公安局、经贸局、信息产业局、工商局联合开展集中清理、取缔涉密文件资料交易的专项行动,检查大型废旧纸品回收站9间、古玩文物市场3个和互联网站2100个,无发现涉嫌非法交易涉密文件资料的场所和网站。建立涉密计算机违规上互联网的二级监管中心,为35个党政机关单位的涉密计算机258台安装了监管软件,与省保密局监控中心联网,实时监管涉密计算机违规上互联网。5月,与市国土资源局建立联合检查和互通情况机制,加强对全市涉及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的印制、使用、管理、索取和对外提供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保障测绘成果的保密安全。6月,协助市教育局做好高考保密工作,制定保密方案,成立考务保密工作小组,建立协调应急机制,严格检查验收市招生办和9个考场保密室,落实保密管理措施,安排专人监督运送试卷、分卷等环节的保密,防止失泄密。7月,在党政机关开展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信息安全和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等3项检查。全市有111个副处级以上单位写出自查报告,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和各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共428人填写《广东省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执行保密工作责任制情况自查表》。保密委组织2个检查组,抽查11个镇区和16个市党政机关单位,检查副处级以上领导办公室52间、保密要害部门部位135个、计算机(含手提电脑)173台,其中,涉密计算机54台,非涉密计算机119台。省保密工作检查组检查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石岐区等单位和领导干部13人(其中厅级8人,处级5人)的保密工作落实情况。9月,与市公安局、信息产业局联合开展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初步确定各信息系统主管部门、运营使用单位的安全保护等级并备案。10月8~25日,安排专人24小时监查本市范围内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确保信息安全保密,为中共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保密委员会建设 结合市、镇两级党政领导班子换届,市委调整充实保密委员会,由市委副书记任主任,市委秘书长梁荣森任常务副主任,市委副秘书长欧炳光。市政府副秘书长方炳焯。中山军分区司令部参谋长彭雷斌为副主任,保密局局长何武强为专职副主任,成员由市纪委(监察局)、市委办、市府办、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财政局、人事局、公安局、市国家安全局、外事局、邮政局、中山海关和军分区等26个重点涉密部门的领导组成,进一步加强全市保密工作的领导。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健全保密组织,由副职领导分管保密工作,其中43个单位的正职领导担任保密委员会(领导小组)主任(组长)。(黎国强)


附:2007年市国家保密局领导名单

  局 长:何武强

  副局长:廖国涛

 


上一篇: 宣传工作(2007)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政策研究(2007)